首页 理论教育佳县革命老区商业改革成果

佳县革命老区商业改革成果

【摘要】:1982年,佳县商业系统对所属20个企业进行改革整顿,1985年6月结束。经复查,11个商业企业改革整顿合格,9个企业改革整顿基本合格。石油公司与永坪、延长、山西等油矿直接挂钩,购回议价汽油353吨、柴油264吨、煤油25吨,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是年底,有21个商业企业实行了承包租赁,其中承包13个,租赁8个,占企业总数的88%。1990年以后,国有商业逐渐走向低谷,而私营商业则异军突起。

1982年,佳县商业系统对所属20个企业进行改革整顿,1985年6月结束。经复查,11个商业企业改革整顿合格,9个企业改革整顿基本合格。整顿后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百货公司、副食公司、坑镇批发站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开拓流通领域,到太原、石家庄、呼和浩特、成都、西安等地进货。百货公司购进104.7万元,占总购进的30.6%。副食公司购进78.6万元,占总购进的37.4%。1—6月份实现利润10.4万元,占年计划的52%,是1984年同期的5倍。1986年6月,百货公司和饮食服务公司推行“两制”(经理负责制、任期目标制)。9月,佳县商业系统17个企业全部推行了“两制”。石油公司与永坪、延长、山西等油矿直接挂钩,购回议价汽油353吨、柴油264吨、煤油25吨,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1987年6月,副食公司一门市实行租赁经营。年底累计营业额17.11万元,比1986年增加81%,税利比1986年增长57.2%。是年底,有21个商业企业实行了承包租赁,其中承包13个,租赁8个,占企业总数的88%。实行承包租赁经营,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使经营者既有压力,更有动力,增强了企业活力。百货公司实行定销售、定库存、定费用、定利润,工资与效益挂钩,超奖欠罚,按季考核,与长春、西安自行车厂和西北一、二印染厂及河南堰师电缆厂、神木玻璃厂等20余个厂家挂钩,购进大量适销对路商品,满足了消费者需要,批发业务辐射周边县供销社及山西临县地区,零售实行赶集上会、摆摊设点、送货下乡。1987年深化企业改革,各公司与商业局、财政局签订了“包死基数,确保上交,欠额自补”,一定四年的承包合同。经营品种由低档向中、高档次发展,并按销路订计划。1988年,7个中型企业、11个小型企业实行了承包租赁经营,实现税利92.2万元,其中利润45.4万元。1989年,企业内部进行配套改革,引入竞争、风险机制,实行全员风险抵押(企业负责人每人交抵押金800—1000元,职工每人交500—800元),石油公司、百货公司、副食公司直接与80多个厂家挂钩,进货金额达342.6万元,占总购进的50.2%,实现税利125.8万元,其中利润51.3万元,年人均4330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990年以后,国有商业逐渐走向低谷,而私营商业则异军突起。到1995年,国有商业已失去主导地位,只能化整为零,采用出租门市、出租柜台等形式,百货公司、饮食服务公司利用场地优势建设商场安置下岗职工,副食公司、食品公司、坑镇批发站也采取了国有民营、分散经营的形式,石油公司、烟草公司上划直管(划归省市相关单位管理)后,不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健全营销网络,步入有序发展轨道。2012年,县食品公司、百货公司实行“股份经营”改制,在职职工取得股权后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养老统筹由新组建的有限公司负责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