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以史鉴今,共产党引领天津文坛活跃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以史鉴今,共产党引领天津文坛活跃

【摘要】:它表示人们再不能忍受旧社会的压迫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高举的反帝爱国旗帜指引下,天津文坛更加活跃。魏东明在他的作品中明确提出“避免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在广大青年中引起了共鸣。当前,我们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指引下,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文艺是十分重要的武器。

天津文坛一段可贵的史料——读《天津文史资料选辑》吴云心同志回忆文章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石 坚

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认真贯彻周恩来同志关于抢救史料的指示,他们编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已出版了51辑,刊登了大量宝贵的文史资料,因为都是第一手材料,内容翔实可靠,很受读者欢迎。我个人是《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的忠实读者,尽管由于工作忙,不可能每篇都看,但选择其中一些文章浏览一遍,感到受益甚多。

打开《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六辑的目录,一篇文章的标题和作者名字吸引了我,就是我的已故老友吴云心写的《抗战前天津文艺界杂忆》。我之所以特别注意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它出自我敬佩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新闻界同行之手,而且因它回答了我和许多同志一个问题。

“天津是工商业城市,是缺少文化的城市。”这曾经是许多人的看法。可是,读了吴云心的回忆文章,才认识到,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这种评价是不公正的。

让我们看看吴云心的文章吧!作为一个品德高尚诚实的新闻工作者,他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他的文章告诉人们,在近代史上,天津出过不少杰出的文艺人才。吴老文章中列举了对我国戏剧音乐美术以及宗教理论有突出贡献的李叔同、文字学家王襄、陈邦怀,优秀的画家刘子久、刘奎龄,书法大师华世奎、吴玉如,名闻海外的指画家李石君,言情小说或武侠小说家刘云若、宫白羽……许多天津文坛的知名人士。

天津文艺界曾出版过大量著作。在海风社组织推动下,出版了张秀亚的《在大龙河畔》,邵冠祥的《旅歌》,虹飞的《故乡无人》,吴云心的《黄花集》,白莹的诗集,江岳浪的《战曲》,王博习的《天桥》。刘西蒙的《这所大学校》等。这里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海风诗歌小品》的成就。吴云心在当时的报纸上发表的一篇评介文章中对它作了肯定的评价,认为它“象在静水里掷一块重石”。他指出,尽管作者们是既未带着诗人桂冠,没顶着文学家头衔的青年,但其中不乏佳作。在诗歌里如:“泪干了,还有血,好在黑暗会掩去血红。哭,哭它个痛快,不怕从坟底哭出鬼来!”这是多么悲愤的呐喊!它表示人们再不能忍受旧社会的压迫了。有的人在作品中抒发了人们渴望更大的风暴到来的心情,高呼:“兄弟们,紧紧地挽起手来,用力!我们要把血和肉的堡垒筑起。不管你是男,是女,是学生、老总,作工还是种大地,只要你不愿作奴隶。你有钱,就要出钱;没有钱,就拿出你的力气!我们的堡垒要要钢铁一样坚实,来共同把我们的敌人防御。”这是多么激昂的文字,多么悲壮的诗句!在当时情况下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天津文艺界在“九一八”以后,团结爱国进步青年,宣扬团结抗日,发表了许多战斗性强的文章,特别是创立了杂文风格。当时《益世报》由马彦祥主编的副刊《语林》,发表了全国许多作者进步作品;天津的投稿者中也出现了一些出色的作者,如杨戊生、魏东明、司马牛、丙辰等人,文笔犀利、隽永、泼辣。“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高举的反帝爱国旗帜指引下,天津文坛更加活跃。

吴老的文章中,对魏东明的《文化生活》作了较高的评价。这家半月刊上发表了许多战斗性强的文章,正如吴老文章中指出的,它是“北平革命文艺青年作品在天津的橱窗”。魏东明在他的作品中明确提出“避免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在广大青年中引起了共鸣。

吴老的回忆文章,对天津文艺界与其它地区文艺界的关系,也作了实事求是的描述。他列举了天津《益事小品》《、语林》等对山东特别是青岛文艺的推动作用,而且通过当时对全国有一定影响或初露头角的有才华的作家,如老舍、洪深、臧克家、吴伯箫、孟超、王亚平等人的作品,对全国文艺创作起了一定的推动的作用。

读了吴老的文章,深深感到,天津的文艺界在抗战前并不是一潭死水。他们在宣扬爱国、抗战等方面还是作了一定的贡献的。

回忆过去是为了激励现在,迎接未来。当前,我们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指引下,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文艺是十分重要的武器。我们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艺问题作过一系列重要的论述,特别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永远放射着光辉。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丰富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所有这些,都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繁荣文艺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天津文艺界的力量比较雄厚,拥有一大批文艺骨干,他们当中,既有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老文艺家,也有解放后党培育的文艺工作者,天津的改革日益深入,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安定团结的形势日益巩固,特别是天津人民的精神面貌非常好。所有这些,都给文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为繁荣天津文艺创造了优异的条件。文艺界的同志正处在大有作为的年代,要振奋精神,加强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文艺界少数人鼓吹的“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远离政治,淡化生活,实现自我”等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潮划清界限,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