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慈东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的斗争纪实

慈东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的斗争纪实

【摘要】:在母校老师鼓励下,他们和在校高年级学生,都想做些抗日救亡工作。经大家商讨,参照上海、宁波等地的经验,组织“慈东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自编剧共有10个,旨在唤起民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宣传队的足迹遍及慈东区各乡镇。宣传队多次活动后,不但提高了群众抗日救亡的认识,也教育了队员自身。

严式轮

慈东区辖庄桥、洋墅、洪塘、狮山、费市、长石、河头、童家等乡镇。在洪塘、洋墅和庄桥三镇接壤点沈村旁,有一所慈东区立晋群小学,教员五六人。1933年下半年,我去该校任校长,与教师一起不仅抓学校教育,还开设农民夜校,提高乡民文化,为以后开展群众工作、发展党员打下了基础。

从抗日救亡宣传队到抗日卫国协进会

1937年七七抗战炮响,接着“八一三”事变,外出做工、当学徒的原晋群小学毕业生纷纷回家,常来母校谈论亲眼目睹的日寇暴行。在母校老师鼓励下,他们和在校高年级学生,都想做些抗日救亡工作。学校领导有计划地买了许多进步书刊,组织学习,使他们初步认识抗战的意义。一些闲荡在家的青年也来参加。于是我提出:我们已有七八十人了,应该组织起来,尽些抗日救亡的义务。经大家商讨,参照上海宁波等地的经验,组织“慈东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宣传队先设立图书组,有马列主义理论书,有宣传资料,有文艺书报,大家学习很起劲;并推荐一些进步歌曲和小演唱材料及剧本等供演出组和墙报组参考。还根据当地当时群众思想情况,由教师和文化水平较高的队员自编剧本。如演出自编剧《两条路》,剧中把群众中先进的、中间的、落后的思想在尖锐斗争中表现出来,中间人物有向先进方向转化,也有向落后方向转化,两条路更明显了;而落后的又有堕落为汉奸败类的,为群众所不齿。自编剧共有10个,旨在唤起民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宣传队的足迹遍及慈东区各乡镇。戏剧多在白天演出,队员早出晚归,不辞辛劳,自运道具布景,又带中饭,生活虽艰苦,大家却都说乐在其中。

宣传队多次活动后,不但提高了群众抗日救亡的认识,也教育了队员自身。“月间,大家在报上看到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在招收学员,许多队员都向往学习。有的因年纪太轻为家庭所阻,有的担心远离家乡,经济无着;但有4个同志决定前去,他们是金且安(金如山)、虞玉成(王子达)、徐永绥和胡寄梅。出发前一天,宣传队举行队员大会,一百余人团聚一堂,欢送他们。

1938年4月初,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即八路军学兵队)学习的金如山等3位同志回来了,以后又有邵明、朱洪山等同志从山西回浙,来到晋群小学。他们分头从各方面了解慈溪县情况后,按照回慈的计划,在洋墅徐永缓家里成立了中共慈溪县工作委员会,不久改为县委员会,领导慈溪的抗日救亡工作。从1938年4月起到1941年4月止的3年中,慈溪的党就以晋群小学为据点,县委领导人有周朴农、金如山、陈卓、詹步行等,以后顾春林由特委派来县委工作,他们都是住在晋群小学的。朱洪山打入县兵役科工作,重点是掌握县政工队。从此,慈东的抗日救亡工作有了党的领导。

县委一成立,就在五一节召集了附近十来个小学的师生,在晋群小学操场上举行庆祝大会。邵明站上高凳,教大家高唱抗战歌曲。会后决定将原在晋群小学的慈东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扩大为“慈东抗日卫国协进会”。为搞好统战,争取合法,由我向章驹县长和国民党县党部作口头备案。经组织动员,慈东大部分学校的教师、部分医生、乡镇公所工作人员及政工队员都加入了协进会。于是召开成立大会,讨论了活动的工作大纲,决定以校为单位,发动学生,成立宣传队;同时不定期出版铅印的刊物《慈东抗卫》,分发给各校、各乡镇公所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扩大宣传作用。是年暑假,协进会在长石桥区校举办“慈东青年抗日训练班”,请章驹县长来讲话,并请他当训练班主任,由县抗日后援会出经费。参加者以慈东的青年和小学教师为主,还有慈西、慈北各区和外县来的,共有70余人。训练班由县委直接领导,按照八路军学兵队课程内容,上政治课,搞军事训练,并发展了一批党员。到1939年初,协进会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全县,城区、慈南、慈北及慈西都成立了分会。各分会成立后,在县城体育场举行一次武装游行示威,请县抗日后援会负责人章驹、周聘三(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等前来检阅,他们点头赞许。但周聘三是个反共分子,事后认为游行队伍打扮像八路军,要手下人注意。因此,我们请洪塘小学校长许丹生担任会长,我任副会长,在党的领导下,掌握协进会的实权。此后,县党部特务不时来晋群小学走动。国民党内下达《防止异党活动》的反共条例后,周聘三还把我叫到县党部去查问,说“晋群小学里有共产党的县党部,金且安是书记”。鉴于金且安面目已暴露,就改由陈卓领导。到1940年,在抗日卫国运动中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协进会”终于被勒令停止活动,但各校宣传队继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