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16江西地学新进展:含水层特征及地下水类型

2016江西地学新进展:含水层特征及地下水类型

【摘要】:2.1.4矿层及顶底板构造裂隙含水层矿层及顶底板构造裂隙水为HCO3+SO4-Na型水,主要赋存于南华系下坊组构造裂隙中,为矿区矿床主要充水水源。

研究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矿层及顶底板构造裂隙含水层,次为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风化带裂隙潜水含水层、次石墨石英片岩裂隙含水层(图1)。

2.1.1 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区内沟谷及坡角地带,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潜水补给,含水层厚度一般2~15 m,局部达26.69 m。岩层孔隙度较大,含水性及透水性较好,为弱孔隙潜水,泉流量一般0.01~0.128 L/s,属HCO3+SO4-K+Na型水。

2.1.2 风化带裂隙潜水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南华系上施组基岩风化裂隙中,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裂隙发育,含裂隙水,在坡脚及沟谷可见泉水出露,通过调查测定,枯水期泉流量为0.014~0.036 L/s,丰水期间流量明显增大。因此该潜水含水层流量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呈季节性的变化,据勘查区附近下坊矿区ZK9608孔注水试验数据,单位吸水量为0.01448 L/(s·m),渗透系数0.00357 m/d。

2.1.3 次石墨石英片岩裂隙含水层

位于南华系下坊组含铁岩段顶部。岩性为次石墨质片岩、泥砂质岩、炭质千枚岩等,岩石极为松散,易碎,裂隙发育,多为张开裂隙。据松山矿区该层位钻孔简易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0115~0.00567 L/(s·m),渗透系数0.0022~0.0816 m/d,具弱富水性。

2.1.4 矿层及顶底板构造裂隙含水层

矿层及顶底板构造裂隙水为HCO3+SO4-Na型水,主要赋存于南华系下坊组构造裂隙中,为矿区矿床主要充水水源。岩性组合较简单,主要为含磁铁云母石英片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含黄铁矿白云母石英片岩等。该含水层厚度0.5~40m,地下水位标高100~200m。根据ZK51088简易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0.0018~0.017 L/(s·m),含水层渗透系数0.00336~0.00363 m/d。

风化带裂隙潜水含水层与矿层及顶底板构造裂隙含水层之间岩性主要为砂质千枚岩、绢云千枚岩及云母石英片岩,据以往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及邻近矿区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区内该套变质岩系总体属相对隔水层。据钻孔揭露,该层岩石局部含构造裂隙承压水,在沟谷地带,钻孔亦出现涌水现象,但富水性较弱,总体可视为相对隔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