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赣南地质构造对钨矿富集有重要影响

赣南地质构造对钨矿富集有重要影响

【摘要】:受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多期次构造作用,赣南地区构造异常复杂。但目前多认为与成矿时代相近的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对区内钨多金属成矿控矿作用最为明显。印支期构造以东西向为主,燕山期则以北北东向为主,两者作用的强弱,使得赣南不同区域构造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复杂有利的构造环境,使得赣南中部和南部,成为钨矿富集的主要区域。它们相互交织、迁就改造,共同作用控制了区内成矿岩体及其相关矿床的分布与分区。

受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多期次构造作用,赣南地区构造异常复杂。但目前多认为与成矿时代相近的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对区内钨多金属成矿控矿作用最为明显。印支期构造以东西向为主,燕山期则以北北东向为主,两者作用的强弱,使得赣南不同区域构造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赣南北部(宁都、于都、兴国、石城一带),表现为北北东—北东向构造明显,而东西向构造较弱的特征;在赣南中部和南部,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发育都很明显,加上后期大规模岩浆上侵应力的叠加,使得该区构造形迹比北部复杂,夹杂有北西、北东东和南北向构造。复杂有利的构造环境,使得赣南中部和南部,成为钨矿富集的主要区域。

在构造控制上,赣南可大致划分为三个东西向褶断隆起带和三个北北东向褶断隆起带。东西向隆起带由南至北可分为全南—寻乌、崇义—会昌和兴国—石城构造带;北北东向隆起带由东往西可分为武夷山、于山、诸广山构造带,其中隆起带多为岩浆岩—变质岩出露区,隆起带间多为晚古生代、侏罗纪—第四纪沉降区。北北东向隆起与东西向隆起的叠合区,是成矿岩体侵入、钨矿富集的有利区域;隆起带间隔开的晚古生代盆地是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的有利产区;开阔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受成矿后厚度较大的沉积盖层掩埋,已有找矿线索与找矿发现缺乏。

已有研究普遍认为,影响赣南构造格局并与赣南钨矿成矿关系密切的区域性断裂构造有:东西向组2条(崇义—南康、定南—桂竹帽断裂带),北北东向组4条(鹰潭—安远深断裂带、万安—崇义、招携—大桥、石城—寻乌断裂带),北东向组3条(万安—遂川深断裂带、大余—南城、驿前—黄冈山断裂带),北东东组3条(信丰—瑞金、龙南—版石、九连山—安远断裂带),北西向组2条(万安—会昌深断裂带、崇义—铁石口断裂带)。它们相互交织、迁就改造,共同作用控制了区内成矿岩体及其相关矿床的分布与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