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军长征在甘肃:珍贵档案重现壮丽历史

红军长征在甘肃:珍贵档案重现壮丽历史

【摘要】:(代序)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甘肃省档案馆精心选编《红军长征在甘肃——珍贵档案史料》一书以作纪念。《红军长征在甘肃》一书,同样是在用历史档案,把人们引回到当年长征的峥嵘岁月,再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创造的长征故事和伟大精神。使长征精神永存——这也是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选编、出版《红军长征在甘肃——珍贵档案史料》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代序)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甘肃省档案馆精心选编《红军长征在甘肃——珍贵档案史料》一书以作纪念。这无疑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角度相对独特的红军长征专题性档案汇编。

该书分“红军长征文献”和“敌方追堵史档”两部分,用400多份敌我双方的有关档案史料和时人报道,非常详细、全面地反映了从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并决定北进甘南,一直到次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以及根据中央军委进行宁夏战役的部署,四方面军一部在靖远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直到1937年春失败及随后的营救、善后,这近两年间敌我双方的各种活动。

它集中展示了甘肃在红军长征后期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充分反映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后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进入陕甘根据地、三军大会师、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等西北地方武装之间的统战工作并逐渐站稳脚跟、开创联合抗战新局面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的关键作用及深远影响。

编者还通过编选当时敌方有关档案,生动、具体地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和甘肃地方政府在围追堵截红军过程中的各种举措及其失败、各主力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一路转战,以及红西路军挺进河西后的浴血奋战、惨烈牺牲。

多方面档案资料的相互印证,不仅使当年长征至甘肃境内红军和中共中央的战略调整、各种活动及丰富史实更加清晰、可信;而且从不同侧面,很好地揭示了当时甘肃的军政状况,地方官员和社会势力、阶层对红军的不同态度,以及红军长征在各地产生的震动。这些都使该书具有显著的史料贡献,将为研究红军长征史、全面抗战爆发前甘肃和西北社会史的学者所关注。

以往,说起长征与甘肃的关系,人们关注较多的主要是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的会师。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有更为广泛、紧密的联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同志《七律·长征》诗中的名句,包涵了无比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意蕴。

甘肃不仅是红军万里长征走过的最后一个省份,而且是中央和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停留、转战时间较长,召开会议、做出重要决定较多,力量一度也最为集中,且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地方。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进入甘肃后,不仅摆脱了张国焘拥兵自重的威胁,而且在哈达铺缴获的国统区报纸上获悉陕甘边苏区和红军的存在,从而确定了长征最终的战略目标“继续北进,创造陕甘宁苏区”和“北上抗日”,并且为红军找到了新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正如1935年9月22日,毛泽东在哈达铺红军干部会议上说:在过去将近一年里,红军经过两万多里的长征和无数艰难险阻,现在却“坐在哈达铺的关帝庙里,安安逸逸地开会,这本身就是个伟大的胜利”。“‘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比较详细的消息”。“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路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抗日前进阵地”!

也是在红二、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境内后,才迫使张国焘放弃了对抗中央而另搞一套的企图,最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重新确立了党中央对各路红军的统一领导,稳固了“党指挥枪”这一中国革命的重要原则。

此外,在中共中央和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甘之后,既制订“打通国际通道”、争取外援的战略,但又进一步从实际出发,开始形成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战略和伟大实践,使刘志丹、习仲勋等在陕甘边根据地开创的统一战线策略、经验发扬光大,在更大范围和全方位开花结果,不仅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的联合,也为争取各类地方实力派和少数民族,并且开展与国民党高层的接触和谈判提供了可能和重要探索。

同时,甘肃也同陕西一样,都是国民党先后调集兵力较多,企图以武力最后解决久历远征、力量消耗极大的红军部队的决战之地。也是国共双方在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中,由“战”到“和”的关键地区。

这些重大的历史转折和复杂进程,在《红军长征在甘肃》一书中,都通过多种珍贵档案史料有淋漓尽致的生动反映,足以帮助人们对甘肃与长征的关系、做出的历史贡献,以及该时期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及变化等,有更为深刻的感受。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已过去八十年了,但岁月的风尘却永远无法掩盖长征本身的夺目光彩和历史价值。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文版序中所言:“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红军长征在甘肃》一书,同样是在用历史档案,把人们引回到当年长征的峥嵘岁月,再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创造的长征故事和伟大精神。具体到当时和后来的甘肃,长征及其精神在千里陇原留下的深刻烙印是无与伦比、历久弥新的。从天险腊子口激战,到三军大会师,再到红西路军在河西的鏖战,多少红军将士血沃陇原;从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任弼时、邓小平、胡耀邦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贺龙叶剑英等多少中共的领袖和将领都曾在甘肃留下了他们的卓越智慧、赫赫战功和万里长征中最后的足迹。甘肃大地上那诸多红色遗址、烈士陵园、历史丰碑,都在无言地讲述着当年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故事。

也是从那时开始,陇原大地上的革命星火顿成燎原之势,掀开了“红旗漫卷西风”的胜利篇章。此后,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先烈留下的丰富遗产和伟大的长征精神,都已永远成为激励、鞭策陇原儿女自强奋进的强大动力,并将继续鼓舞人们为使甘肃如期进入小康社会,为建设富裕美好新甘肃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地段而奋勇前行。

使长征精神永存——这也是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选编、出版《红军长征在甘肃——珍贵档案史料》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谨以此为序,表达对创造长征史诗的革命前辈们由衷的敬意,感谢所有为记录、保留、传播长征历史而付出艰辛劳动的人们。

张克非谨识

二〇一六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