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广东国际大厦结构设计及分析结果

广东国际大厦结构设计及分析结果

【摘要】:框筒梁截面由1.0m×1.7m减小至0.7m×0.7m。图1O-18 广州国际大厦a)照片 b)标准层平面 c)剖面为了达到足够的刚度,核心筒占据的面积较大,轮廓尺寸为22.68m×16.8m,核心筒剪力墙厚度底部为800mm,顶部减小到300mm。弹性时程分析输入3条波:人工波、四川松潘波、El Centro波,它们的卓越周期分别是0.11s、0.1~0.15s、0.5s,加速度峰值取40Gal,持时12s。图10-19 广州国际大厦弹性时程分析结果(x方向)a)层剪力 b)层间相对位移 c)层弯矩 d)侧移

1.概况

建成于1992年,主楼地上63层,地下4层,标准层高3m,其中23层、42层、61层为设备层,地面以上总高200m,1992年建成时为国内最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是削去四角的短矩形,长边37m,短边35.1m,高宽比分别为5.3和5.6。平面由底层向上渐收,到22层后平面不变,一直保持到顶,照片和平面、剖面见图10-18。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2.结构

该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

框筒柱距4m,除角柱外,柱截面尺寸由1.7m×1.2m减小至0.5m×1.2m,沿周边方向柱截面宽度保持不变(1.2m),柱厚度分6次逐渐减小。柱由下至上为竖直贯通,22层以下建筑立面斜向收进是由柱向外挑出宽度改变的楼板形成的,见平面图上挑出的楼板。角柱实际是拐角墙,厚度由850mm减小到350mm,角柱面积大,以加强框筒作用。框筒梁截面由1.0m×1.7m减小至0.7m×0.7m。

978-7-111-47838-6-Chapter10-37.jpg

图1O-18 广州国际大厦(平、剖面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

a)照片 b)标准层平面 c)剖面

为了达到足够的刚度,核心筒占据的面积较大,轮廓尺寸为22.68m×16.8m,核心筒剪力墙厚度底部为800mm,顶部减小到300mm。

23层、42层、61层为设备层,同时也是结构的加强层,除了设置钢的伸臂桁架外,还将窗裙梁高度加大,增强了外框筒作用。

楼板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楼板厚220mm,这样可以降低层高(本楼标准层层高3m)。

最高混凝土等级为C40。

3.自振特性

按平面振型计算,两个方向分别依次为:

x方向:2.93s,0.75s,0.34s;

y方向:3.38s,0.9s,0.41s。

4.分析

按7度抗震设防设计,除了按规范计算地震作用外,进行了场地危险性分析,场地为I类,场地土为硬土,卓越周期0.11s,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为94Gal。

进行了1/70的有机玻璃模型试验,并进行了风洞试验

采用3维空间分析,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均小于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地震作用,反应谱振型组合法的内力和位移均大于弹性时程分析方法,结构设计仍由反应谱振型组合计算值控制,基底剪力和重量的比值是1.33%x向)1.26%y向),顶点位移为60.71mm(x向,高度的1/3225),80.07mm(y向,高度的1/2445);最大层间位移是1.28mm(x向,层高的1/2343),1.64mm(y向,层高的1/1829)。由分析可见,本结构的抗侧刚度很大,是否需要设置伸臂,尚可探讨(本结构设计时间很早,当时对筒中筒结构、伸臂等的性能研究尚不多)。

此外,在设计时还进行了施工过程模拟计算,考虑了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等等。

弹性时程分析输入3条波:人工波、四川松潘波、El Centro波,它们的卓越周期分别是0.11s、0.1~0.15s、0.5s,加速度峰值取40Gal,持时12s。分析所得的位移和层间位移包络图见图10-19,前两条波的场地土卓越周期短,结构自振周期又很长,因而动力反应很小,设计时部分楼层参考了动力分析结果予以加强,El Centro波的反应较大,因为它的卓越周期较长,与实际场地并不符合,不作为设计参考数据。

978-7-111-47838-6-Chapter10-38.jpg

图10-19 广州国际大厦弹性时程分析结果(x方向)

a)层剪力 b)层间相对位移 c)层弯矩 d)侧移

(1—振型组合 2—人工波 3—四川波 4—ElCentro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