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创新与研究

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创新与研究

【摘要】: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一)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我统合”能力差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自我统合”是青年心理发展的必经历程,顺利完成“自我统合”是青年期发展的关键。因此,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状况。这种状态与随着高校学生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的强烈的交往需要构成了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

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从发展的内容看,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我统合”能力差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它是认知、情感、意志的综合体,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年龄有关,而且与人的知识水平有关,大学时代是真正自我认识的重要时期。青年高校学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开始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迫切要求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出现了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力图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中把握自己、认识自己,以追求自我完善。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他们生活阅历有限,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社会实践能力不强,造成了自我意识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等方面出现偏差。在自我体验方面表现为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在自我认知方面表现为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自我拒绝。“自我统合”是青年心理发展的必经历程,顺利完成“自我统合”是青年期发展的关键。如何建立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是青年期高校学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

(二)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缺乏成熟的理性思考

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高校学生的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度增强,记忆力、思维能力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思维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能从一般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性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但他们抽象思维的水平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思维质量发展不平衡,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敏感性发展较慢,尤其在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观点看问题时显得理性不足,往往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而陷入主观理想的境地。

(三)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青年心理学之父霍尔认为,青年期的特点是动摇、起伏的,出现一些非常显著的相互对立的冲动,他称之为狂风暴雨的时期。高校学生正值青年时期,丰富多彩的高校学生生活,使其情感日趋复杂,情感表现具有强烈跌宕、不协调的特色,因而大学时代是体验人生情感最强烈的时代。这种强烈情感的内容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生活空间的扩大、业余生活的丰富、自我意识的增强而日臻多姿多彩。他们富于理想、兴趣广泛、关心时政、激情澎湃,总之高校学生的情感日渐丰富且深度广度迅速发展。但由于他们对社会的复杂性、自己欲望行为的合理性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加之风华正茂,精力旺盛,自尊感强烈而敏锐,又比较“较真”,情绪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甚至表现为两极性。

(四)交往欲望强,高期望值与高挫折感并存

对处于青年期的高校学生而言,人际交往是青年自我意识成熟的重要途径。因此,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状况。大学时代是既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整个大学时代都存在着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以满足感情上的互助需要。然而,许多高校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色彩,以友谊的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导致高期望值与高挫折感并存。这种状态与随着高校学生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的强烈的交往需要构成了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