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广州中信广场高层建筑19号楼设计方案

广州中信广场高层建筑19号楼设计方案

【摘要】:图10-5 广州中信广场a)平面图 b)剖面2.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体系,1~4层只在四角设置4根大柱,5层设置转换层。

1.概况

广州中信广场原名中天广场,建成于1996年,由3座塔楼和裙房组成,其中主塔楼为独立的80层办公楼,第11层为设备及避难层,1层为天空大堂,其他用途6层,办公用房60层,地下2层。到结构屋顶高度为323m,屋顶上有桅杆,高度达到391m。照片见图1-14,结构平面、剖面见图10-5,为46.3m×46.3m的正方形建筑

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近震,Ⅱ类场地,按规范规定抗震等级为二级,局部一级。

978-7-111-47838-6-Chapter10-13.jpg

图10-5 广州中信广场

a)平面图 b)剖面

2.结构

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体系,1~4层只在四角设置4根大柱,5层设置转换层。5层以上外框筒为稀柱,间距7.5m,但是由于框架梁截面尺寸很大,其跨高比大约为5左右,仍然可以满足框筒空间作用的要求。

1~4层的角柱为L形,截面尺寸为7.75m×7.75m×2.75m;位于5层的转换梁有一层楼高,截面尺寸为7.75m×2.5m;上层柱截面尺寸由2.5m×2.5m逐渐减至2m×2m,框架梁截面尺寸由1.05m×0.8m减至1.05m×0.6m,第25层、44层、65层加强框架梁,截面尺寸增大为1.65m×1.5m,可减少框筒的剪力滞后,并减小侧移。

核心筒对于结构平面的主轴对称,外剪力墙厚由1.6m逐渐减至1.1m,筒内的剪力墙厚0.8m和0.6m。内筒从地下室底板到结构顶贯通,从46层开始,抽去部分剪力墙。

主塔楼下12m深就达到基岩(微风化砂岩),地下室深9.4m,采用了5.5m厚的扩展式基础,直接嵌固于基岩内。

3.自振特性

计算所得前6个结构自振周期分别为:8.03s,8.01s,3.71s,2.5s,2.44s,1.56s。结构对称,抗扭刚度大,第3、6为扭转周期。计算18个振型可满足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90%总质量的要求。

4.分析

采用3维空间结构模型计算,考虑节点域的影响,假定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固定端取在地下室底板面。风荷载按我国规范规定计算,得到层剪力以及层剪力在内、外筒的分配如图10-6a所示,外框筒下部刚度大,承受近2/3的剪力,地上6层以上内筒承受约2/3的剪力,基本符合筒中筒结构的分配规律。此外,凡在加强梁处内力有突变。

由于在25层、44层、65层设置了加强的框架梁,使框架和内筒的内力分布有所改变,下面5层只有4根大角柱,层剪力向内筒转移,竖向荷载向边柱集中。

地震作用按反应谱振型组合方法计算,计算模型与风荷载计算所取模型相同。地震作用按规范所给反应谱和场地危险性评价所得反应谱分别计算,还按弹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反应不大,输入了El Centro波、Taft波、San Fernando波,地震波峰值取52cm/s2,其中Taft波的反应较大。风荷载得到的基底剪力较大,地震作用得到的基底弯矩较大,计算结果列于表10-3,地震作用的层剪力、层弯矩及层间位移角分别示于图10-6b、c、d。设计时以场地反应谱计算结果为基准,65~75层以及地上6层以下,取时程分析结果修正设计内力。

此外,还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阻尼比取5%,地震波持时24~25s,地震波峰值取210cm/s2,弹塑性分析的层间位移角包络图示于图10-6e,均可满足要求。

10-3 各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978-7-111-47838-6-Chapter10-14.jpg

注:( )中为设计时规范的允许值。

本结构的自重很大,曾经比较过PΔ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PΔ效应使层间侧移增大5.35%,使顶点侧移增大8.48%,使基底弯矩增大5.3%,因此PΔ效应影响,可以不考虑。

978-7-111-47838-6-Chapter10-15.jpg

图10-6 广州中信广场内力和位移分布

a)风荷载作用下内外筒剪力分配 b)弹性计算层剪力包络图 c)弹性计算层弯矩包络图 d)弹性计算层间位移角包络图 e)弹塑性计算层间位移角包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