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军长征甘肃珍贵档案史料中的任弼时致二方面军领导干部的一封信

红军长征甘肃珍贵档案史料中的任弼时致二方面军领导干部的一封信

【摘要】:因此二方面军在包座地区几天休息后,即宜继进天水附近,该地系汉人区域,人口颇密,冬季衣服可解决,望在部队中加紧政治上鼓动和作业,立即开始扩大红军的一切准备工作。此外,我已向总政治部提出并已得到同意,立即在二、四方面军开始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的政治动员,在四方面军中应消除一切陈见和不好的印象。陕北最近有告二、四方面军同志书。

(1936年7月9日)

陈、王、张阅转贺、萧、关、甘[1]

(一)两广事件自余汉谋[2]叛变后,内部即起分化,粤将领大部投蒋。陈济棠被迫下野逃往香港。但李、白[3]尚据桂坚持反蒋,有组自治政府、又有组国防政府之说。李、白大约有正规军约五万,另有□军约十万,现蒋仍以重兵压迫桂境,东□之李□师及六十一师均有调黔消息。顾祝同任省府主席。在此情况下,蒋敌主力仍在湘黔,一时似难北调。

(二)一方面军主力仍在豫旺、环县、盐池地区,正进行巩固新区、整理补充部队。在陕北方面留有次要力量发展游击战争。他们来电说,安定、保安、安塞、延川等县城仍在我手,并有一较大游击支队在陕南地区积极活动。

(三)敌已知我军进入川陕边境。蒋敌部署是企图集中陕甘青宁等省军队约百五十团,首先来击破一方面军,然后阻二、四方面军北上。目前对我们的处置是以王均之两个师(七、十二)布置于文县、武都、天水、西固地带,协同将集结平武、南坪、松潘之川敌孙震部,堵我东出陕甘川地区;另以毛炳文部之两个师(二十四、八)位于陇西、兰州之线,将以一部向岷州增防,协同在岷洮西一带之鲁大昌师[4]土匪队伍约□团)堵我北进。

(四)我军第二步战役计划是迅速伸出,进占岷洮西固[5],将以四方面军主力进入天水、兰州间地区,求得在运动中击灭调动之敌,突破其天、兰封锁线;二方面军拟先进至岷西[6]、天水之间,休整补充一短时期,然后向天水东南方向伸出活动。二、四方面军以积极动作,配合一方面军行动,以击破敌对一方面军之进攻。在我们进入甘南适当地区,一方面军将由北出击,争取在一、二、四方面军配合下赤化陕甘大道广大地区,取得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造成西北新局势,并以此响应桂省[7],推进全国抗日反蒋新形势。

(五)这次二、六军在长征之后,继续一月余之草地行军,因未得到应有休息,物质上的准备不充分,故减员比四方面军及三十二军自然要大些,但一般说,通过草地的行军还算是很好,比之去年一、四方面军草地行军的减员要少得多了。当前的问题是要进入群众物质条件较好地区,争取短时间的休息补充。因此二方面军在包座地区几天休息后,即宜继进天水附近,该地系汉人区域,人口颇密,冬季衣服可解决,望在部队中加紧政治上鼓动和作业,立即开始扩大红军的一切准备工作。我想在过去扩红经验基础上,补充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可在二方面军部队中提出扩红一倍的口号来号召,并且要实际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估计在目前的敌情下,我们伸出甘南后,虽无大的战斗,但小的胜利是可以争取的。我们进入天水东南地区,开始可能与王均部有小接触,因此部队组织上的整理,进行一些战斗的动员与准备,必须加以注意。

(六)我这次随朱、张[8]等行动,力求了解过去一、四方面军会合时的党内争论问题,并努力促成我党的完全团结一致。我与朱、张、刘伯承徐向前、傅中[9]、卓然[10]等同志谈话,大家对党在组织上的统一、建立最高集体集权领导,是认为迫切重要的问题。陕北同志亦同样是认为迫切需要的。在这一基础上,我党团结一致,想可能得到顺利的成功。我对陕北同志建议,召集中央全体会议(在一、二、四方面军靠近和会合时),已得到他们的同意。现国际正讨论这一问题,大概是可能批准这一会议的召集。我现正在这边同志中要求他们将来在六中全会[11]上,很客观冷静正确的自我批评,根据“目前的形势与党的策略路线决议”基础,重新估计过去中央的领导。六中全会应着重在目前形势与战斗任务上的讨论,对粉碎五次“围剿”斗争经验,只须在主要问题上提出原则上的讨论,而应避免一些枝节、不甚重要而且争论也无良好结果的小问题。

此外,我已向总政治部提出并已得到同意,立即在二、四方面军开始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的政治动员,在四方面军中应消除一切陈见和不好的印象。要有良好的政治上的技术上的准备,以期在大会合时三个方面军的完全兄弟的亲密的团结一致;同时我已向陕北建议在一方面军中也进行同样的动员和准备,已得他们回电,现正在一方面军及独立军师团地方部队中进行这种动员。陕北最近有告二、四方面军同志书。我们也准备用二、四方面军首长名义致书一方面军战士,以互相勉励,准备大会合。

我想二方面军在促成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上是负有重大责任的,必要时将来可以二方面军指战员名义发一告一、四方面军同志书,这将来到哈达铺时(岷州、西固之间人口稠密的地方)再面谈决定,目前即应在二方面军中进行大会合的政治动员和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

最近此间与陕北电报关系颇密切,态度也比较诚恳,陕北亦有军委总政治部组织,他们与国际有电报关系。

我们到包座后,朱、张等同志提出留我暂在西北局[12]工作一时期,我以快将会合和随二方面军单独行动必要等理由,多方拒绝,但会议上的决定是兼顾西北局工作,并以副书记职名义加之,说明必要时仍随二方面军行动。本来我预计在包座□□还二军去,但现在还须随他们到岷州(因行动问题须共商),待二方面军集结哈达铺时我准备回二军,在二方面军单独出动时,我想以随二方面军行动较好。

二方面军到包座地区后,也不宜多休息,我想各部有三、五天的休息即应继进,以进至条件较好地区,在战士情绪上和物质上都便我们休整与补充。部队到包座地区可在救济寺及以北通白骨寺或巴细、阿细方向或其他附近部队住过的地方集结休息。并设法找通事[13]向导,问清由白骨寺通罗达哈达铺的道路,如此路无险隘难走地段,则以走此路为好。因此路通过部队太多,粮食卫生上均感困难。但如白骨寺险隘太多,则仍走原路为安。

在西倾寺、阿坝、郭曲河□包座等地前梯是□□□□□后续□□二方面军粮食供给白各部(如卅军、廿军、总直、□□等),均增抽留毛牛□派骑兵师找牛羊,留给后面部队,但有些因看守不力(如日庆寺、阿坝、郭曲河),被番骑偷走(如郭曲河确有八百毛牛、二千羊子、但实际作用的不过三百多牛、几百羊子),和过路部队乱杀一部分,以及赶羊技术太坏,跑走落伍(如最近由救济寺送三百多牛、三十石粮□□□□接济二、五、卅二军的,到上包座即只余六十余头了)。

你们到上包座地区后,生麦一部可收割,□□应准备五、六天粮出发。

如走俄界、旺藏寺、罗达到哈达铺,据胃浩[14]同志□□□□□,此路有几处极险,幸沿途番骑未堵口,且系与之办好交涉通过,因此沿途须严格政治纪律,保持与番民良好关系,以便顺利通过,但两旁隘路密林中时常埋伏射击,干部注意伪装,少骑马,且须在重要地段派小部队上山搜索,占领重要点掩护通过。

余后谈。此致

布礼

弼时

九日上午

(录自红二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之四)

任弼时在这封信中,提出了力促党内统一,加强团结,争取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同一方面军会合的建议。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

[1]陈、王、张、贺、萧、关、甘:指陈伯钧(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王震(时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张子意(时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贺龙(时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兼红二军团军团长)、萧克(原任红六军团军团长,此时已调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关向应(时任红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甘泗淇(时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

[2]余汉谋(1897—1981),广东高要人,原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军长,两广事变后任广东绥靖公署主任。

[3]李、白:指广西地方军阀李宗仁、白崇禧。

[4]据甘肃地方史料记载,鲁大昌新编第十四师编有3个旅,每旅2个团,另有骑兵团和特务团,共计8个团,约8000人。

[5]岷洮西固:即岷州(今岷县)、洮州(今临潭)、西固(今舟曲)地区。

[6]岷西:指岷州、西固地区。

[7]桂省:即广西。

[8]朱、张:指朱德张国焘

[9]傅中:即傅钟,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长。

[10]李卓然(1899—1989),湖南湘乡人,时任中共西北局委员兼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

[11]六中全会:指中国共产党第六届第六次全体中央委员会,简称六届六中全会。这次全会是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开的。

[12]西北局:红四方面军《战史》记载,1936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西北局,以张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

[13]通事:一般作通司,旧时对翻译的称谓。

[14]胃浩:原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