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与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与研究

【摘要】: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时间统筹就是要“多管齐下”,合理地统筹每一分钟每一件事,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做更多的事,让时间变得更有效率。简单地说,时间统筹就是在同一时间段里,尽可能安排多项工作同时进行,而不是逐一而为。时间统筹并不意味着分散精力,它是一种更加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样,一天时间完成项目申报书就绰绰有余了,这就是时间统筹的魅力!由此可见,时间统筹能够有效地减少那些无谓的时间消耗

要采取行动,首先需要知道如何行动,即需要明确什么时间该做什么。那么在一天24小时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采取哪些策略才能更加合理地统筹时间和任务,从而最高效率地达成目标呢?

(一)整理分类,抓住条理

经常听到身边不少同学抱怨说:“我实在太忙了,既要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又要参加社团活动,准备各类比赛,同时作为学生干部,我还要协助老师完成许多事务性工作,我每天早出晚归的,为什么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呢?”每天那么多的事情、那么少的时间,让很多人不得不发出“时间永远不够用,事情永远做不完”的感叹,那么,怎么才能把事情做完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执行之前,将待做的事情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我们抓住条理、有条不紊地完成它们。

我们可能都有这种体验,某件我们一再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完成的事情,却在某个应该完成的时间或地点被彻底遗忘,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尽可能地搜索、收集信息,例如什么时候完成作业,什么时候参加社团活动,什么时候开会等等,将这些信息从脑海中拿出来,或是存储在电脑、手机中,或是记录在纸上。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大脑从存储信息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它可以专心思考,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我们随时随地查看。

信息收集完成之后,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了,否则杂乱无章的一堆信息在使用的时候同样存在找不到的风险。在整理信息时,我们首先需要根据前面介绍过的“四象限”时间管理理论、80/20法则以及ABC工作优先法则等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辨别和分类,从而将待完成的工作分为A、B、C、D四类。分类完成之后,我们还需要将每一件事情适合完成的时间、地点标注进去。这样,每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完成次序就一目了然,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就可以找出相应需要完成的任务了。

完成了分类整理后,如果还想让任务更加条理化,下一步就需要排定工作清单。排定工作清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

1.从时间的角度

比如有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那么就从上一步分类整理之后的“收集箱”里找出哪些事情是需要这么长时间完成的,把它安排在相应的时间。再比如午休有一个小时,吃饭用了半个小时,剩下的半个小时可以查看“收集箱”,还能安排什么工作呢?温习上午的功课?或是预习下午的功课?

2.从地点的角度

很多事情都需要在特定的地点才能完成,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要尽可能将完成地点相近的事情安排在一起。比如我们要到超市购买日用品,那么就可以看看待办的事情里有没有在超市附近能够完成的,例如到超市附近的银行取钱,或是到超市附近的快递中心取快递等等。

3.从事项本身的角度

如前文所述,根据事情重要、紧急的程度,可以将待办事项划分为几类,从事项本身的角度,当A类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出现时,其他所有的因素和事项的安排都要以完成此A类事项为先。比如下午要参加团日活动答辩,那么就需要复印资料、做PPT、准备服装等等,日程安排就需要紧紧围绕答辩来进行,其他工作都需要暂时延后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一个原则,即“两分钟原则”: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所需的时间不超过两分钟,那么不管它是哪个分类的事情,都马上去完成它。这是因为,从我们思考一件事情是否需要处理到正式作出决定,这一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两分钟。因此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不妨花一秒钟去做个评估,如果两分钟之内能解决的,不要犹豫,马上解决,如果两分钟之内解决不了的,暂时停顿放一下。一秒钟之后,要么解决突发状况,要么立即回到正在做的事情中,两分钟解决问题之后,同样如此。

此外,在实际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事情是需要委托他人协助完成的,有些事情暂时只能处理到一定程度,还有些事情在短时间内无法确定完成日期,因此清单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即等待处理清单、下一步行动清单、将来处理清单等等。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处在不停变化的生活当中,接收的信息、需要完成的任务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还需定时回顾,把“收集箱”里已完成的任务删掉,新的工作加进去,再重新排定工作清单。

如此安排后,到了执行的环节,之前花费在分类整理上的时间并没有浪费,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快速便捷,时间就这样被高效地利用起来了。

(二)“多管齐下”,统筹分配时间

一天24个小时,不多也不少,每个人都一样,但是实际利用起来,却有着天壤之别。有的人做出了巨大的成绩,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将一天24小时变成48小时,其实很简单,他们只是懂得统筹利用时间而已。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时间统筹就是要“多管齐下”,合理地统筹每一分钟每一件事,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做更多的事,让时间变得更有效率。简单地说,时间统筹就是在同一时间段里,尽可能安排多项工作同时进行,而不是逐一而为。时间统筹并不意味着分散精力,它是一种更加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如中学教材中的统筹方法:我们想泡壶茶来喝,茶叶是现成的,但是开水没有,水壶、茶壶、茶杯都还没洗,怎么办?最节省时间的做法是洗好水壶开始烧水,在等待水开的同时洗茶壶、洗茶杯、准备好茶叶,水烧开了泡茶喝。这就是统筹思维,用一种极理性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时间。

当然,泡茶喝只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出其他学习方法。例如,要求用一天时间来完成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其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需要两小时,找三个队友确定调研路线、安排日程需要两小时,三个队友各需提前准备一小时,找另外两个队友制定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各需三个小时,草拟申报书需四个小时,如果这些事情逐一完成的话,共需2+2+1+1+3+3+4=16个小时,一天的时间,除非通宵熬夜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如果运用统筹的思维,就可以找到一个“多管齐下”的办法:早上八点钟通知两个队友制定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同时通知其他了解情况的三个队友做好准备;八点至十点钟查阅相关资料;十点钟开始向三个队友了解情况、确定调研路线;十二点钟之前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对两个队友制定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审查、调整;十二点至一点钟午休;下午一点至四点起草项目申报书。这样,一天时间完成项目申报书就绰绰有余了,这就是时间统筹的魅力!

由此可见,时间统筹能够有效地减少那些无谓的时间消耗。将其延伸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会运用统筹的方法,在计划与协调之间合理地分配时间,可让时间无限增值。

(三)尊重自己的生物节律

天底下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节律,就像春季播种,秋季收获一样,凡事都须尊重事物的自然节律。人也是一样。

一般情况下人的生物节律是这样的:从午夜到翌日清晨,是体能的静止时间,正常来说,也就是睡眠时间,所以效能是低于平均值的;从早上八点开始,精力逐渐充沛,注意力逐渐集中,效率也直线上升;到了上午十点钟左右到达高峰,随后开始滑落;午饭过后,从下午一两点钟开始又会有所提升,但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均不如早上。到了下午四点,上升的速度会更加减慢;下午六点开始徐徐滑落,但在晚饭之后又会有所提升。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任何需要单独、集中和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最好放在上午十点钟之前做。

当然,正如世界上千千万万的钟摆所发出的滴答声都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个人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理节律。概括地说,根据一天中的能量变化,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百灵鸟型”,这种类型的人总是以充沛的精力迎接升起的太阳,到了晚上就开始萎靡不振;“猫头鹰型”,这种类型的人早晨总是昏昏欲睡,一到晚上就精神抖擞,变得活跃起来;“家禽型”,这种类型的人一整天精力状态都差不多,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通过长期的学习、工作,人们可以推断自身的生物节律。了解了自己的生物节律之后,就应该据此更加合理地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

1.根据每天的效率起伏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

就是说最重要、最难于处理、最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事情,应当安排在每天精力最充沛、头脑最灵活、效率最高的黄金时间来做,同时,在这一时段要尽量避免自己受到打扰。在低潮时,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比如收发邮件,接打不重要的电话或是看看新闻。

2.学习或工作中间适当的休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或是工作时间越久,越容易疲劳,结果就会降低效率。非常愚蠢的做法是持续学习或工作,中途不做任何休息,这样会消耗精力,增加身体和精神的压力,错误也会频繁出现。继续学习或工作之前稍微休息一下,这样会更有效率。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健康的体魄

保持心境开朗,不抽烟,不喝酒,不要过度劳累,保证适量的休息和睡眠,多做运动,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均衡营养,保证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保证时间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