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国家科委、陕西省政府确定佳县为陕北老区重点科技扶贫示范县,2002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科技部包扶的重点县。至2012年,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通过选派挂职干部、引进先进技术、扶持产业项目等多种形式指导帮助佳县的科技扶贫工作。......
2023-08-24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晋西北地区后开展了连年大规模的扫荡,晋绥军区的党政机关和八路军120师部分机关先后迁驻黄河西岸的陕北地区。1940年,晋绥军区决定在陕北建设晋绥军区修械厂,以增强武器弹药的生产能力,进一步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
经过考察,厂址选在佳县㹀牛沟村。
㹀牛沟村地处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区的佳县南部,四周群山连绵起伏,山高沟深,易于隐蔽;且东距黄河渡口30华里,可充分利用黄河水上资源运输物资;村里又有建于清朝时期的40多孔陕北窑洞式建筑群,是成熟的厂房和职工住宿场所。最主要的是这里的群众基础好,㹀牛沟村是佳县南区的大村庄,人口多,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就有多人参加革命,是佳县红色革命的摇篮。
1940年5月,八路军一二〇师兼晋绥军区修械厂移驻佳县㹀牛沟村,厂长杨开林、副厂长陈亚藩、政委邓吉兴。工厂刚成立时有职工400余人,加上两个警卫连,共600多人。1944年9月,晋绥军区成立工业部,部址仍设在㹀牛沟村,部长王逢源,副部长蒋崇景、杨开林。工业部以㹀牛沟修械厂为中心,扩建、新建了4个兵工厂。第一兵工厂即㹀牛沟兵工厂,第二兵工厂为佳县李家坪炸弹厂,第三兵工厂驻山西临县招贤镇,第四兵工厂为佳县螅镇的化学厂。此外,军区工业部还在佳县建有丁家坪针织厂、阎家坪毛纺厂、荷叶坪酒厂、乌镇油布厂、木头峪被服厂。1945年8月,晋绥军区工业部驻佳县境内的职工达3000人。仅㹀牛沟兵工厂职工及两个警卫连就有600多人。当时㹀牛沟村有194户、855人,在佳县是个大点的村子,但一下住进这么多人,吃住首先就是大问题。村党支部号召全村人给予帮助,有30多户村民自动腾出130多孔窑洞、80间房子、数十间马棚,解决了修械厂的住宿问题。而那些搬出去的农户有的住进了柴窑,有的住在脑畔上的小土窑里,还有的搬到离村较远的自然村里和那里的住户挤在一个小院里。各家各户还把挤出来的锅碗瓢盆和匙勺缸桶筛等灶具以及办公用的桌椅等等送给修械厂使用。为了建厂房,村民们让出石场并帮助采石,还把多年积攒下来准备建房、做家具,甚至做寿材用的木料送给厂里盖房用,没有木料的村民就把成材的树伐倒送到厂里。村里人畜饮水本来就困难,而工厂生产、生活用水量很大,村民们就帮助找新水源、打水井,并用木轮车给工厂拉水,保证了工厂用水。
修械厂修路建桥、挖地基、盖厂房,工程量大,任务十分艰巨。职工们没有休息日,白天大干,晚上点着马灯夜战,在这种拼命精神感召下,村民们都纷纷自带工具来到工地,掀起了军民大会战。不到半年时间,就改建和补修了所有旧窑房,新建机工车间和铣工车间两大间、钳工房和成品库数十间,架桥两座,新修、拓宽道路20余里,新建宿舍窑洞17孔。
工厂机械运输、安装任务也很艰巨,劳动力和运输工具都不足,村里就抽调十几名身强力壮的村民,各人赶着自家的毛驴组成运输队,由张慕山、张慕忠任领队,无偿帮助搞运输,直至转入长年运输后,工厂给运输队计发了适量的报酬。运输量较大时,还抽调县内各地的青壮劳力参加。
1940—1941年是兵工厂最艰苦的时期。尽管部队和政府及当地群众全力给予支持,但职工们的生产和生活还是十分艰苦。特别是建厂初期,职工劳动强度大,每天吃两顿黑豆糁糁蒸饭,没有蔬菜,吃下去肚子胀,拉不出来,苦不堪言。他们又不愿给村里的乡亲们增加负担,一直守口如瓶。有10余位年轻战士因劳动强度大、伙食极差而病故,长眠在㹀牛沟的青山绿水之间,年龄最大的不到30岁,最小的仅17岁。㹀牛沟的群众知道原因后痛心疾首,把全村最好的20多亩山地划给兵工厂种蔬菜,在全村水浇地极少的情况下,匀出最好的5亩地送给兵工厂。工厂投入正常生产后运输任务更是繁重,村里又抽调十几个年轻人组成骡马运输队,昼夜不停奔驰在工厂与黄河渡口之间。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的李根生老人回忆:他十岁时为了跟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死缠硬磨参加了贺龙的队伍,但因为年龄太小首长又不让上前线,到㹀牛沟村的晋绥军区修械厂时年仅十二三岁,个子也很低,上机床作业时都要站在凳子上。起初,每人每天只有四两黑豆做主食,副食也很少,好多战友都生了病,有的战友因疾劳病故。他自己则因为年龄最小,战友们硬是把仅有的一支盘尼西林让给他注射后才保住了性命。1944年,搬到李家坪炸弹厂的锅炉发生爆炸,造成13名职工牺牲。在这种艰难的环境里,职工和群众互相帮助、共渡难关、共同奋战,取得骄人的成绩。且越办越红火,还新建了螅镇李家坪炸弹厂、刘家坪化学厂、乌镇油布厂、阎家坪毛纺厂、木头峪被服厂。仅㹀牛沟兵工厂就先后制造地雷近1.3万颗,手榴弹28.3万枚,五零炮弹近13万发,掷弹筒一千多门,炸药2万余斤,步枪、半自动步枪270余支,机枪20挺。还在日式掷弹筒的基础上革新改进,最终达到700米的射程,远超日式掷弹筒的射程,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战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1947年,蒋介石调集23万兵力进攻陕甘宁边区,驻扎在佳县的兵工厂全部迁到黄河以东的山西省境内。
有关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文章
1990年,国家科委、陕西省政府确定佳县为陕北老区重点科技扶贫示范县,2002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科技部包扶的重点县。至2012年,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通过选派挂职干部、引进先进技术、扶持产业项目等多种形式指导帮助佳县的科技扶贫工作。......
2023-08-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翻身得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居民消费理念发生变化,开始由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变。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也逐渐由粮食为主的“主食型”向营养丰富的“副食型”转变。......
2023-08-24
2018年,经过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榆佳工业园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佳县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201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59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38.75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一;工业园区实现产值4.99亿元,其中有色集团1.64亿元、榆能集团1.9亿元。......
2023-08-24
1953年,在通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打火店设立林业工作站,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品种试验引进。其后,县、乡畜禽防疫治疗机构相继建立,开展牲畜疫病防治、科学饲养、品种引进等工作。各农技站指导基点社推广了高温速成堆肥法180窖,烧焦土9800斤,推广了各种化学肥料1.75万斤。改进耕作技术,推广等距全苗和合理密植,发动群众春秋翻地,及时整地保墒,全县推广了水土保持耕作法农田1.72万亩,亩增产可达15%。......
2023-08-24
毛泽东在肯定土地运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严厉批评了土改的“左”倾错误。会议作出了坚决迅速纠正各种“左”的偏差的决定。随后,佳县县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慎重周密地制定了纠偏方案。对少数坏人利用土改乱打乱斗,造成严重后果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至1948年3月底,全县14个区、73个乡,除北六个区的23个乡因自然灾害特别严重未能进行土改外,其余50个乡都完成了土改任务。......
2023-08-24
1949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劳动互助组织纲要》,旨在解决刚翻身的贫苦农民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耕畜、农具、籽种等生产资料,避免重新返贫,提高抵御风险能力。1957年1月以来,县委根据“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合作化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精神,针对不少农业社初建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领导经验不足,信心不坚定,社员思想不稳定,生产计划和“三包”方案定的不当和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对全县所建成的农业社普遍进行了整顿。......
2023-08-24
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在北京逮捕大批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者。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领导人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被奉系军阀残忍杀害。7月15日,汪精卫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随后,“清党”运动殃及佳县。佳县的革命运动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暂时处于低潮。......
2023-08-24
1924年1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号召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公开加入国民党,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中共中央随即作出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凡无国民党组织的地方,中共则为之建立”的指示。学生们演讲结束后,又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佳县北区的农民、学生运动。......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