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告诉孩子,挫折只是人生路上的一种考验,要坚强迎战,而不是退缩和放弃。挫折可分两种,一种是生存挫折,一种是发展挫折。在鼓励孩子接受挫折的考验时,父母应协助孩子做好以下工作:方法1:拥有战胜挫折的信心。挫折感的强弱,往往决定于挫折对象的知觉判断。这样可以减轻挫折感,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孩子最容易因一点点挫折而改变志向,因此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挫折。......
2023-10-21
挫折承受力是指人们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也就是人们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两个方面。挫折耐受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挫折排解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后,对挫折进行直接的调整和转变,积极改善挫折情境,解脱挫折状态的能力。
(一)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是挫折发生后,人在内部心理活动中所具备的有意或无意地摆脱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痛苦、维护正常情绪、平衡心理的种种自我保护方式。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心理防御的机制在于使高校学生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1.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高校学生缓解受挫后的心理压力,调整好心理和能力状态,赢得战胜挫折的时机。高校学生中常见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如下。
(1)认同。认同指一个人在遇挫而痛苦时效仿他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信仰、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在主观上增强自己获得成功的信念。一些高校学生常把名人作为自己认同对象,在遭受挫折时,常拿名人来鼓励自己,从而奋发进取。
(2)升华。升华为精神分析的用语,原意指人的性欲本能受到社会的禁忌时,会转向文学艺术活动的创造。在挫折中升华,是指将不为社会认可的动机、欲求或负面感情导向崇高的方向,使之具有创造性、建设性。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后,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需要转变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或需要,或遇挫后将低层次的行为引导到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较高层次的行为,这就是升华。升华不但转移或实现了原有的感情,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
(3)补偿。当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使个人目标无法实现时,设法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以现有的成功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称之为补偿。
(4)幽默。一个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困境,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这不仅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也是心理素质较高的表现。
2.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通常不利于受挫者的心理健康,长期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会使人的心理退化,形成消极、退缩的心理特征。常见的消极心理防御机制如下。
(1)文饰。文饰又叫“合理化”,这是一种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遭受的挫折,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困扰的方式。它的表现形式可概括为“找借口”“酸葡萄效应”等。
(2)潜抑。潜抑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思想、欲望或体验压抑到潜意识中,不再想起,不去回忆,主动遗忘,以保持内心的安宁,使自己避免痛苦。
(3)投射。投射又称推诿,是指把自己的不当行为、失误或内心存在的不良动机和思想观念、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也是如此,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逃避心理上的不安。
(4)反向。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为了防止自认为不好的动机外露,采取与动机方向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以掩盖自己的本意,避免或减轻心理应激。
(二)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的方法和途径
1.挫折的两重性
正确地认识挫折就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即挫折一方面对人有消极的影响,如挫折会影响个体实现目标的积极性,降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如挫折能增强个体情绪反应的力量,增强个体的容忍力,提高个体对挫折的认识水平。因此,辩证地看待挫折的两面性,就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
2.改变不合理信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压力与挫折感的与其说是挫折、冲突,不如说是受挫折者对所受挫折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此事不该发生”“以偏概全”“无限夸大后果”等。
3.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
在生活中,人对行为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归因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归因倾向则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由于学习能力不够造成的。一般来说,进行本性归因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与学习有更多的自我责任定向与积极态度;但是从对失败的归因方面来看,由于他们倾向于把原因归于主观因素,就容易自我埋怨、自我责备。如果这种自责、悔恨过多,就会给他们带来挫折感和心理损伤。
因此,高校学生首先要学会多方面收集关于事件的信息,了解困难的原因所在。其次要学会合理地归因,避免归因的片面性,学会实事求是地承担责任,克服过分承担或完全推诿责任的倾向,避免过多自责带来的挫折感。再次要积极采取措施主动改变挫折情境因素,从而有效应对挫折。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最近学习效率不高,通过原因分析之后,在解决内在问题的同时,可以尝试改变学习地点、学习时间或改变学习科目的顺序、学习结构等,从而避免学习效率不高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4.采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对待挫折
高校学生多数都是刚刚从父母的庇护下走出家门的,社会实践少,经受的挫折不多。高校学生要想获得发展,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1)高校学生应对挫折的几个常规步骤。
①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事件已经发生,高校学生必须要向前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②接受、包容。人生短暂,高校学生有更重要的人生任务,不要在一些小事上消耗太多,不值得。“想开点”是个人胸襟的扩展,也是人生境界的升华。
③积极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是征服挫折感的另一个有效办法。让自己去忙一件事情,哪怕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认真去做,就能把折磨人的忧虑从头脑中挤出去。
④直面最坏的情况。敢于直面自己所不愿看到的事实,是心理素质好的重要标志。不敢面对,往往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鸵鸟心态”作怪,一看到危险出现,就把脑袋埋到沙漠里,以为这样危险就不存在了;另一方面是没有真正与所恐惧的事物接触之前,就把问题和危险无端放大,让想象的恐怖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躲避问题的后果往往会使问题进一步发展、恶化,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高校学生面对挫折,勇敢承受,冷静思考后,给出对策。
⑤冷静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高校学生承受挫折,冷静下来后,可以给自己提出以下四个问题: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问题的起因何在?有哪些解决的办法?哪一种方法最适合解决此问题?当一个人能够冷静地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他就开始化解挫折了。一个人只有敢于面对苦恼和命运,敢于同自身搏斗、进行挑战,他的人生才会开辟出坚定的道路。
(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①意志与意志力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在人主动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有发动、坚持、制止和改变的控制调节作用。 意志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制订行动计划的阶段,这一阶段表现为动机的取舍和调整,克服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标,选择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二是执行决策计划阶段,这一阶段表现为克服内外困难,冲破种种阻力,执行决定,并根据失败挫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计划,坚持行动,最终实现计划,达成目标。 意志一定表现在动机冲突之中,以高级动机战胜低级动机,是意志坚强的表现。意志主要表现在克服内部障碍上,能否克服内部障碍而实现目标是意志是否坚强的表现。
意志力是指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
②意志力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在遇到挫折时,意志力强的人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面对现实,找出失败的原因,施展所有的本领来对付困难,善始善终地将计划执行到底,直至目标实现。意志力强的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都较强,并能将挫折进一步转化为促进目标实现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进自己的自信心。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缺少信心和主见,对自我的控制和约束力较差,在遇到挫折时,容易改变行为的方向,容易回避现实,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其结果不仅严重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进一步降低自信心和降低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甚至出现意志消沉和精神障碍。
③高校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一是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尤其是能充分地意识到行动结果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集体利益的一种品质。具有意志自觉性的人能够自觉地、独立地、主动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为实现预定的目的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力量。即使在遇到障碍和危险时,也能百折不挠,排除万难,勇往直前。这种品质反映着一个人的坚定立场和信仰,并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是坚强意志产生的源泉。
二是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人明辨是非,适时地作出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适时是指在需要立即行动时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甚至在危及生命时也敢作敢为,大义凛然,但在不需要立即行动或情况发生改变时,又能立即停止执行,或改变已作出的决定。果断性是以勇敢和深思熟虑为前提条件的,是个人的聪敏、学识、机智的结合。
三是意志的坚韧性。是人在意志行动中坚持决定,以充沛的精力和坚忍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品质。长期坚持决定是意志顽强的突出表现。具有坚韧性的人,善于抵制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不但能顺利完成容易而又感兴趣的工作,而且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是枯燥无味的工作,也不半途而废,努力做出优异成绩。
四是意志的自制性。自制性反映着意志的抑制职能,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高校学生只有经过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刻苦锻炼自己,自觉地控制自己等,才能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3)提高抗挫折能力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风雨,所谓“风雨”可能意味着竞争的受挫、恋人的分手、经济上的困难、事业上的坎坷等等。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挫折使人痛苦,但同时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激励我们成长,这是生活的辩证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挫折的有无和强弱,而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把挫折比喻为人生的风雨,把经历的过程比喻为多雨的季节,那么,当雨季来临的时候,就该及时地扪心自问:我该怎样面对雨季,我的伞在哪里?
①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高挫折承受力。首先要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挫折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高校学生应作好面对挫折的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不会惊慌失措,痛苦绝望,而能够正视现实,敢于面对挫折的挑战。同时,也应该看到,挫折也并不是总是发生的,整个生活中还有很多快乐、幸运和幸福的事情,所以,高校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不应只看到挫折带来的损失和痛苦,还应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已取得的成绩,不应始终停留在挫折产生的不良情绪之中,而应尽快从情感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以理智面对挫折。
②投身实践,积累经验。挫折具有两面性,既具有给人打击,使人痛苦的消极的一面,也具有使人奋进、成熟,从中得到锻炼的积极的一面。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舒适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和享受;挫折和磨难,却使人受到磨炼和考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因此,高校学生应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实践过程中,不要惧怕失败,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困难、战胜挫折的能力。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应着重考虑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否恰当、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否正确、造成挫折的原因来自何处、转败为胜的办法在哪里。
③从容面对,快乐掌控。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快乐地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蝴蝶没有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④适度宣泄,尽早摆脱。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宣泄应当适度,“乞丐型”“进攻型”“碰触型”等宣泄方式是不值得采纳的。
⑤激励潜能,独立自救。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有时,我们在挫折的伤痛中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帮助,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懒惰和没有出息的做法。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折射出一个道理:利用危急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面对挫折,适度转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过从事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等趣味活动来调适自己的心情,缓解苦恼带来的种种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沮丧也就渐渐淡忘了。
⑥适当取舍,远离烦恼。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原本也曾从容、平和地生活着,可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便烦恼丛生。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明智地取舍,并学会放弃,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拥有自在的生活。
总之,巨大的挫折,会激发高校学生去问那些平时根本不会去想的、非常抽象非常深奥的人生大问题,如:人是什么,人活着有什么意义等。有些挫折看上去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却是我们对它的屈服。对付挫折有许多办法,可以尝试着踏平它、跨过它,既不能踏平也不能跨过,就绕过它,有些挫折是不能磨平消尽的,对待它的根本方法是正视和感悟。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我们就踩过泥泞,走过雨季,迈向成熟。
有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与研究的文章
家长要告诉孩子,挫折只是人生路上的一种考验,要坚强迎战,而不是退缩和放弃。挫折可分两种,一种是生存挫折,一种是发展挫折。在鼓励孩子接受挫折的考验时,父母应协助孩子做好以下工作:方法1:拥有战胜挫折的信心。挫折感的强弱,往往决定于挫折对象的知觉判断。这样可以减轻挫折感,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孩子最容易因一点点挫折而改变志向,因此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挫折。......
2023-10-21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过得太顺的话,当挫折降临时,他很有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击倒,从而一蹶不振。蒙田在这种打击下欲哭无泪,有口难辩,常常晚上做噩梦,意志变得很消沉。小蒙田含着泪点点头,他从此知道了生活中不仅有阳光还有暴风雨,一定要变得坚强起来,才能迎接挑战,战胜一切。小蒙田在挫折中学会坚强,更学到自信。小蒙田的成长离不开他的老师托尼的教导,而孩子的成功与父母的教导更是密不可分。......
2023-10-21
男孩更需要也愿意在尝试中不时地与挫折挑战,与挫折打交道形成的经验,会让他们以后有足够的能力面对问题、接近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父母积极鼓励男孩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可以帮助孩子驱走惰性,促使孩子奋进。失败与挫折是一种挑战和考验,它既可能让孩子走向成熟、获得成就,也可能破坏孩子的前途,关键在于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当男孩战胜挫折时,及时给予赞赏,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023-10-21
◎多鼓励、少表扬,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教会孩子敢于面对失败和困难,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培养阳光心态。的表示时,要及时肯定,保护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以后孩子不会遇到困难就退缩。◎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增强抗挫力。◎给他们创设独立解决小问题的机会,也可让孩子在实践的挫折中解决问题,增进孩子自信心和培养其抗挫折能力。......
2023-07-19
通常,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方法1:给孩子找一个活生生的自控榜样。有个心理学实验,给孩子看有关“自控力”的录像,比如等妈妈来了再吃饼干、公共场所不乱跑、参观画展时不乱摸等,结果这部分孩子比没看录像的幼儿自控力强。情绪自控力是一种毫不含糊的坚定和顽强的毅力。可见,给孩子订立规则,要求他持之以恒地执行规则,对于自控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2023-10-21
北宋诗人张耒,13岁就能吟诗作对。张耒的邻居是位卖烧饼的。久而久之,卖饼人的艰辛深深感动了张耒。对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父母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这样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挫败感,十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孩子的意志力是在家长严格要求下养成的,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自我控制的结果。父母一定不要忽视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良好的意志力成就一个人。......
2023-10-21
公交车站牌下,一对母子正在等车。小男孩马上把皮包捡了起来,一脸的惊恐。妈妈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孩子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和打骂更有用。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调查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发现孩子在错误中显露出来的优点。......
2023-10-21
然而,父亲并不满足于此,他觉得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让海明威尽早摆脱对家人的依赖,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将来才可能有所作为,因为过强的依赖性会窒息一个人的潜在才能。后来,父亲又给了海明威一支猎枪,海明威在父亲的指点和鼓励下,开始了独立活动,并很快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父亲给予海明威的自由、独立的教育是他独立自强的性格形成的起点。父母的做法,无疑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