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弹塑性分析是在结构上施加一组静力,考虑构件从开裂到屈服、刚度逐步改变的弹塑性计算方法。静力弹塑性分析可以得到结构从弹性状态到倒塌的全过程,因此也称为推覆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需要给出的条件为:计算简图、构件参数与荷载,见图3-17。3)得到不同受力阶段下楼层侧移和层间位移角沿高度的分布,结合塑性铰的分布情况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薄弱层。在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需要计入下降段,往往成为计算程序编制的难点。......
2025-09-30
上层柱到下层柱的转换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上、下柱在同一平面内;另一类是上下柱不在同一平面内。
在框筒、筒中筒及束筒结构中,密柱深梁的外框筒底部必须减少柱子,加大柱距,以便布置出入口(大门),或者加大柱距以便与下部多层裙房的大空间连通,必须通过转换构件将上层小柱距框架转换到下层大柱距的结构上,由于有部分柱是上下贯通的,轴线不改变,上、下层柱和转换构件又都在同一平面内,转换构件比较简单,受力明确。有时在框架结构柱网中需要拔掉一些柱,以增大使用空间,也需要用转换构件来支承上层柱,也属于这类转换。
具有这类转换构件的结构上、下层的差别主要是减少了柱子,因此上、下层的刚度相差不会很大,只是由于下层跨度较大,上柱传来的竖向荷载大,要采用刚度及承载力大的水平构件作为转换构件,转换层的刚度与其他层会有所差别,尽量选择适当的转换构件,减少刚度突变。常用的基本形式有实腹梁、斜杆桁架、空腹桁架、拱等,见图9-7。其中图9-7e是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已倒塌)的转换结构,上层柱距1m,采用三柱合并为一柱的方式,用流线型的力传递路线,将下部柱距扩大成3m,结构合理,纤细流畅,造型美观;图9-7d采用了逐步改变柱截面的办法,将上层密柱的分布均匀的竖向荷载逐渐向底部大柱集中,与拱的传力流符合,在建筑表现上也是独树一帜;图9-8a是香港康乐中心大厦的底部处理,该大厦52层,178.7m高,筒中筒结构,它的外筒开了许多圆孔,与剪力墙实腹筒接近,采用3.5m高的实腹大梁作转换结构,底层用几根大柱支承,为了减小转换梁的跨度,大柱采用变截面,给人一种稳定、强壮的感觉;图9-8b是日本岗山住友生命保险大楼框筒结构的转换构件,取得将拱与桁架结合获得大跨度的转换效果。

图9-7 框筒转换层结构形式示例

图9-8 两幢大楼的转换结构
a)香港康乐中心 b)日本岗山住友生命保险大楼
由于密柱框筒都布置于建筑物外围,建筑立面要求美观,结构传力必须合理,还要减轻重量和节省材料,要求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共同努力,创造出合理、美观、经济的建筑和结构形式。
有时因为建筑上部立面收进而需要设置转换构件,上层柱、下层柱不在同一轴线,而且往往是高位转换,转换构件布置比较复杂,要根据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转换方式和转换构件,在高位转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尽可能采用重量较轻的转换构件形式,转换构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用的是斜撑式的转换构件。
武汉世界贸易中心主楼58层,总高度达229m,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体系,有10层裙房,图9-9a是高层主体的平面,有4次变化,顶部有一个27m高的塔形屋顶(屋顶上面还有一根桅杆),四周有16座错落的小塔形成簇拥的塔群。由于平面和立面变化较多,该高层结构有三个转换层:
1)标准层的外框筒柱距2m,10层以下扩大为8m,采用了梁式转换。
2)外框筒到54层结束,54层以上平面向内收进3.5m,并且将外框架的柱距扩大至8m,54层以上楼层重量全部要落在收进3.5m后的轴线上,显然,高位转换不宜采用箱形大梁等转换构件,比较了空腹桁架与人字斜撑两种方案。如果采用竖杆间距为4m的空腹桁架方案,跨度达到24m,桁架需占用两层高度(6.4m),构件截面需要1m×0.5m;经过比较采用了人字斜撑方案,每8m设置一个斜撑,斜撑两脚分别支承在内筒和外框筒柱上,下面设置一根钢管拉杆以平衡推力,见图9-9b,斜撑转换构件重量轻,且占用空间小,不影响建筑使用,钢用量和混凝土用量都小于空腹桁架方案(只需该方案85%的用量),斜撑占用两层楼高度,倾斜角度小一些有利于减小水平推力。
3)58层以上的塔形屋顶层为空间钢结构,其4个立柱支点在角筒与内筒之间,因此又必须进行一次转换,采用了钢骨混凝土大梁,一方面可降低大梁截面高度,不影响使用,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使上部钢结构向下部的混凝土结构过渡,见图9-9b。

图9-9 武汉世界贸易中心的转换构件(武汉市建筑设计院)(https://www.chuimin.cn)
a)平面图

图9-9 武汉世界贸易中心的转换构件(武汉市建筑设计院)(续)
b)54层、58层的转换构件
马来西亚的石油双塔上部建筑有多次收进,由于每次收进尺寸不大,采用的转换方式见第10章图10-14,转换层占据三层,在这三层中柱子截面逐层加大,无论从外部看还是从内部看,柱子的表面是竖直的,而传力的配筋是斜向的,斜向配筋使柱子的传力直接而简便,且不影响内部空间。
沈阳华利广场为33层、高115m的多边形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公寓,中间走道环向布置了柱子,到下部办公楼楼层时,取消环向走道及其环向柱子,采用了斜撑式的转换构件将上部环向柱子的荷载传递到内筒上,见图9-10,楼板内布置钢筋环梁,抵抗斜撑推力[68]。

图9-10 沈阳华利广场斜撑式转换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也有类似的斜撑式转换,在4层以下减少了一排柱,用斜撑将这排柱子的荷载传递到下层的柱子上,见图9-11的照片。

图9-11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的斜撑式转换
图9-12列出了多种形式的平面和空间斜撑式转换构件[68]。

图9-12 平面和空间斜撑式转换
相关文章
静力弹塑性分析是在结构上施加一组静力,考虑构件从开裂到屈服、刚度逐步改变的弹塑性计算方法。静力弹塑性分析可以得到结构从弹性状态到倒塌的全过程,因此也称为推覆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需要给出的条件为:计算简图、构件参数与荷载,见图3-17。3)得到不同受力阶段下楼层侧移和层间位移角沿高度的分布,结合塑性铰的分布情况可以检查是否存在薄弱层。在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需要计入下降段,往往成为计算程序编制的难点。......
2025-09-30
高层建筑结构内设置伸臂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外框架柱的轴力,从而增大外框架的抗倾覆力矩,增大结构抗侧刚度,减小侧移。表9-1统计了几幢高层建筑实际工程设置伸臂后侧移的减小幅度,由表中可见,对于一般框架—核心筒结构,伸臂可以使位移减小约15%~20%,有时更多,而筒中筒结构设置伸臂减小侧移的幅度不大,只有5%~10%。......
2025-09-30
图2-7 结构体系发展过程建筑功能、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和空间利用的需要和不断发展,促成了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材料应用的发展。双重抗侧力体系的出现是结构体系上的一次飞跃。随后出现的框架—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都是双重结构体系概念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中,桁架筒应用逐渐增多。介绍结构体系的发展,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应用和发展,不能不提到一位杰出的美国结构工程......
2025-09-30
1978年日本宫成冲两次地震中,以及其他地震中类似的短柱也有很多破坏。在1975年日本大分地震中八重湖宾馆也是由于长、短柱共同受力,短柱破坏后长柱也破坏了。图4-35 日本十绳冲地震八户专科学校教学楼窗间墙短柱破坏角柱和节点区的破坏也是常见的。......
2025-09-30
对于框架,可能的屈服机制有梁铰机制、柱铰机制和混合机制几种类型,由地震震害、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可以得到梁铰机制优于柱铰机制的结论。图5-8a是梁铰机制,它是指塑性铰出现在梁端,除了柱脚可能在最后形成铰以外,其他柱端无塑性铰;图5-8b是柱铰机制,它是指在同一层所有柱的上、下端形成塑性铰。实践证明,设计成梁铰机制的结构延性好。图5-8 框架屈服机制a)梁铰机制 b)柱铰机制 c)混合铰机制......
2025-09-30
由表可见,在7度设防区,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刚度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否则连梁弯矩折减系数将小于0.8,在8度、9度设防区,如果需要,连梁刚度还可折减多一些。图7-36 kl,max—α关系曲线表7-6 连梁刚度折减0.5时,kl,max的折减系数必须注意,上述内力折减系数是取连梁刚度折减所得到的结果。......
2025-09-30
延性是指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承载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一般用延性比表示延性——即塑性变形能力的大小。......
2025-09-30
为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坏,应按照强剪弱弯的要求设计剪力墙墙肢,也就是在加强区要采用比受弯承载力更大的剪力设计值计算抗剪钢筋。我国规范采用的方法是将剪力墙加强部位的剪力设计值V增大如下,达到强剪弱弯的目的。因此,剪力墙要做到完全的强剪弱弯,除了适当提高底部加强部位的抗剪承载力外,还需要考虑剪压比限制和本节讨论的其他加强措施。......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