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泽东军队任务变化和珍贵档案史料

毛泽东军队任务变化和珍贵档案史料

【摘要】:如不生枝节,当是西北计划一生力军。丁、西边创造新根据地,东边坚持游击战争,南边争取东北军,为六、七、八月之三大基本任务。对四方面军北上,我们与东北军关系,二十八军将来行动,敌情将来变化等不得通知下级。毛泽东在电文中指出:必须采取“协商方式”,“务以协和团结为目标”,加强同四方面军的团结。抗战爆发后,陕甘宁省委撤销,陇东地区设立陕甘宁边区政府陇东办事处,后改为陇东特委和专署。

(1936年5月29日)

彭并告刘晓[1],左、聂[2],朱、邓[3],徐、程[4],王[5]

通知下列数事:

甲、二、六军团六月中可到甘孜。四方面军已接受我们方针,六月底北上,七月底到夏洮[6],二、六军团跟进。如不生枝节,当是西北计划一生力军。

乙、对国焘[7]关系承认暂时采取协商方式,并告国焘我们与他们之间已没有政治上、战略上之分歧,过去不必再谈,务以协和团结为目标。

丙、估计六、七、八三个月形势:李生达[8]、汤恩伯当进至绥德、清涧、安定[9]之线,王以哲[10]进延安、瓦窑堡之线,杨虎城在韩城、延长之线,东北军主力在庆阳、固原、平凉、隆德之线。胡宗南汉中、碧口之线,王均、毛炳文在西固、岷州之线,何柱国[11]骑兵军有进天水、陇西之可能。

丁、西边创造新根据地,东边坚持游击战争,南边争取东北军,为六、七、八月之三大基本任务。东南两面正着力布置,西面由野战军[12]与陕甘宁省[13]委集全力赴之。

戊、二十八军[14]暂缓派出,候二、四方面军北上,胡宗南西进汉中时,再派赴陕南出河南,目前拟用于三边[15]。萧劲光率两个团用于环县、庆北[16]方向。三十军在无定河东、宋家川南。

己、东边游击战争分为数个小军区,给以独立性。正作政治动员与完成组织事项。

庚、红校[17](一、二、三科一千四百人),以林彪为校长,罗瑞卿[18]为教育长,周昆[19]为校务部长,袁国平[20]为训练部长。六个月毕业,开始着重政治教育,六月一日正式开学。

辛、瓦窑堡粮食仅够一个月,吴起镇以西须为后方筹粮三千六百担。

对四方面军北上,我们与东北军关系,二十八军将来行动,敌情将来变化等不得通知下级。

(录自《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和《红军长征·文献》卷)

★这是毛泽东给彭德怀等人的电报。毛泽东在电文中指出:必须采取“协商方式”,“务以协和团结为目标”,加强同四方面军的团结。

注释:

[1]刘晓(1908—1988),湖南辰溪人,时任红军第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2]左、聂:指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和政治委员聂荣臻。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

[3]朱、邓:指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和副主任邓小平。朱瑞(1905—1948),江苏宿迁人;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

[4]徐、陈:指徐海东和程子华,当时分别任红一方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和政治委员。

[5]王:指王首道(1905—1996),湖南浏阳人,时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6]夏洮:指甘肃省西南部的夏河、洮河一带。

[7]国焘:指张国焘

[8]李生达(1887—1936),时任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第三纵队司令兼第七十二师师长。

[9]安定:旧县名,即今陕西省子长县。

[10]王以哲(1896—1973),黑龙江宾县人,时任国民党西北“剿总”第六十七军军长。

[11]何柱国(1897—1985),广西容县人,时任国民党西北“剿总”骑兵军军长。

[12]野战军:指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当时正西征甘宁地区。

[13]陕甘宁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陕甘省,朱理治任省委书记,王生玉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辖陕甘两省边界地区华池、庆北、宜川、甘洛等八县。1936年6月西方野战军西征,中共中央决定将陕甘省委改为陕甘宁省委,李富春任省委书记,马锡五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萧劲光任军事部长。抗战爆发后,陕甘宁省委撤销,陇东地区设立陕甘宁边区政府陇东办事处,后改为陇东特委和专署。

[14]二十八军:指红二十八军。该军于1935年12月由陕甘地区各游击队合编而成,刘志丹(后为宋时轮)任军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团。

[15]三边:指陕西省北部地区的定边、安边和靖边。

[16]庆北:指甘肃省庆阳市北部地区,当时曾成立庆北县,后撤销,辖地并入华池县。

[17]红校:即工农红军学校。1935年11月,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开办的干部营(由原中央红军干部团缩编而成)与陕甘红军干部学校合编组成,校址设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1936年1月,改名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6月扩建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18]罗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充人,时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

[19]周昆(1902—?),湖南平江人,时任一方面军红军学校校长。1938年潜逃,不知下落。

[20]袁国平(1906—1941),湖南邵阳人,时任一方面军红军学校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