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鸣礼炮的起源及应用-文化教育

鸣礼炮的起源及应用-文化教育

【摘要】:鸣礼炮起源于英国。据说四百多年前英国海军用的是火炮,鸣一炮致敬的行为表示致敬者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服从和尊重对方。久而久之,鸣礼炮成为在各种盛大庆典和隆重的迎宾仪式上经常应用的一种礼节和礼遇。1875年美国对总统和国旗首次正式采用这一礼仪。过去鸣礼炮只取单数,这反映当时远洋航行忌讳双数,认为双数不吉利。在举行盛大庆典时鸣礼炮,各国都有各自的规定。

鸣礼炮起源于英国。据说四百多年前英国海军用的是火炮,鸣一炮致敬的行为表示致敬者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服从和尊重对方。鸣放的炮数越多,解除武装越彻底,对对方就越是尊敬。当一国舰船进入另一国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上与外国舰船相遇时,便自动放空炮,以示无敌意;对方海岸上的火炮或舰船也相应以鸣炮回敬。这种做法以后就成为互致敬意的国际通例。久而久之,鸣礼炮成为在各种盛大庆典和隆重的迎宾仪式上经常应用的一种礼节和礼遇。

以前最大战舰只装有大炮21门,全部鸣放便成了最高的致敬标志,作为对国家元首的礼遇。1875年美国对总统和国旗首次正式采用这一礼仪。现在国际交往中一般是:迎接国家元首,鸣礼炮21响;迎接政府首脑,鸣礼炮19响;迎接副总理级官员,鸣礼炮17响。有的国家分得也没有这么细。过去鸣礼炮只取单数,这反映当时远洋航行忌讳双数,认为双数不吉利。现在也有鸣双数的。

除了迎宾仪式上鸣礼炮以外,许多国家在盛大庆典时也鸣放礼炮。在举行盛大庆典时鸣礼炮,各国都有各自的规定。英国规定君主诞辰、加冕或就职鸣炮62响,其他重要庆典(如议会开幕或闭幕)则鸣炮41响。美国国庆,全国各驻军营地都在7月4日午时鸣炮50响,表示每州鸣一响。1949年10月1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安排54门大炮齐鸣28响。因为第一届政协有45个政治单位和9个方面特邀代表参加,共54个方面的人士,且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所以,将54门大炮齐鸣28响作为建国庆典仪式的一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