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广州天王中心大厦结构设计成果

广州天王中心大厦结构设计成果

【摘要】:图10-20 广州天王中心大厦渲染图图10-21 广州天王中心大厦基础平面2.结构主楼及副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体系。表10-4 广州天王中心主楼结构弹性计算结果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34层屋面以上的悬臂部分,与鞭梢效应有关,设计时采取构造措施,以加强悬臂部分的延性。

1.概况

广州天王中心大厦地下4层,主楼地上46层,高171.8m,副楼地上20层,高73.8m,为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见图10-20。该建筑场地为长方形,已建成的地铁隧道正好沿场地中部通过,隧道宽18m,顶面在地面下10m,因此采用了巨型框架结构,主楼及副楼都跨越了地下隧道,见图10-21。按7度抗震设防设计。剖面及平面见图10-22。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978-7-111-47838-6-Chapter10-39.jpg

图10-20 广州天王中心大厦渲染图

978-7-111-47838-6-Chapter10-40.jpg

图10-21 广州天王中心大厦基础平面

2.结构

主楼及副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体系。

主楼为4层巨型框架,每层中设置次框架,层数不等,总层数达到46层。巨型框架的一个巨柱(剪力墙筒结构)凸出屋顶,凸出部分高16层,见图10-22剖面。

巨型框架的两个巨柱是剪力墙实腹筒,正好跨在隧道两侧,筒内容纳所有电梯井和各种竖向管道,还有一些可供使用的小房间。主楼的剪力墙厚度:纵向墙由800mm减至500mm,横向墙由800mm减至300mm。

978-7-111-47838-6-Chapter10-41.jpg

图10-22 广州天王中心大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

a)主楼及副楼剖面 b)标准层(7层)平面

主楼的巨型梁设于地下2层(隧道顶)、地上8层、21层、34层。巨型梁为箱形梁,每层有4根巨型梁,间距8m,跨度为21~23m,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梁,由一层高的实腹梁和上、下楼板形成,巨型实腹梁宽度为1500mm,高度由下到上分别为:3000mm、4100mm、3200mm、1500mm。巨型梁所在层为设备层。

次结构为框架结构,每榀框架为两柱三跨,柱截面尺寸为900mm×900mm~800mm×800mm,主梁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次梁截面尺寸为400mm×550mm。次框架重量落在巨梁上,次框架不抵抗水平力。

墙、柱的混凝土强度由底部C60减少到上部C35,梁板混凝土强度基本采用C30。

3.自振特性

主楼自振周期为T1=3.77s,T2=2.90s,T3=2.5s,T4=1.27s,T5=1.0s。

4.分析

在巨型框架结构中,不能忽视次结构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和主、次结构的构件布置以及尺寸大小有关。

次框架柱支承在巨型梁上,如果巨型梁的刚度较小,则巨型梁在竖向荷载下的挠度相当于次框架基础下沉,会造成次框架内力改变;如果次框架柱上端与巨型梁连接,那么上层次框架的重量会通过巨型梁向下传递,并且改变巨型梁的内力,在本工程主楼最低的次框架中取消第6层柱(见剖面图),则上下相互影响较少,底层次框架柱的截面可以减小;此外,最上层的巨型梁因为挠度小,可能使最上层次框架柱出现拉力。

在抵抗水平荷载方面,次结构也不会完全不起作用,次结构的刚度对抵抗水平荷载也会作出贡献。当次结构截面较小,则参与作用较小,分担的水平力也很小,反之,则次结构的作用会加大。

如果次结构的层数少,构件尺寸相对较小,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工会相对明确,次结构的贡献也会减少。因此,在设计巨型结构时必须根据建筑布置和结构需要处理好主、次结构的关系。本工程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比较与优化。

结构设计时采用空间结构弹性计算方法,计算(考虑扭转耦联)结果列于表10-4。

10-4 广州天王中心主楼结构弹性计算结果

978-7-111-47838-6-Chapter10-42.jpg

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34层屋面以上的悬臂部分,与鞭梢效应有关,设计时采取构造措施,以加强悬臂部分的延性。

978-7-111-47838-6-Chapter10-43.jpg

图1O-23 广州天王中心大厦弹塑性分析结果(Y方向)

a)层剪力包络图 b)层间位移角包络图 c)侧移包络图

本工程还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选用了4条输入地震波:两条人工波(持时16s)、El Centro(NS)和Taft(WE)波(持时40s),作用方向平行于巨型框架,加速度峰值为252Gal,阻尼比取0.05。计算时考虑巨型框架和次框架共同作用,并考虑裙房框架共同工作。图10-23给出了4条波的层剪力反应、层间位移角反应和侧移反应包络图,由图可见反应的主要特点是巨型梁所在层的反应加大,这是质量集中和刚度突变造成的,由于鞭梢效应引起顶点变形加大。经过分析比较,加大下部筒体刚度有利于减小突变反应和鞭梢效应。此外,次结构顶部是否与巨型梁相连,对结构内力影响也较大。

为了进一步考察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做了1/25的模型振动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