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王振永研究古旧书搜索到一本罕见之书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王振永研究古旧书搜索到一本罕见之书

【摘要】:解放后在天津新华书店古籍门市部时,经其鉴别之善本书甚夥。王振永在古旧书事业中钻研不息,酷嗜成瘾,书店每得有线装古书,都要设法一观为快,遇罕见之书并随笔记之。捧读其文,多为1958年记载的所贩之书,反映了是时之善本书在天津流通和归宿之概况。1958年1月以290元售归天津师范学院图书馆。此书为启淑任工部郎中时之随笔,内多为地方风俗掌故并明末清初史料。以上四种版本之刻书者,均未见有此书。

王振永

王振永,河北省束鹿县人,受业于藻玉堂,在其业师王子林和姚佩琳熏陶下,鉴别古籍版本的造诣颇高。解放后在天津新华书店古籍门市部时,经其鉴别之善本书甚夥。王振永在古旧书事业中钻研不息,酷嗜成瘾,书店每得有线装古书,都要设法一观为快,遇罕见之书并随笔记之。王与笔者莫逆之交有年,进入国营之后又是同事。1982年3月王振永持其笔记叹曰:“我已老矣,恭赠老弟留念。”捧读其文,多为1958年记载的所贩之书,反映了是时之善本书在天津流通和归宿之概况。余不劫美,按其笔记誉录一册,恭为校正一遍,遂将原笔记奉还。兹乘业余之暇,按笔记中之顺序,厘为是篇,供关注天津文化事业调查者参考,并希读者指正。

雷梦辰

《金双岩中丞集》,又名《九封事》不分卷,二册。

明南谯金光辰天枢撰。白下王汉斯梓,明永历间刊。1958年1月以290元售归天津师范学院图书馆

金光辰崇祯进士,明史无传,今据本书可得其传概略如后:光辰字天枢,全椒人。崇祯五年授御史,巡视西域写《西台封事》;未几巡视太仓,且有督饷之命即《理饷封事》;崇祯七年受命按豫写《两河封事》;在任十有五月,并任广东监察御史即《还朝封事》;崇祯十年升大理寺右寺丞,十三年五月代政,即《寺封事》;十一月扈跸随驾参加郊祈典礼,即《玺司封事》;十五年二月擢左纳言,即《银台封事》;九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即《宪台封事》;十一月以申救总宪刘宗周奏对不当,降三级调外候用,即《召对纪注》。崇祯十六年迭请归养。按:崇祯十七年三月,即为崇祯殉国之变。自崇祯五年至十五年,包括满族入侵及闯、献起义事,各封事内均有所记述,可供晚明史研究工作者之参考。(辰按:黄氏之《千顷堂书目》内,对是书有著录询称罕秘。北京图书馆入藏有清初刻四卷本,即《两河封事》二卷;《还朝封事》一卷:《寺封事》一卷。)

《水曹清暇录》,十六卷。

清古歙汪启淑撰。清乾隆间飞鸿堂原刻本。1958年1月以140元售归天津市人民图书馆。

此书为启淑任工部郎中时之随笔,内多为地方风俗掌故并明末清初史料。卷九内载有:“明末御史毛羽健娶妾甚嬖,不意其妻乘驿站传至,因迁怒驿卒,与其戚刘懋奏裁驿卒数万人,皆激为流寇。”此条是他人所未道者。此书北京图书馆有入藏一部;谢刚主先生收藏一部,惜是残本;日本东洋文库入藏一部。(辰按:汪启淑字秀峰号讱庵,古歙人。其著作有:《焠掌录》、《小粉场杂识》、《安拙窝印寄》、《锦囊印林》、《飞鸿堂印人传》、《于役年吟》等。)

《寿亲养老新书》,不分卷,残存秋、冬二册。

此书残存不著撰者。西夏揆文书院重刊。1958年1月以72元售归北京中国书店。

本书原分春、夏、秋、冬四册,现残存秋、冬二册。冬册尾页有一立亭式牌子,荷叶盖,莲花墩,中有两立柱,立柱间刻有“西夏揆文书院重刊”八字两行。此刻书牌子最为稀见。揆文书院是研究我国古籍中所未见过的名称,此书虽为残本,但对研究我国古代边疆之雕版艺术文化史,均是重要的参考资料。(辰按:北京图书馆入藏有朱代陈直撰《寿亲养老书》一卷,经鉏堂钞本。)

《五岳游草》,四册。

明陈第季立著。白绵纸,明嘉靖间写刻本。1958年1月以360元售归天津师范学院图书馆。

陈第,明嘉靖时武将兼通儒。其著述多为清代所禁,而此书清代禁书目不载,足征罕见。集内有与戚都护(戚继光)书,乃明继南宋以真定为北岳等诗,并有台湾资料,尤为珍贵。(辰按:本目条,王脱记卷数。四库馆《奏准抽毁书目》内,著录有陈第之《一斋集》。)

《许文穆公遗文》,不分卷(卷字下均为墨钉)。

明古歙许国撰,门人邵庶、焦竑纂辑。明万历间写刻本,刻工:黄鼎。1958年1月以500元售归南开大学图书馆。

此书为焦竑等为纪念其师许国而刻。此后始有《许文穆公集》,万历三十九年刊,六卷本,天启五年二十卷本,民国13年又将六卷本与二十卷本合并删节为十六卷本,民国20年又石印有三十卷本。以上四种版本之刻书者,均未见有此书。此外,明清藏书家各书目内,亦未见记载,足征稀见。(辰按:许国字维桢,歙县人,嘉靖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穆,事具详明史本传。)

《建文书法儗》,前编一卷,正编二卷,附编二卷。

明东吴朱鹭(原名家栋)撰,绵纸,明万历间刊。1958年2月售出。

书内有建文元年八月谕,诫北征将士。诫云:昔绛举兵入京而令其下曰,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仁之极。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无使朕负杀叔父之名,云云。书前有征引书数十种,亦皆稀见之书,并有附录。(辰按:孙殿起先生之《清代禁书知见录》内,著录有此目条,但缺前编一卷。)

《文山集传》,《传》一卷,《指南录》一卷,《吟啸集》一卷,《附录》一卷。

文天祥撰,白绵纸,明永乐间刊。书面有谭溪手书书签并有文渊阁校理,书内有:清末湘乡李希圣藏书之章,明叶盛(水东日记作者)章,求古居(黄丕烈早堂名)章,艺风过眼,陈立炎下学斋,巡抚宣府关坊,万历时临朐冯文敏印,翁方纲藏等收藏印章,并有翁方纲校;洵称善本。1958年2月售出。

是书前有房安序,缪荃荪《艺风堂藏书记》房安作序无误。郑振铎《劫中得书记》云:渠曾印《指南录》,只找到万历本校对,系二十一卷本。又云:闻叶君藏有宋刊当误。按:叶氏藏盖此本也。本书后序作永乐十八年庚子春二月己亥朔范阳邹梓。兹将房安序节录如下,以备异日回忆。“洪武丁丑余以典宪西江,因公至京,获前监察御史工部尚书吴兴严公震查出示丞相所作《指南录》、《吟啸集》。盖宋垂亡时,元师压境,仓皇奉使寻被拘留,北行至京,脱出奔真扬历通泰遵海以达行朝。与□再相出督潮阳,兵败被执居元狱六载,中间触目遭艰难险阻,感愤悲痛,悉行诸诗以纪其实……今幸斯集之存,余不敢自私,乃博采遗事,得□阳提学申斋刘先生撰《丞相传》为一卷,《指南录》、《吟啸集》各一卷,复捃摭先达诸儒所为诗文,为《附录》一卷,汇而成编,将寿梓以广其传……。汝南房安序。”

《袁永之集诗》,十卷,附墓志、传、行状。

明吴郡袁帙永之撰,白绵纸,嘉靖间刊本。陆师道序,董宜阳序(嘉靖二十六年),朱曰藩序(嘉靖三十一年),袁表(帙之长兄)书,袁絅(帙之仲兄)序,袁尊尼(帙之子)跋。此书售归中国书店。

考:袁氏为嘉靖时望族,兄弟父子皆有文章行世。此书为袁氏祠堂世藏,后被盗,官司纠葛数年。(辰按:王氏之考证,当有依据,但是,此条漏注来源与出处。)

《易数主今》改题:《胥台集》。

明吴郡袁帙永之撰,万历甲申衡藩重刊。书内前有:左长史郑复亨序云:衡府理事张炳忠(帙之外甥)以是书为贷见礼,衡藩因而重刻之。1958年3月以500元售南开大学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内著录有《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天津人民图书馆入藏有《胥台先生集》,清内府聚珍版丛书内有《胥台先生集》。(辰按:北京图书馆入藏之《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在其目录中,本目条内未记录有郑复亨序。王氏记之本脱卷数及内容详介。万历甲申即万历十七年。)

《补石仓诗选》一至二集八卷二函。

清福清魏宪选,抄本。书口中印有:枕江堂三字。前有康熙十年吴梅村伟业序。按:梅村全集内无此序,梅村于是年故。1958年以300元售归北京图书馆。

本书承曹学佺十二代选之作而补,版式依曹旧。选自天启四年,迄至康熙十一年,凡四十八年。凡例序云:以搜得诗先后分列三帙目,每帙六十八人,共得二百四十人,但仅刻共七十人。每人之诗,魏宪均撰有小引,以人论世,保留当时史料不少。全书卷第仍俱存墨钉,显系随刻随印,尚未刊竣,此非完整之本。(辰按:魏宪字惟度,号两峰居士,室名枕江堂。王氏在世时与我谈及此书概况时说,收购此书时王氏在场,并与售书人有此一段对话,售书人姓牛。据牛氏说,解放前他任某旅秘书时,来津后,给他安排一所旧宅,此家藏书甚多,一日降雨很大,院内积水很多,当兵的为了便于往来行走,便将其书当作砖土垫高于水中,牛氏见此书写得很好,故将此书捡出保留至今。)

《巽隐程先生全集》,四卷。

明程本立撰,桐乡金星编订,康熙间燕翼堂家刻本。25元售归南开大学图书馆。

《白鹤堂稿》,不分卷。

清丹陵彭端淑乐斋撰,清雍正间家刻本。蔡时田序,山阴胡天游稚威、江阴蔡寅斗芳三、崇宁蔡时田雪南评定。《序目》四页,《正书》九十二页,后附十页,页数下有墨钉。附计:《张文端公传》、《奉政大夫蔡儿墓志铭》、《九如傅公传》、《碧山堂诗文叙》。4元售归南开大学图书馆。

彭端淑,明末清初蜀人。对张献忠入蜀感慨独深。稿内如:蜀碧遍至弟书及张献忠入蜀论等,并对嗣昌之罪,邵捷春之愚,均指责尽致。(辰按:端淑与沈廷芳、胡天游友善。并著有:《白鹤堂诗文集》、《白鹤堂戊戌草》又名《白鹤堂诗话》、《白鹤堂晚年自订诗稿》。)

《霜红龛集》十二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我诗集》六卷。

阳曲傅青主撰,清张思孝刊本,生生堂藏版。售归南开大学图书馆。

此书校订人姓名俱垫印,文中时有作口并墨钉多处,当为避讳而作。按:早期刊本之《霜红龛诗文集》傅山著,戴枫仲梓藏,此版见之绝少。张思孝辑傅山之子寿毛居士撰《我诗集》,照余梁尊甫助资刊刻,因同事多所猜忌,遂毁其板。(辰按:清宣统三年山阳丁宝铨刻有足本《霜红龛集》四十卷《附录》三卷《年谱》一卷。)

大明一统名胜志》一百九十九卷。

明闽中曹学佺撰,明崇祯三年刊。无总序目,子目:北直隶十二卷,南直隶二十卷,山西八卷,陕西十二卷,河南十二卷,山东(后辽东)九卷,江西十三卷,浙江十一卷,福建十卷,湖广十七卷,四川二十九卷,广东十卷,广西十卷、云南二十四卷、贵州四卷。售归南开大学图书馆。

曹氏自戊午起,迄至丁卯止,历经十年搜辑之明一代各省之掌故名胜,汇厘成为此书。

《钤山堂全集》,八十四卷。

严嵩撰,杨升庵等评点,明嘉靖间刊,子目为:《铃山堂集》四十卷,《南宫奏议》三十卷,《历宫表奏》十二卷,《直庐稿》二卷。此书售归天津人民图书馆。

查此书书前叙目与实际卷数不符,书之卷比目录卷多数卷。此外,卷数是连贯排列的,如《钤山堂集》四十卷,《南宫奏议》的第一卷即为四十一卷,不知者易误为残本。(辰按:《钤山堂全集》,国内公私家藏书目录内均不见著录,《钤山堂集》四十卷者,仅《著砚楼书跋》内云:《钤山堂集》四十卷诧为稀见,《中国善本书提要》内著录有:北京图书馆入藏为三十卷本,美国会图书馆入藏为四十卷本,又入藏有《南宫奏议》三十卷本。)

《仙屏书屋初集》,十六卷,《仙屏书屋初集诗后录》,二卷

宜黄爵滋树斋撰,道光间翟西园泥字排印本。前有道光二十六年自序,后有道光二十六年阳湖洪齮孙跋,并子秩模委泾县翟西园排印,泥活字版,计五册,每行二十一字,共印书四百部。扉页有牌子两行:“泾翟西园,泥字排印”八字,校勘:泾县翟金生西园,门人翟文彪季华,廷珍玉山,一夔子云,一熙子敬,承泽朗仙,家祥余庆,朝冠章甫。

此书在印刷装订方面比一般木刻本精致,校勘多为翟氏,据我们推测翟氏是读书兼刻印书,因此,就和一般书估坊刻本之有所不同。翟氏泥活字印刷之书,至今发现共计三种。即:解放后北京图书馆发现入藏的:泾县翟金生用泥活字印之《丝谱》,继而又入藏郑振铎先生捐赠之泾县翟金生著《活版试印初编》七卷一册。此外,即我古籍门市部购得此。翟氏系安徽泾县望族,《安徽文献目录》内即载有泾县翟氏著作多种。(辰按:黄爵滋字德成号树斋。道光进士,与闽人张际亮友善。)

墨子》十五卷。

周墨翟撰,明嘉靖壬子活字本。

《墨子》宋无刻本,迄至明代始有刻本。

《忠义录》,八卷

清华亭宋溶撰,旧抄稿本。康熙二十五年毛奇龄序,叶暗序,六卷后有自序。100元售归河北大学教授李光璧,李逝世后其书归河北大学图书馆。

此书未见各家著录,研究明末史当为第一手资料,其书编纂之内容及宗旨见凡例如后(一)是书悉记明末殉难诸公。一二卷寇乱殉难者。三至八卷清兵殉难(七卷为表忠录。前有引云:感毛将军文龙事作传一篇,秩事状一,其犹未尽者,书于左方又赋诗一篇,统名目称表忠录。传附书后,并附毛文龙、孙、宋、有、韩赠宋若始先生诗。八卷隐逸录收常延龄、艾南英等二十六人。)(二)以地分先后,先京师后南京,后继各省,不以殉难年月。(三)父子兄弟一门,殉难虽地有不同,不便分叙,仍是史书体合为一传,或以小传附后。(四)以死节为主,间有死事可悲者附各传后。(五)其人殉难而生平未详,难以传者附各传后。(六)其人虽非殉难,而鞠躬尽瘁死于军中者,不可谓非忠义也,并采而著之。(七)临难无免尚己或城陷军隐忍未决,伺便而起芳穷事极卒以身殉者,意念可痛,余亦不忍略也。(八)嘉言美行皆俱书之,使人知所效法,间有玷缺章者,亦不敢讳,要之杀身成仁者,自可盖一生之衍也。(九)其人行事甚多,具次之患其庞杂间附赞后。(十)烈帝三子皆被附于六卷。(十一)洁身高尚卒不变,亦难矣,具隐逸录。(十二)余行海内苦心三十年姑成此书,然足迹不能周遍,其间多所疏略,要之一日未死,当一日求问尚望高贤留意,凡有论裁不各寓诲当补次者补之,倘以网罗已尽或有致命遂志者及阙而录,则余之罪滋重矣。(辰按:此书由南方购进,收购部将此书定价20元,王振永以120元售归河北大学教授李光璧先生,李逝世后,此书通过古籍门市部作价400元另加手续80元,共计480元由李的家属直接售归河北大学图书馆。李健在时,中华书局拟影印此书,故通函与李商议,李由函内所叙得知中华书局已知见南京图书馆有入藏仅一至二卷。)

《经进周昙咏史诗》,三卷一册。

国子监直讲臣周昙撰,宋刊,半页十二行二十字,刻印精绝。后页有季氏亲笔题“泰兴季沧苇氏珍藏”八字。此书售归天津市人民图书馆。(辰按:“文革”后期,某仓库内之书籍,经“市查办”挑选后,将剩余的废纸交书店,由书店派胡以璞和王振永二人去库查捡成书,王由废纸中捡出此书。)

《棠湖诗稿》,一卷。

宋岳珂撰,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刊本,半页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栏,版心记字数。卷尾有“临安府棚北大街陈宅书籍铺印行”小字二行。首页标题下有三字长墨钉。书内钤有“宋本”、“甲”、“毛晋私印”、“子晋”、“汲古主人”、“毛扆之印”、“斧季”、“书香千载”、“毛晋之印”、毛氏子晋”等,皆宋文。此书系得之营口道杨寿里钱智生先生。(辰按:王振永得书之后带回书店,周叔弢得知后欲购此书。书价议妥后,周老携书回府。市图书馆馆长黄子坚得知亦欲购此书,王振永无奈只得去周老处要书。王说明来意,周答:“卖给我的书,我是爱不释手。”王劝说之后,并答应赠影印一册说:“看本影印的不一样吗?”周叔老很幽默地回答说:“振永啊,您说美人好还是美人相片好,影印本不就等于相片吗?”最后周叔老说:“我再看一个礼拜即退还。”届期王将书拿回书店后,发现书之末页一角钤有“周暹”二字小章一方。)

《大廷尉张公辉懿编》二卷。

明莱阳张梦鲤汝化甫撰,明万历间刊。上卷:谕祭文、勅命、诰命、勅谕、典疏、礼部、请、墓志铭、神道碑、墓表、诰封太淑人宫氏墓志铭。下卷:赞传、行状、行实别纪、名宦公移、名宦碑、乡贤公移。

张梦鲤字汝化,号龙池,山东莱阳人。嘉靖进士,隆庆元年开封知府,万历元年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后累官大理寺乡。万历三年卒。

《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十卷。

元大都王实甫纂,关汉卿续。内附插图十页(全书当为二十页)卢受斋画,页下有刘君裕刻。眉上有评语。明万历间写刻本。(辰按:北京图书馆入藏有五卷本附《会真记》一卷。)

《诚书》,十六卷。

嘉兴谭金章心揆甫撰,朱一是序,内分由五行六运至药方,无总目,清康熙间刊本。

《四友斋丛说》三十八卷。

明何良俊元朗撰,明万历间活字本。海丰吴氏旧藏。内多议论当时时弊。

《杨升庵先生长短句》四卷。

明成都杨慎撰,白绵纸,明万历间刊。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康生购去后让与李一氓。

《皇明书》,四十五卷,十二册一函。

明盱江邓元锡撰,万历三十四年邹德溥序,明万历间刊本。

《孤树裒谈》,五卷。

明李默著,明万历二十年游朴校刊本。嘉靖原刊本十卷,见《千顷堂书目》著录作赵可与撰。清至现代对此书是否李著莫衷一是。游序对此书著作源流甚详。此五卷本不见各家著录。我曾问过郑天挺先生,他对著作人也不了解。此书后归南开大学图书馆。

《甘肃镇战守图说》

不著撰人姓名,图版精良,明嘉靖间刊本。

《明纪会纂》,七卷。

明太仓王世贞凤州会纂,景陵钟惺伯敬谨定,中山王政敏符彩订正,王汝南序。清初刻本。此书售归南开大学图书馆。

按:此书第五卷崇祯,卷六弘光,卷七隆武,鲁王附。五卷后题:草莽臣王汝南补定,由此可知王汝南借明纪名义,以存南明史实。

《留计疏草》,二卷,一巨册。

明毕自严撰,前有王在晋序,倪斯蕙序。天启六年二月至十月,共十三疏。白绵纸。明天启间刊本。

《抚津疏草》,四卷八册。

明毕自严撰,前有李邦华序,序后并有天启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勒谕一道。由天启二年四月十七日至七月二十九日,共五十六疏。白绵纸。明天启间刊本。

以上二书系山东毕氏祠堂藏书,尚有《督饷书草》、《饷抚疏草》、《留宪疏草》、《度支奏议》等书。

《新刊正文对音捷要琴谱传真》,六卷。

明川西杨表正撰,竹纸,明万历间唐富春刊本。

《唐诗绝句》、《补唐诗绝句》二册。

宋章泉涧泉曾选,谢枋得序,绵纸,三色套增,明刊本。

《岭云编》,四十三卷。

清山阳徐山琢选订,前有康熙二十三年佘国柱、张志栋二序,清康熙间聚锦堂刊本。书内分:历科程墨、房书行书、历科小题、文学课艺。选自洪永至清代己未科,共三千篇。明洪永以八股取士,清代沿其旧。

《重刻诗林广记》,前集十卷,后集十卷,四册。

宋蔡正孙粹然编,明张鼐序,蔡正孙自序。后集题:《妙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宋贤诗话》,白绵纸,明刊本。

《密勿稿》,三卷。

明毛纪撰,前有刘栋序,毛纪自序,后有仲选跋。明嘉靖刊本。此书前有毛贡九来收藏章。书内分:第一卷正德北巡时二十五道(正德十二年九月至十四年三月);第二卷正德南巡时十四道(正德十四年八月至十六年二月);第三卷嘉靖初政时十七道(正德十六年四月至嘉靖三年七月)。(辰按:毛纪字维之,掖县人。成化进士,正德中累迁礼部尚书。其著述另有:《归田杂录》、《辞荣录》、《鳌峰类稿》、《联句私抄》)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

目录后有:泰和甲子下己酉冬日南至晦明轩记,牌子:重修本草之记。成化四年商辂序,嘉靖(癸未)二年陈凤梧序,后有嘉靖(丁酉)十六年孟春月吉楚府崇午书院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