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裂隙结构面的空间位置、张开度、密度、延伸长度恰恰由渗透系数张量表达式反映。表11-10 沙金坝向斜控水结构面产状统计平均值在渗透参数反演时,取右岸的河间地块为计算区域,计算的下部边界取到600m高程。表11-11 沙金坝向斜北西翼岩体渗透性分类(区)表11-12 沙金坝向斜南东翼岩体渗透性分类(区)其中N3-1、N3-2、S3-1、S3-2认为均质各向同性,其余为均质各向异性。......
2023-08-24
11.3.2.1 坝址区稳定渗流模拟
模拟条件按岩体渗透性和是否设置防渗帷幕的组合分为A、AR、B、BR4种,进行稳定流模拟。A表示平均渗透系数条件,B表示偏大渗透系数条件,R表示在上游端设置防渗帷幕(深度为80m)。模拟结果包括水头分布、渗漏量和坝基下游出渗端的渗透流速。将渗漏量按层间剪切错动带(L10、L11、L12、L13)划分成若干带,分别计算各个条带内的总渗漏量,以考察其随埋深的变化。以P1、P3剖面为代表,模拟结果介绍如下。
(1)右岸坝下稳定渗流场模拟(P1)。模拟按A、AR、B、BR4种情况进行渗流场模拟和渗流量计算。渗流量计算结果见表11-5,各种条件下渗流场水头分布见图11-9。
表11-5 P1剖面坝下渗漏量(单宽流量)模拟结果
(2)右岸肩绕坝稳定渗流场模拟(P3)。按渗透性将模拟条件分为A、B、R3种。渗漏量和流速的计算结果见表11-6。A、B两种条件下渗流场水头分布见图11-10(在设置防渗帷幕后,主要径流带被封阻,渗漏量因此变得很小,而渗流场形态变化不大)。
表11-6 P3剖面绕坝渗漏量(单宽流量)模拟结果
图11-10 P3剖面(绕坝肩)各个条件下的渗流场图(vs为渗透流速)
(a)平均渗透系数条件;(b)偏大渗透系数条件
11.3.2.2 页岩各向异性程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上述剖面的地下水稳定渗流模拟均是在页岩各向异性系数取为5时的模拟结果。为分析页岩各向异性程度对渗漏量计算和渗流场形态的影响,取Kh/Kv=1(无各向异性)和Kh/Kv=20试模拟进行对比。
由模拟结果的对比曲线图11-11和图11-12可见,页岩的各向异性对渗流量的模拟计算的影响较明显,而各向异性参数为5和20时,模拟结果差异不大,因此,取各向异性参数为5作为坝区渗流模拟是合理的。
图11-11 页岩无各向异性时不同条件下各个剖面的渗漏量曲线
图11-12 页岩各向异性对各个剖面渗漏量的影响
1—页岩各向同性;2—页岩Kh/Kv=5;3—页岩Kh/Kv=20
11.3.2.3 向邻谷白沙河渗漏的非稳定流模拟
指从库首(岷江)向邻谷白沙河渗漏的地下水渗流场模拟,为了考察不同季节地下水位的变化将对地下水分水岭的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采用非稳定流计算。根据降水补给系数和岩体渗透性等各种条件来模拟河间地块分水岭的存在、变化和渗流场形态。其中A为岩体渗透系数取平均值;B为取偏大值。根据坝区水文地质条件,以上页岩分布较少,砂岩呈厚层状,因此模拟时L14以上全部作为砂岩处理。由于P4剖面沿地层走向,软弱带渗透性的各向异性对剖面渗流模拟的影响不大。
(1)天然条件下的渗流场。天然条件下坝首(岷江)向邻谷白沙河渗漏模拟结果见表11-7和图11-13、图11-14。根据ZK70孔的水位动态分析,图11-13中模拟的曲线动态更符合现状地下水流特征,相对应的河间地块分水岭动态为模拟曲线1。
表11-7 天然条件下岷江—白沙河(P4)地下水位模拟结果
图11-13 天然条件下岷江—白沙河(P4剖面)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
1、3—地表分水岭处地下水动态;2、4—左岸950m高程处地下水动态(相当于ZK70位置);1、2—动态曲线的补给系数为0.3,岩体渗透系数为平均值;3、4—动态曲线的补给系数为0.1,岩体渗透系数为偏大估计值
图11-14 天然条件下(枯水季节)P4剖面典型渗流场形态图
(2)蓄水条件下的渗流场。根据动态模拟,水库蓄水后,库水向白沙河渗漏的可能性很小,只有在降雨补给地下水几乎没有的情况下(补给系数小于0.1的极干旱条件)才可能发生渗漏,否则,因河间地块存在分水岭而不会导致渗漏的发生。表11-8、图11-15~图10-17给出了几种典型情况的渗漏模拟结果。11.3.2.4 模拟结果分析
表11-8 水库蓄水后库首—白沙河(P4)地下水位模拟结果
图11-15 水库蓄水后水库—白沙河(P4剖面)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
1、4—地表分水岭处地下水动态;2、3—左岸950m高程处地下水动态(相当于ZK70位置);1、2—动态曲线的补给系数为0.3,岩体渗透系数为偏大估计值;3、4—动态曲线的补给系数为0.1,岩体渗透系数为偏大估计值
图11-16 水库蓄水后P4剖面典型渗流场形态图
1—丰水季节地下水水位线;2—枯水季节地下水水位线
图11-17 水库蓄水后极干旱条件下库渗漏状态
P1~P5这5个剖面的渗流情况基本可以反映坝区渗流场的各种局部特征,现在将模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到总体上的认识:
(1)坝址的上游端可以圈画出一个渗漏带,总长度为1773.45m,其中库水流向岷江下游的渗漏带长度为1404.45m,流向白沙河的渗漏带长度为369.00m。坝址下游端可以圈出一个半径大致为193m的渗漏排泄带,面积为8.34万m2。根据渗漏强度,又可以把整个坝址地下水径流范围分为7个径流区:①为坝下径流区;②、③为坝肩径流区;④、⑤、⑥为绕坝肩径流区;⑦为向白沙河的远程径流区。其中渗漏强度最大的径流区是①、②,其次是③、④,微弱渗漏的是⑤、⑥。①、②、③、④4个径流区的末端(即出渗端Ⅰ、Ⅱ、Ⅲ、Ⅳ)径流比较强烈,地下水的流速大,可能对坝基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见图11-18)。
图11-18 坝区库水渗漏分区概图
1—库水渗漏带;2—坝址地下水径流区;3—渗漏排泄带;4—强径流区(出渗端);5—地下水径流方向;6—坝址外围地下水径流方向;7—坝轴线;8—地形等高线
(2)水库蓄水稳定以后,库区至坝下游将形成比较稳定的渗流场,降水变化只会影响⑤、⑥两个区的外围边界,不致使渗流场发生很大改变。因此可以用前述剖面的稳定流模拟结果来估算坝区总的渗漏量(见表11-9)。渗漏量的41%~75%发生在①、②径流区排泄。渗漏量的偏大估计为6.213万m3/d,由此计算坝基下游的平均渗透流速为0.74m/d。防渗帷幕处理可以使渗漏量减少到1/3~1/4(A与AR、B与BR比较)。
表11-9 页岩渗透性无各向异性时坝区渗漏量
(3)库水向白沙河的渗流受到降水动态的影响,发生渗漏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没有任何降雨入渗补给条件,库水向白沙河的渗漏量很小,约为坝区渗漏量的1%,因此可以忽略。
(4)坝区岩体的渗透性主要受埋深的控制,页岩的渗透性显著低于砂岩或存在显著的各向异性,对防止渗漏和强径流是有利的。从模拟结果分析,渗漏主要发生在浅部厚度大约60~100m范围内,这个范围又是强渗透性砂岩(裂隙)分布区,应作为防渗的重点。
有关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文章
而裂隙结构面的空间位置、张开度、密度、延伸长度恰恰由渗透系数张量表达式反映。表11-10 沙金坝向斜控水结构面产状统计平均值在渗透参数反演时,取右岸的河间地块为计算区域,计算的下部边界取到600m高程。表11-11 沙金坝向斜北西翼岩体渗透性分类(区)表11-12 沙金坝向斜南东翼岩体渗透性分类(区)其中N3-1、N3-2、S3-1、S3-2认为均质各向同性,其余为均质各向异性。......
2023-08-24
但也提出对不符合这种规定的趾板地基,例如强风化或有地质缺陷的基岩可以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后加以利用,为此,紫坪铺工程进行了趾板地基岩体质量分级。......
2023-08-24
晚三叠纪末,印支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南北向不均匀挤压作用下,致使枢纽区内的须家河组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发生变形,成生和发展了北东向短轴褶皱和与之平行、倾向北西的一系列逆冲断层,以及层间剪切错动带。燕山运动对枢纽区影响不甚明显,表现为振荡性质的升降活动,仍继承了印支运动的方式。工程区构造形式主要由北东向短轴褶皱和与之平行、倾向北西的一系列逆冲断层,以及层间剪切错动带组成。......
2023-08-24
枢纽区地下水为多层裂隙水,煤质页岩和泥质粉砂岩相对隔水层,砂岩透水。裂隙水以顺层运移为主,垂直层面方向水力联系微弱,含水总体不丰,多以滴水为主、少量线状流水。枢纽区两岸地下水位较低,在坝肩接头处的左岸ZK68孔仅为781.36m、右岸ZK61孔为791.67m,远低于正常蓄水位877m。经地下洞室开挖揭示,水文地质条件与前期勘察是一致的。区内地下水、河水、沟水水质分析表明,均属低矿化度碳酸钙镁水。......
2023-08-24
从图3-5可见,本区和邻近地区由北东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北西向的鲜水河断裂带和南北向的安宁河断裂带组成的Y形构造图案,形成了由褶皱带或深大断裂围限的构造块体,在断块边界上发生一系列强震,以下对主要构造区的地震地质背景作简要描述。鲜水河断裂带是本区最活动的边界,中强地震频频发生,自1700年以来发生了10次7级以上地震。本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强震区。......
2023-08-24
从表11-13水位拟合结果来看,计算水位与观测水位拟合较好,但是由于观测孔一般要穿过多层砂岩和页岩,这给模拟带来一定的偏差。表11-13 1992年3月观测水位与计算水位拟合结果相应于拟合水位反求得到的各区渗透系数主值、主方向和当量渗透系数及渗透张量列于表11-14、表11-15中。......
2023-08-24
图11-5 坝区地下水渗流模拟剖面位置示意图1—模拟剖面线及编号;2—层间剪切带;3—地形等高线图11-6 P1剖面示意图C1、C2、C3、C4、C5—地下水径流分段图11-7 P3剖面示意图C1、C2、C3—地下水径流分段图11-8 P4剖面示意图坝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剖面上可表述为非均质中的地下水二维渗流,将其概化如下:根据钻孔压水试验成果统计趋势分析,埋深大于320m时,砂岩的平均渗透系数和最大渗透系数均小于0.001m/d,可以作为相对隔水底板。......
2023-08-24
综合地面地质调查、各种数学模型的分析计算及物理模型试验成果,对堆积体稳定性可得出如下评价:地面地质测绘和调查访问,堆积体未发现大规模变形迹象。两者结论基本一致,即天然状态下堆积体整体和局部均处于稳定状态。霍克圆弧法算图判断的是堆积体灯盏坪、葫豆坪前沿局部稳定问题,结论与上述方法相似。......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