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创新训练与实践:特性与影响

大学生创新训练与实践:特性与影响

【摘要】:创新具有目的性、新颖性、价值性、先进性、变革性、发展性、再创造和层次性等特性。另外,创新的先进性还体现在代表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知识是创新之源,通过知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创新具有目的性、新颖性、价值性、先进性、变革性、发展性、再创造和层次性等特性。

1.目的性

创新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就是不断地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创新总是围绕着解决一定的问题而进行的,它总是与完成某个任务相联系的。所以,创新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2.新颖性

就创新的特性来看,创新是把新的或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的知识引入所研究对象系统的过程,是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的过程。因而其成果必然是新颖的,与过去相比,具有新的因素或成分。唯其“新”,才能具有优势,才能战胜旧事物。原有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正是由于增加了新的因素而得以更新、发展和突破。“求新”是其灵魂,没有“求新”的变革,称不上创新。

3.价值性

从创新成果的效果来看,创新具有明显、具体的价值,也就是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创新是各种社会事物进步与发展的共同因素,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促使企业获得成功,国家经济活力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若没有价值,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创新成果的价值可以分为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

4.先进性

先进性是指与旧事物相比具有相对优势。创新在多大程度上优于已有的和现存的事物,是人们是否愿意采纳创新成果的关键。如一个创新产品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更合理、功能更齐全、效率进一步提高等;一个创新的管理方法的相对优势表现在提高了经济利润、降低了成本、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等。如果不具有先进性,新事物就不可能替代旧事物,创新就失去了意义。另外,创新的先进性还体现在代表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5.变革性

就创新的实质来看,创新都是变革旧事物,使其更新,成为新的东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应该采用“变”的方式,如改变思考角度、方式、方法、结构、功能等;“变”了,问题就解决了,即“通”了。这个由“变”到“通”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想变革,就没有创新。

6.发展性

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创新发展是创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创新之源,通过知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创新使知识生生不息,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创新就会干涸。对知识的创造、应用、再创造、再应用,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循环创造和应用的内容,都会进入高一级的程度。这是人类创新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

7.再创造

再创造就是对原有事物、现有知识和已有创新成果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既包括使知识达到新的深度和广度,又包括修正错误和更新知识;既包括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成果,又包括从研究老情况、老问题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成果。

8.层次性

根据人们解决问题的新颖性和独特程度,可以将创新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高级创新,是指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所产生的科学发现。它是一项从无到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活动,有可能为国家、社会和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甚至形成某一领域划时代的局面,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第二层次为中级创新,主要是指经过改革或发明,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重组材料,研制出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这一层次创新已成为社会文化、科学和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第三层次为初级创新,主要是指在别人率先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技术和购买专利等方式,消化、吸收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是以跟踪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并加以模仿为主的创新思路。以跟踪和模仿为主的创新也是工业后进国家缩短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的一条捷径,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后发优势,尽快步入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