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慈北区抗日历史实录:组织群众与宣传救亡

慈北区抗日历史实录:组织群众与宣传救亡

【摘要】:国民党被迫抗战,战两月余,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由中小学教师、失业职工、失学学生组成。慈北是第三大队,是全区最普遍的群众性抗日组织。在基本群众心目中,队的威信高于当时的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在有帮会势力的地方,队的威信高于帮会。同时学会许多抗日革命歌曲。战时服务大队设宣慰队,通过它,把一批抗日的小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在慈北区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教育活动。宣慰队在慈北区各乡镇巡回演出,影响很大,效果很好。

项耿

我18岁那年(1937年)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件,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国民党被迫抗战,战两月余,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11月13日,我家被鬼子烧毁,转住小东门我父好友处。年底,全家被迫逃难到故乡——慈北观海卫。

当时慈北的政治经济形势大致是这样的:

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突出。这里距离上海比较近,在上海经商开厂、做工的人不少。日寇侵华,上海沦陷,对这里的群众影响很大。再加上这里距离镇海口近,经常遭到敌舰、敌机的骚扰。民众爱国情绪高涨,抗日救亡气氛强烈。

阶级矛盾有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农民与发国难财的投机商人的矛盾、人民与国民党顽固派的矛盾。具体表现在:消极抗战、抽壮丁不合理、苛捐杂税、纸币贬值、大秤进、小秤出、地租、撤佃权、高利贷等问题上。特别是乱抽壮丁,与农民关系非常直接,谁被抽去,合家遭殃。当时采取抽签的办法,貌似合理(独子免役,长子照顾),实施时,实际上不是,总是光抽农民,农民对此十分不满。投机商人在秋收时,贱价收购农产品,囤积居奇;青黄不接时,高价出售,剥削穷人,发国难财。米价贵,棉价贱,群众生活非常苦,一年不如一年。棉农生活特别苦,许多棉农只得把棉地改种甘薯、麦、豆、粟,靠杂粮糊口度日。

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慈北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我地下党的领导与推动下,利用黄绍竑颁布的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很快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当时发动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有:

1.民众教育馆。在东山头有农民教育馆,馆长是王鲁戈(后任观海卫民众教育馆馆长),干事是邵明。观海卫民众教育馆的干事是朱兆祺。邵、朱两人是共产党员。另外,还有费鉴清、冯习、汤××、虞××等(费是国民党方面的,虞是群众,冯、汤政治面目不详)。民众教育馆是普及文化教育的机构,里面设有读报处、图书馆、文娱室,经常进行抗日的时事形势教育,进行扫盲、群众性文娱等活动,有时还举办时事讲座。

1938年夏天,朱兆祺介绍我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时参加的有阮其铭,地点在民教馆所在地——关帝殿的西廊。

2.慈北政治工作队。队长缪文杰、队附凌茂生(都是国民党员),方乃喆同志(可能是队附,共产党员)。政工队队员中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胡尖锋同志等)。其任务是动员和组织群众抗日。这个组织开始时,与任务大队的工作配合较密切。

3.各乡镇的业余抗日救亡剧团。由中小学教师、失业职工、失学学生组成。其活动内容有进行街头宣传、巡回演出等。他们演的是话剧,群众叫“文明戏”,大部分是独幕活报剧。剧目有《放下你的鞭子》、自编的《周××大义灭亲》等,唱的歌有《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枪口对外》、《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慰劳伤兵歌》、《流亡三部曲》、《长城谣》等等。他们到处传播抗日歌曲,使偏僻乡村也能听到抗日歌声。

4.战时任务大队。1938年冬,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发展,我党利用合法名义着手组建战时任务大队。没几个月,任务大队改称战时服务大队。慈北是第三大队,是全区最普遍的群众性抗日组织。名誉大队长是方茂松(区长),大队长是邵明,大队附一个是朱兆祺,另一个是缪文杰或凌茂生。实权掌握在邵明、朱兆祺手里。大队部的工作人员都是共产党员或进步群众。中队一级干部有威信高的雇、贫、中农和少数有抗日热情的富裕中农,有地方上有势力的人(包括有的国民党员蒋衷寒等),还有共产党员。

任务大队的发展很快,首先在观海卫、师桥、东山头一带搞起来,以后迅速遍及慈北。乡设中队,保设分队,甲设班。有些地方,青壮年几乎都是队员。群众自愿报名参加。有一次,我、朱兆祺、洪文道和庄鸥约10多人,一起去附海乡发动组织任务大队,开群众大会进行宣传教育,朱在会上宣传说:“一只筷子一拗就断,一把筷子拗不断。”“五个指头捏起来是拳头”,用这种浅显的例子,宣传组织起来就有力量的道理。朱兆祺同志还亲自教唱歌。通过宣传,群众踊跃报名。我们登记造名册,开成立大会,只两三天工夫,就把群众组织起来了。当时群众参加任务大队的动机一般有两个:首先是为了抗日,特别是于青年群众而言是这样;再是组织起来力量大,穷人可以不受别人欺侮。队员佩带布质符号,后来又发铜质证章,分队附以上干部都有委任状。青年队员出去时佩上符号、证章,威风凛凛。任务大队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除了抗日防奸外,群众中的民事纠纷也有找战服队调解的。在基本群众心目中,队的威信高于当时的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在有帮会势力的地方,队的威信高于帮会。任务大队还有几支步枪

任务大队主要是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后来,发展到反剥削、反压迫的阶级斗争,并通过这些活动与斗争,发现、培养建党对象,枳极慎重地建立起一批党的组织。

任务大队除了一般的宣传教育、组建工作以外,曾有以下几个重大的活动和斗争:

(1)1938年冬,大队部在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中,挑选一批青年,组织成学习小组,名称叫预备班。在预备班里,给我们读《西行漫记》、《包身工》、《铁流》、《被开垦的处女地》、《彷徨》、《呐喊》等进步文艺作品。还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论持久战》、《论新阶段》以及各种抗日小册子,学习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胡绳的《辩证唯物论入门》、米丁的《新哲学大纲》和《革命人生观》等等。我们读书,讨论,有些问题朱兆祺同志进行讲解。在这里,我们开始懂得做人的意义、目的,人为什么有穷有富,帝国主义为什么一定要侵略人家,抗战为什么一定能胜利等等基本道理。同时学会许多抗日革命歌曲。

预备班结束,朱兆祺同志率领我们到附海乡去实习,发动、组织群众。

(2)战时服务大队设宣慰队,通过它,把一批抗日的小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在慈北区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培养一批抗日救亡工作的骨干分子。成员是从各乡镇宣传队中挑选出来的,有沈醉渔、沈一飞、沈一鸣、姜耋仙、王海帆、叶荫、叶浓荫、陈怀曾、王庆隆、徐子英等等。慈北宣慰队是在党秘密领导下的抗日救亡积极分子的组织,从成员政治成分看,是具有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宣慰队在慈北区各乡镇巡回演出,影响很大,效果很好。

(3)各乡镇有妇女会组织,发动和组织妇女慰劳抗日军队,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如搞识字班、组织合作社等。当时妇女活跃分子有朱昭、叶荫、张国贞(当时在观海卫城庙附近一小学任校长)、沈一飞、沈一鸣、乐桂月、胡友梅、徐英、张小玲、阮丽玉、陈藕花等人。

(4)1939年×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军风纪检查团到慈北来,任务大队在东山头举行了一次全区队员大检阅。检阅那天,锦堂师范这样大的操场上排满了比较整齐的战服大队的队伍,声势浩大,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

(5)反对抽壮丁不合理的斗争。国民党抽壮丁的做法不合理,农民很不满。朱兆祺领导观城的农民对此作了一次斗争。不分什么人家的子弟,凡挨上签号的都得出征。这次斗争,大大鼓舞了农民的抗日情绪。但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非议、攻击纷至沓来。为了驳斥这些人的非议,我党又秘密领导发动了参加志愿兵的运动,在观海卫动员了二三十人自愿报名参加志愿兵。对“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习俗,给以沉重的冲击,我们不少好同志带头参加志愿兵,如唐圣智、王文德、林定雄和战服队员方友章、阿庆木匠等。出征那天,我们一直把他们送到慈溪县常备队(慈城长庆寺)。对他们的家属,规定了优待办法,由国民党镇公所每个月给钱(给了几次,以后他们不给了)。

(6)沈邦祺同志领导东山头农民开展了一次反对大秤小斗的斗争。

(7)果米的斗争。

(8)1939年,我们在邵明同志领导下办了一期夏令营。地点在鸣鹤场金仙寺。参加的人员:沈一飞、洛丘、徐德娓等同志。讲课的人,除我们党员同志外,还有费心华或高忠宸(国民党员)。邵明同志除讲课外,还教唱新的革命歌曲。

(9)发展党组织。1939年春,我和另外三四个青年先后入党,建立了青年支部,并连续开支部会,学习党章,讨论任务。1939年秋冬,宁绍特委书记杨思一同志曾亲自来指导我们青年支部的工作。估计当时不少地方曾建立党组织,通过党员掌握各乡战服队的中队、分队领导权。

1940年形势逆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解散了战时服务大队,扑灭慈北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党组织转入地下,处于隐蔽状态,党员之间保持单线联系。

1941年从浦东过来了不少游击队,到慈北的有孙云达、顾小汀的部队,也有我们的三五支队(灰色的)。1941年九十月间,龚显同志要我到教导队去受训,叫我持他的介绍信去龙头场找总办陈平同志。陈平先叫我到澥浦办事处,与陈少弱、胡锋等同志一起工作,没有多少日子,就到蔡群帆同志的教导队受训。在教导队期间,参与施公山战斗与姚北两次战斗。11月,由于形势变化,队领导动员我们暂时回乡。12月,龚显同志把慈北区党组织关系移交给我,并与庄黄养正小学的谢毅(仁安)同志接上领导关系。当时,慈北有这样几个支部:

海晏庙支部:书记岑新吾,另有两个党员。

东山头支部:党员王惠良等,书记蒋青弟,后吴文泉。

观海卫东门支部:党员唐祥楚、陆祥荣等,书记沈源根。

师桥埂田支部:党员严孝裕等,书记陈鸿芬。

宓家埭支部:书记童镛,另有两人。

直接联系的党员,有学起桥的陈长根。

接上这些党员关系后,1942年一二月份普遍恢复支部活动,进行形势教育,议论国民党党政人员的动态。1942年还恢复(或重新入党)洪崇基、洪辉同志的组织关系,发展赵明镛入党,建立洪魏小学支部,洪崇基为支书。

1942年春节以前,我们在镇北杨范一所大房子里开了一次会。参加会议的有我、王仲良、谢毅、戚铭渠、李长来、虞天石以及慈东蒋子瑛、庄市陆再云和姚东柴一清。会上汇报各区情况,李谈到顾荆用、张志飞等情况,戚谈龙山区的,蒋谈慈东的,我谈慈北的,柴谈姚东的。然后谢布置工作,仲良同志谈什么忘了。这次会议以后,也就是1942年春节,我对外说是到上海去,从此离开观海卫,长随慈北办事处活动,有时到下面去,有时到龙头场办事处,有时到庄黄养正小学,有时也到金如山同志的办事处。当时我已与罗如年建立工作关系。后来,谢毅派龙头场的洪品高来帮助慈北工作,洪经常与我一起活动,到下面去工作。接着祝歧根同志调来慈北,全区重大工作问题均由我、祝、罗3人决定。

这里涉及一个慈北党组织形式问题。

到后一阶段,我、祝、罗3人是集体领导形式,在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下进行各方面工作,那是正式的区委组织。复杂的问题在于前段,我接管全区的党组织关系,并恢复支部活动。县里召开杨范会议,我随慈北办事处活动,洪品高同志来帮助工作,显然已不是特派员制度的工作活动方式,可以理解为隐蔽的个别联系的特派员制向党委或工委的过渡,也可以作如下理解,从县的杨范会议开始,慈北区从我与罗如年同志一起工作,洪品高协助我们工作开始,可以作为区工委或区委。历史的事实是在浙东区党委成立以前,三五支队开创三北敌后抗日新局面的同时,据我了解,至少是镇北、姚北、慈北的地方党,在党、政、民各方面是做了工作的。从实际的工作任务和活动方式来看区的组织形式的性质,应有相应的表述概念。

慈北区的组织情况:祝歧根先任民运科长,石秀调来后,祝任组织科长,石秀任民运科长,罗如年任办事处主任,方克任副主任,办事处警备班长黄森树,庶务长先是王群辉,后是高XX,联络站长李寒吾,税收郑克强(烈士)。民运同志先后有方志奋、王群辉、王苏飞、江云、江杰、董子松、张杰、柳英(盛杏英)、吴恩灼、王梦芝、张×(女)、沈若梅、裘婷霞、沈××(女)等。县委帮助慈北区工作的有妇女部长严永洁,宣传部长李乐山。慈北区辖观城镇、东山乡、附海乡、鸣鹤乡、福山乡、洋浦乡、东安乡、昌明乡、古窑乡、淹浦乡、师西乡、淞浦乡、师东乡共13个乡镇。

从我与洪品高同志一起工作到1943年8月,大致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发动与组织群众,这是工作的重点。我们在广泛号召抗日救国的政治口号下,把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结合起来,首先从照顾群众的切身利益入手,提高群众为长远利益而奋斗的觉悟。在斗争中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运用“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方法上我们选择先在雇农较多离观城较远的学起桥进行工作,然后推动指导全区。

首先组织弟兄会。.召开雇农会议,进行抗日教育,号召团结起来,建立雇农自己的组织。依靠雇农积极分子老宝驷、郑绍成等个别串联与大会号召相结合,建立弟兄会,进行阶级教育。雇农提出工资低的问题,我们一面进行团结抗日教育,一面顺应群众适当增加工资的要求。解决的办法是各方派代表谈判,有民运工作同志,乡公所代表,雇农代表,雇主代表。由于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又在我势力范围内,这种谈判总是成功的,雇农增加了工资,争得了自由参加抗日社会活动、雇主不得无故解雇雇农的权利,同时我们也向雇农提出搞好生产的要求。

接着组织农会,进行减租减息斗争。根据办事处颁发的法令,我们先与农会积极分子内部商量好,再由办事处代表、农会代表、地主代表一起开会议租。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注意领导群众自己起来进行斗争,不搞恩赐、包办,使农民(包括大佃农)在斗争中得到经济利益,也提高政治觉悟,提高农会的威信。议租是在主要农产品收获之前以乡为单位进行的,内容包括估产量、议折扣、议公粮负担等。减租后地主一般每亩也能得到几十斤谷子,对小土地出租者则给予适当照顾。慈北的公堂田较多,地主兼营工商业者较多,在团结抗日的口号下,我们又认真执行党的政策策略,使减租减息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永佃权的斗争则比较激烈。

进而组织妇女会,提高妇女地位,使她们参加社会活动。

组织抗日自卫队。收获季节敌伪军企图抢粮,我们发动群众保卫秋收,军民合作反抢粮,趁势组织抗日自卫队。在自卫队里发现培养积极分子组织民兵。自卫队、民兵的任务是支援主力部队,提供情报,防奸,维持地方治安等。

到了1943年,先后建立区一级的群众组织,区农会主任是河斗的叶松来,区自卫总队长是方克,区妇女会名誉会长是虞××,实际上是吴恩灼。还有小学教师的组织,由洪崇基抓这方面工作。

2.政权工作。慈北办事处是具有政权性质的机构,刻章行文,颁布法令,利用原有的乡保机构,贯彻执行。乡长多数是两面派,真正倾向敌伪或倾向我们的是少数。保长中有两面派,也有一些保长是由共产党员掌握的,如东山头吴文泉、埋田的陈鸿芬、观城东门沈源根。甲长一般是听我们话的。办事处还开展上层的统战工作。慈北区主要的统战对象是虞家芝、虞在璋,他们对三五支队是积极支持的。还有后来完全倾向我们的保长虞阿范。

3.发挥地方党组织在发动组织群众进行政治、经济斗争中的作用。党员一般在群众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在群众斗争中发现、培养建党对象,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

4.锄奸与治安工作。观城伪维持会孙大增,为虎作伥,准备打“海底篱笆”,使观城棉农、渔民的生计受到严重威胁。观城东门支部代表人民意愿,向区委反映,要求除去孙逆,为民除害。区委接受要求,于1943年春节前逮捕孙逆,春节后处决,人心大快。

敌伪收买两名观城人刺探我军队、办事处的宿营地以及地方工作人员的行踪,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观城支部向区委反映情况,并协助行动。以慈北办事处警备班名义,逮捕两奸,并处决于观城镇头牌楼十字街头,影响全区,威慑日伪。

群众组织反映在鸣鹤场一带有土匪骚扰,警备班在方克同志配合下,活捉土匪多名,关在福田庵。因看守不慎,致其逃逸,仅一名被处决。慈北区地方治安情况较好,抗日民主政权认真保护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殷商富户的拥护。

5.开始在教育界中进行工作。当时主要对象是小学教师。由方克、洪崇基同志负责这方面的工作。黄源同志曾到慈北来作过演讲。当时师桥海隅小学的俞明、东山头锦师附小的方信秧,初露头角,渐闻其名。

6.党的秘密系统。谢仁安同志来条指示,要求我与胡章生同志在洞桥虞家商定第二线党员名单,预作特殊意外情况下的党组织的准备。

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我有这样四点体会:

(一)这一时期革命斗争的胜利,是党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胜利。

(二)大搞群众运动,发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以抗日、团结、民主的口号,动员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抗日。这个运动,是包括了各阶级、各阶层、男女老少、前方后方,形成一个全民抗日的最广泛的群众运动。

(三)抗日民族斗争与国内阶级斗争相结合。武装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相结合。

(四)作风好,依靠群众好。那时候,我们吃住都靠群众,党群关系、军民关系非常好。

由于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低,当时工作的局限性大,离现在的时间长,记忆力差,难免有片面错漏的地方,务望革命的前辈指正!

附注:

①也有同志说,杨范会议是在1942年7月慈镇县工委成立以后召开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