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佳县革命老区反摩擦斗争

佳县革命老区反摩擦斗争

【摘要】: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后,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作出的第233次会议决议,划陕西、甘肃、宁夏的26个县为红军编制的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的募补区,归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在此期间,国共双方既有摩擦,也有联合。此后,中共佳县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公开活动,国民党县政府再不敢轻举妄动,反摩擦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后,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作出的第233次会议决议,划陕西、甘肃、宁夏的26个县为红军编制的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的募补区,归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按照神府特委指示,佳芦县、佳北县均撤销,但国民党佳县政府却出尔反尔,拒不兑现承诺,既未撤离,更未撤销,仍继续行使专制统治职权。

1937年12月,当中共佳县委员会以民运股的名义建立起河防游击队之后,国民党县政府也于1938年2月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县长邱象峰任总指挥,县党务指导员冯仁甫任副总指挥。下辖四个指挥部:螅镇、店镇设第一指挥部,驻木头峪,任命指挥1人;古木、神泉、乌镇设第二指挥部,先驻乌镇,后驻峪口,任命指挥、副指挥各1人;岔道铺、车会、响石设第三指挥部,驻大会坪,任命指挥1人;界牌、开光、德胜设第四指挥部,驻西豆峪,任命指挥1人。每个指挥部有100多人。民运股组织训练赤卫队,国民党各指挥部也训练自卫队,与赤卫队争人争权。国民党各指挥部把青壮年都集中起来训练,不断加大训练力度,耽误了农业生产,农村怨声四起。1938年,河防游击队编入八路军后,国民党也才将自卫队及各指挥部撤销。在此期间,国共双方既有摩擦,也有联合。1938年,中共佳县县委曾以民运股的名义,主动与国民党县政府协商,共同组建了佳县抗敌后援会,由国民党县长邱象峰任主任,民运股股长张鹏图任副主任。但抗敌后援会刚成立,原属佳芦县苏维埃政府管辖的万户峪、德胜、界牌、开光、车会就发生了地主抢夺农民土改时分到的土地,抢夺与地主解除了婚约的妇女及逼债等反攻倒算活动,德胜、开光两地尤为严重。中共佳县县委派张如岗以民运股军代表和县抗敌后援会副主任的身份去处理这一问题。张如岗带领河防司令部从万户峪驻军派出的一个排进入北区,在地方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动群众,与地主斗争,打掉了地主们的嚣张气焰,迫使地主们把抢走的土地归还原主,妇女与家人团圆,反攻倒算事件很快得到平息。

董瑞麟任佳县国民党政府县长之后,国共摩擦不断升级。1939年初,他指使保安队以打土匪、抓黑军为名,关押了一批共产党员。4月,店镇国民党联保主任张国栋领着保安大队的人,将中共店镇区委书记张文彬(公开身份是民运干事)抓住,毒打一顿后,装入大毛线口袋,绑在毛驴背上,武装押往县城。时任中共佳县县委组织部长的乔备果(公开身份是民运股干事)闻讯,带一个排的战士,在峪口山上将张国栋一伙儿截住,救出张文彬,反将张国栋及随从全部押回县城。国民党政府县长董瑞麟几次请求民运股放人,民运股提出的条件是:立即释放所有在押共产党员,今后必须保证共产党军政人员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撤销店镇联保主任张国栋的职务;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组织作出的离婚及其他民事等案件判决不得推翻,分配给贫雇农的土地不得变更,并要布告全县。待国民党县政府全部照办之后,民运股才释放了张国栋等在押人员。此后,中共佳县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公开活动,国民党县政府再不敢轻举妄动,反摩擦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征购公粮工作中,共产党从维护贫雇农的利益出发,主张以贫富为标准分担公粮征购任务,富者多交,贫者少交。国民党县政府却维护乡绅地主的利益,要按贫富均摊、层层加码的方法征购公粮。最后,虽然按国民党县政府的办法完成了公粮征购任务,但国民党县政府在广大农村民心尽失,统治基础崩溃,其政令只能在驻地施行,驻地之外全成了共产党的天下。

日军轰炸佳县期间,国民党地方组织却加紧进行反共活动,他们派遣特务、土匪,煽动八路军战士逃跑,拦路抢劫八路军官兵和民运股干部的枪支、文件,夜间向民运股机关乱扔石头、放冷枪,甚至偷摘“抗敌后援会”的牌子。更有反动汉奸为日军飞机设置轰炸标记,将共产党、八路军的重要机关驻地暴露给日军。

为了团结抗日,中共佳县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员曾耐心做国民党县政府人员的工作,要求他们按《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改造旧政府,参与中共佳县组织建立的“三三制”人民民主政权,但虽多次说服却仅有一名科长和一名司法书记员加入了人民政权机关,其他人员拒不脱离国民党县政府。倪伟上任伊始,以同乡的名义约张翀游览大会坪,诚邀张翀加入人民民主政权机关,为佳县人民谋福祉。张翀虽表示自己很拥护共产党的主张,但以“混口饭吃、身不由己”为由而婉拒。以后再闭口不谈改造国民党县政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