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高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非常大,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指引下,每个学生在达到最低学习要求的基础上自己能动地确定短期、中期、长期学习目标,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就是为了毕业后直接服务于生产、生活,增强知识的实践性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必备环节。......
2023-08-24
现实生活中,要完全避免压力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适度的压力更多是一种动力来源,对个体的学习、工作会有促进作用,尽管过多的压力会造成身心问题,但我们仍能积极应对压力的负面影响,寻求新的发展机会。高校学生作为一名生理和心理上都已基本成熟的个体,对待压力会有自己的方法,但是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困扰着学习、生活的种种压力,则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一)常见的压力应对方式
个人有必要学会通过准确地评估压力,来应对困难环境。美国杜克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学教授雷德福·威廉斯认为,个人无法逃避压力,所以需要各种评估方法,做出理性的可以改变局面的决定。他为那些急于想改变工作压力的人提供了几个方法,建议对引起焦虑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试一试 “我值得这样”(I Am Worth It)的方法。“I”是指“哪些因素让你感到压力如此之大?这些因素非常重要或者只是小题大做?”“A”是指“你对紧张性刺激做出适当反应了吗?”字母“M”是指“这种情况可以改变吗?”而“ Worth It ”是考虑是否值得采取行动改变这种情况。威廉斯认为,恰当评估应激事件和自己的应对能力,并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能较好地适应和应对应激源,让你更有效率地工作。
应对,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从本质上看,应对是个人在压力状态下进行自我调节的努力,作为压力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重要作用。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压力情境中为减轻压力所采取的特定行为模式。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不自觉地运用某种特定的应对方式来对付压力,既有意识层面的,也有无意识层面的。目前,一般倾向于把应对的方式归为问题取向、情绪取向、逃避三类。
1.问题取向应对
问题取向应对即当事人的应对策略是着眼于问题的解决,通过直接的行为或问题解决行为来改变压力源或任何其他关系。常见的表现有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向他人求助、逃跑(使自己脱离危险)、预先应对(避免未来的压力)等。问题取向应对所关注的是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产生压力的事件,应付可控压力源产生的影响通常有效。比如,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在这种情境下,如果先理性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然后制订改善的计划并坚决执行,那么这就是问题取向的应对策略。
2.情绪取向应对
情绪取向应对即当事人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尝试缓解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而非处理引起压力的问题情境。情绪取向应对包括放松、寻求他人情绪支持、抒写有关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东西、合理化认知、抱怨等。在应付那些由不可控的压力源产生的影响时比较有效。比如,亲人因病去世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改变对这一事件的情绪体验,可以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外出旅游、向亲密的朋友倾诉、进行合理化思考等。采取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帮助自己脱离压力情境。
3.逃避应对
在大部分的压力事件应对中,人们会同时采用情绪取向应对和问题取向应对模式,但在面对不可控压力时,个体倾向于采用情绪取向应对,且效果较好;面对相对可控的事件时,个体倾向于采用问题取向应对。不管个体倾向于采用哪种应对方式,都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尤其与人格的核心——自我的特点密切相关。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个体更有可能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所以,要有效地应对压力,除了加强压力管理技能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自我修养,特别是加强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方面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效地应对各种困难。
(二)高校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
1.整体上,高校学生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
我国高校学生在选择压力应对方式时,更倾向于采用积极、健康、具有适应性的应对方式,而较少使用消极、非适应性的方式,对个别非适应性应对方式的使用接近中等水平,这已获得多项研究支持。如黄希庭指出,高校学生在应对压力时以问题解决、忍耐、转移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而较少采用压抑、逃避、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张林等的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总体上以心理调节机制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机制使用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学生的应对方式仍不尽乐观,有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缺乏有效社会支持、人格缺陷等,应对方式消极,甚至导致中途退学、自杀等悲剧。
2.高校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总体上高年级高校学生比低年级高校学生更多采用逃避、抱怨等防御应对。“逃避”“抱怨”都属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之所以出现这种特点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个体的防御机制在慢慢增强,以维护受到威胁的自尊;另一方面可能与高校学生目前所面临的压力有关。个人防御机制的应用,除与其成熟程度有关外,还与其所遭受的刺激、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目前高校学生与以前相比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问题,如学业紧张、就业困难、经济压力、情感困扰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学生防御机制的应用。
有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与研究的文章
(二)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高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非常大,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指引下,每个学生在达到最低学习要求的基础上自己能动地确定短期、中期、长期学习目标,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就是为了毕业后直接服务于生产、生活,增强知识的实践性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必备环节。......
2023-08-24
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一)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我统合”能力差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自我统合”是青年心理发展的必经历程,顺利完成“自我统合”是青年期发展的关键。因此,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状况。这种状态与随着高校学生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的强烈的交往需要构成了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
2023-08-24
克拉姆告诉服务员们,他们的工作,完全达到或超过了卫生局局长建议的运动标准,对身体健康有益。4周之后,克拉姆回访了这些实验对象。参与者喝过奶昔后,研究人员用针管对其抽取血样。克拉姆的研究表明,期望改变了胃肠消化细胞的分泌,这真实地影响了饥饿荷尔蒙的变化。我要面对的压力是群体面试。但每段视频都是为激发某个人对压力的观念——克拉姆希望这个观念能够影响参与者的身体反应。......
2024-01-19
这种模式是在“分散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构建学生事务管理体制需要明确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严格管理制度,依法治校。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主体的素质,首先是管理主体的专业化。......
2023-08-24
目前,国内外对“学生事务管理”还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概念。因此,与教学、科研、服务的有效整合,是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学生事务管理的教育内涵需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引导其获得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塑造其优秀的人格品质和个性特质。学生事务管理的服务内涵即如何为学生的成长、长才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条件。......
2023-08-24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从管理上保证高等学校完成培养四化建设合格人才的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过程是学生在管理工作者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建设一支各方面素质良好、战斗力强的学生管理队伍,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施。(二)学生管理队伍组织建设目前,在我国高校中直接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主要由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
2023-08-24
担保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担保具有从属性。如果没有主债务,担保不可能发生;如果主合同债权转移给第三人,担保权也转移给第三人,主债务变更的,一经担保人同意,即对担保人发生效力;主合同的效力影响担保的效力。所谓或然性是指担保合同成立后,担保人最终是否承担担保责任具有不确定性。只有主合同债务人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时,债权人在担保有效期内主动请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的,担保人才承担担保责任。......
2023-11-30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心理压力及心理调适徐春雅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重要的参与者,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心理压力通常是指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关系、工作、角色冲突、自身主观压力这五个方面。......
2024-07-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