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路桥梁工程成本控制方式

道路桥梁工程成本控制方式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控制,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进行分类。成本的前馈控制通常是指通过成本预测和决策,编制成本计划,提出降低成本措施以及形成的降低成本目标。2)按成本习性分类一般情况下,在工程项目成本的实际控制中,按成本习性有以下几种分类。由于可控成本对各责任中心来说是可控制的,因而必须对其负责。不可控成本是指考核对象对成本的发生不能予以控制的成本,因而也不予负责的成本。

为了更好地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控制,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进行分类。一般而言,可以从成本控制过程和成本习性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1)按成本控制过程分类

按照成本发生和形成时间的先后次序进行控制,分为前馈(事前)控制、防护性(事中)控制和反馈(事后)控制3 个阶段。

(1)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又称事前控制,是根据控制对象的期望值来实施的事前控制。 前馈控制要预先估计或假设各种因素对控制对象可能施加的影响,以及受控部分的未来行为。 这种估计或假设的可靠性、详细程度及其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对前馈控制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成本的前馈控制通常是指通过成本预测和决策,编制成本计划,提出降低成本措施以及形成的降低成本目标。

(2)防护性控制

防护性控制又称事中控制,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和从制度上加强管理,预防偏差和浪费的发生来实施的事中控制。 其主要任务为:

①在企业内部建立以成本中心为主的责任成本制,将成本控制的指标和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

②建立和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如生产消耗定额、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摊销办法等,对成本起到有效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③加强管理人员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从业素质,发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加强成本控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随时纠正偏差和防止浪费的发生,起到防微杜渐,有效地控制成本的作用。

④着重抓好班组成本中心的核算,结合他们的生产任务,开展“一时一事一分析”,及时对各单项成本开支进行有效控制,使成本控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3)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又称事后分析,是指根据受控对象实际值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确定采取何种改进措施的事后控制。 反馈控制是在工程(产品)形成后的综合分析与考核,目的是对实际成本与标准(计划)成本的偏差进行分析,查明差异形成的原因,确定责任归属和业绩考评,并制订降低成本的改进措施加以反馈。 对于综合性成本支出,如有关标准(计划)本身的不先进、不合理,施工(生产)操作过程中某些工料浪费等,在事前和事中两个阶段中,都是难以控制的,都有待于事后分析加以改进。 因此,大量的成本控制工作必须通过事后反馈控制来完成。

由于反馈控制事后分析的特点,它还比较适用于工程(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如对工程返修费用、工程(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反馈控制等。

成本控制三阶段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都具有前后呼应、相互提供成本控制信息的反馈作用。 如前馈控制无疑对后两个阶段产生影响;而事中控制则会反馈到前馈决策部门和事后的分析;事后分析又不断反馈到前馈和事中,影响前馈的决策和事中的防护。它们彼此之间提供的成本控制信息对每一阶段成本控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形成了交叉递进的成本控制势态,使成本控制更为有效。

2)按成本习性分类

一般情况下,在工程项目成本的实际控制中,按成本习性有以下几种分类。

(1)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控制

这是从划分成本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进行的成本控制。

①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建筑安装施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成本费等。 影响直接成本的因素包括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消耗定额和单价两个方面,因此控制工作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其他直接成本费用包括冬、雨、夜等施工增加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和场地清理费等,这些费用对于不同的工程,其发生的实际费用不同。

②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列入建筑安装施工成本,一般按一定标准或比例分摊到工程项目中去的费用。 间接成本主要是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施工现场搭设的临时设施,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等。 这部分费用和其他工程费用一样,不同工程之间也会有不同。 如工程规模不同,施工项目上管理人员人数也不同,其管理人员工资、奖金,以及职工福利费等也都有差别。

(2)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控制

这是从成本与工程量的变动关系上进行的成本控制。

①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与建筑安装施工工程量大小无关的费用支出。 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及摊销费、生产工人的辅助工资、办公费等。 由于与建筑安装施工工程量大小无关,因此,控制固定成本的方法必须从增产节支着手,比如增加生产,降低相对固定成本,获得因增产而增加的增量收益;采取节支措施,控制一定时期的费用总额,或制订相应的费率来降低绝对固定成本。

②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相反,是指成本费用中随着工程数量的变化而按一定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如材料费、人工费、计件工资及福利费、直接生产用动力、燃料及辅助材料费、现场施工机械维修费等。 可变成本显著的特点是其成本总额与产品的增加或降低成比例地变化。 但对单位产品而言,这部分成本则与产量多少无关,是固定的。 因此,变动成本控制必须从内因着手,采用直接成本控制的方法,从降低它的消耗定额入手,才能使变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还有一种半变动成本,它是介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的一种生产费用,可按一定比例划归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内。 如机械使用费中的燃料动力费,划归变动成本。 而机械折旧费、大修理费、操作工的工资等划归固定成本。 另外对机械的场外运输费、机械组装拆卸、替换配件、润滑擦拭、日常修理费等,可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固定与变动成本之中。

3)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控制

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是以费用的发生能否为特定管理层所控制来划分的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考核对象对成本的发生能予以控制的成本,即在一个既定时期内,某个单位(或个人)能直接加以控制的成本。 由于可控成本对各责任中心来说是可控制的,因而必须对其负责。 一般包括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生产人员工资等。

不可控成本是指考核对象对成本的发生不能予以控制的成本,因而也不予负责的成本。 一般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区分的意义,主要在于确定责任和衡量效率。 在区分这两种成本时,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为,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里,某些组织层次上的所有成本都是可控的。

一般而言,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对于一个部门来说是可控的,对另一部门来说可能是不可控的。 但从整个企业来考察,所发生的一切费用都是可控的,只是这种可控性需要分解落实到确切的部门,这样才能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