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佳县参军参战奋勇支前,革命老区发展史

佳县参军参战奋勇支前,革命老区发展史

【摘要】:8月,在佳县县城光复后的第三天,佳县县委、县政府就在全县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很快掀起参军热潮。是年,绥德警二旅参加解放太原战役胜利归来,佳县9个区的妇女会组成慰问团,向部队指战员捐赠边币37777万元、银元12元、香烟90盒、毛巾711条、草帽布帽240顶及大量袜子、鞋垫。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佳县共有300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2000多人随军服务,20528头牲口搞运输,妇女做军鞋109877双。

1947年,佳县人吞糠咽菜吃树皮,饥肠辘辘,但是为了解放大西北,人们把裤带勒紧了再勒,舍生忘死地投入到支援前线的热潮中。8月,在佳县县城光复后的第三天,佳县县委、县政府就在全县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很快掀起参军热潮。短短25天,全县就有1600余人参军,补充了三五八旅,540人参加了武工队游击队。在两次攻打榆林及沙家店战役中,佳县广大人民群众倾己所有地支援战争,有的乡村曾几次交公粮,有的还拿出籽种支援战争。有的还把地里即将成熟的粮食抢收回,在火炕上烘干再送到榆林前线,刘千河粮站的粮食堆成了小山。两次组织300多副担架运送伤员(每副担架配5人,每次服役6个月),在战场上勇敢顽强,多次立功受奖。全年动员人工6580人次、畜工205528个(1头畜力配1个人)给解放军送军粮、物资等。乌镇区设立了伤病员转运站,40多名妇女组成4个小组,承担着过往军队的食宿及伤病员的护理、转移任务。她们给伤病员拆洗衣被、喂饭喂药,关怀备至。乌镇区妇女主任刘海兰一次就拆洗被褥30多床。在转运站设立的3个多月里,共护理伤员500多名。乌镇区的妇女们还把麦子制成炒面,装入小布袋送上战场,80多名妇女捐献炒面5.4石,刘海兰一人捐出小米4斗、麦子2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县长期动员(服役20天以上)人工48588个、畜力48588个随军服务;短期动员人工2480个、畜力2480个驮用军用物资等;临时动员人工143个、畜力143个(区、乡均未统计在内)。共动员人工、蓄力各51211个,以当时每人每天1升小米计,畜力以2升小米计,全年无偿服役共折小米1536.33石。全年动员常备担架97副,随军服役6个月,人工230950个,每工以1升小米计,折米1309.5石;随军常备毛驴24头,服役6个月,每头每天以2升小米计,折米64.8石;人工、畜力共折米1374.3石。动员临时担架56副(每副配4人),人工120个,全年无偿服役折米1375.42石。全年担架无偿服役共折米4059.22石。全年动员人工、畜力、担架无偿服务,共折米5595.55石。在支援前线的同时,开展了给参军人员、随军服务人员及其家属土地代耕、帮耕活动,解放战争中累计代耕、帮耕20289天,折米1727.4石。

是年,绥德警二旅(由绥德分区四、六团改编)参加解放太原战役胜利归来,佳县9个区的妇女会组成慰问团,向部队指战员捐赠边币37777万元、银元12元、香烟90盒、毛巾711条、草帽布帽240顶及大量袜子、鞋垫。

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佳县共有300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2000多人随军服务,20528头牲口搞运输,妇女做军鞋109877双。有800多名优秀儿女在解放太原等战役中英勇献身;有200多名干部响应党的号召,去新解放区工作。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后辈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