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层建筑中,框架—核心筒结构以及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体系,可以做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混合结构,可以在不高的高层建筑中应用,也可以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台北101是钢结构,采用巨型框架—核心桁架筒—伸臂结构体系。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构件截面不宜过小,框架承担的剪力和弯矩需要按规范和规程的要求进行调整增大。......
2023-08-23
由于空间作用,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密柱深梁框筒的翼缘框架柱承受较大轴力,当柱距加大、裙梁的跨高比加大时,剪力滞后加重,柱轴力将随着框架柱距的加大而减小,但它们仍然会有一些轴力,也就是还有一定的空间作用,正由于这一特点,有时把柱距较大的周边框架称为“稀柱筒体”。不过当柱距增大到与普通框架相似时,除角柱外,其他柱子的轴力将很小,由量变到质变,通常可忽略沿翼缘框架传递轴力的作用,就直接称之为框架以区别于框筒。框架—核心筒结构,因为有实腹筒,在我国规范上将它归入“筒体结构”类,但是它抵抗水平荷载的受力性能更接近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与筒中筒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现以图8-13所示的筒中筒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它们的区别。两个结构平面尺寸、结构高度、所受水平荷载都相同,两个结构楼板都采用平板,表8-1给出了两个结构顶点位移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比较。图8-14为筒中筒结构与框架—核心筒结构翼缘框架柱轴力分布的比较。
由表8-1可见,与筒中筒结构相比,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自振周期长,顶点位移及层间位移都大,表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侧刚度大大小于筒中筒结构。
由图8-14可见,框架—核心筒的翼缘框架柱子轴力小,柱数量又较少,翼缘框架承受的总轴力要比框筒小得多,轴力形成的抗倾覆力矩也小得多。结构主要是由①、④轴两片框架(腹板框架)和实腹筒协同工作抵抗侧力,角柱作为①、④轴两片框架的边柱而轴力较大。从①、④轴框架抗侧刚度和抗弯、抗剪能力看,也比框筒的腹板框架小得多。因此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刚度小得多。
图8-14 筒中筒与框架—核心筒翼缘框架承受轴力的比较
表8-1 筒中筒结构与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刚度比较
表8-2中给出了筒中筒结构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内力分配比例,可见二者的差别:①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实腹筒承受的剪力占到80.6%、倾覆力矩占到73.6%,比筒中筒的实腹筒承受的剪力和倾覆力矩所占比例都大;②筒中筒结构的外框筒承受的倾覆力矩占了66%,而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承受的倾覆力矩仅占26.4%。上述比较说明,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实腹筒成为主要抗侧力部分,而筒中筒结构中抵抗剪力以实腹筒为主,抵抗倾覆力矩则以外框筒为主。
表8-2 筒中筒结构与框架—核心筒结构内力分配比较(%)
图8-13中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楼板是平板,基本不传递弯矩和剪力,翼缘框架中间两根柱子的轴力是通过角柱传过来的(稀柱框筒的空间作用),轴力不大。
提高翼缘框架中间柱子的轴力、从而提高其抗倾覆力矩能力的方法之一,是在楼板中设置连接外柱与内筒的大梁,如图8-15所示,所加大梁使②、③轴形成带有剪力墙的框架(实腹筒仍然有较大空间作用)。图8-16给出了平板与梁板两种布置的框架—核心筒翼缘框架所受轴力的比较,该结构除了采用梁板体系外,其他所有尺寸、荷载均与图8-13中的平板体系框架—核心筒相同。
由图8-16可见,采用平板体系的框架—核心筒中,翼缘框架中间柱的轴力很小,而采用梁板体系的框架—核心筒中,翼缘框架②、③轴柱的轴力反而比角柱更大。在这种体系中,可以认为有四个主要抗侧力单元,它们都与荷载方向平行,其中②、③轴是框架—剪力墙,其抗侧刚度大大超过①、④轴框架,它们边柱的轴力也相应增大。也就是说,设置楼板大梁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传力体系与框架—剪力墙的结构类似。
表8-3给出了它们基本自振周期、顶点位移的比较。可以看到,在楼板中增加大梁后(有楼板大梁时简称“梁板”,无楼板大梁时简称“平板”),增加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周期缩短,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减小。由表8-4给出的内力分配比较可见,加了大梁以后,由于翼缘框架柱承受了较大的轴力,周边框架承受的倾覆力矩加大,核心筒承受的倾覆力矩减少,由于大梁使核心筒反弯,核心筒承受的剪力略有增加,而周边框架承受的剪力反而减少了。
图8-15 有梁板体系的框架—核心筒
图8-16 有、无楼板大梁的框架—核心筒翼缘框架轴力分布比较
表8-3 有、无楼板大梁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刚度比较
表8-4 有、无楼板大梁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内力分配比较(%)
在采用平板时,虽然也具有空间作用(稀柱框筒),使翼缘框架柱承受轴力,但是柱数量少,轴力也小,远远不能达到框筒所起的作用。增加楼板大梁可使翼缘框架中间柱的轴力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周边柱的作用,但是当周边柱与内筒相距较远时,楼板大梁的跨度大,梁高较大,为了保持楼层的净空,层高要加大,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这是不经济的,为此,另外一种可选择的、能充分发挥周边柱作用的方案是采用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
有关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的文章
在高层建筑中,框架—核心筒结构以及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体系,可以做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混合结构,可以在不高的高层建筑中应用,也可以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台北101是钢结构,采用巨型框架—核心桁架筒—伸臂结构体系。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构件截面不宜过小,框架承担的剪力和弯矩需要按规范和规程的要求进行调整增大。......
2023-08-23
在水平力作用下,外框筒的变形以剪切型为主,内筒以弯曲型为主。通过楼板,外筒和内筒协同工作。在下部,核心筒承担大部分剪力;在上部,剪力转移到外筒上。筒中筒结构侧移曲线呈弯剪型,具有结构刚度大,层间变形均匀等特点。而在4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中,巨型桁架筒和核心筒组成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应用又逐渐增多。......
2023-08-23
在第8章将对框筒结构的剪力滞后作详细的讨论。框筒和桁架筒结构都是很适合于建造高层建筑的体系。为了传递楼盖的竖向荷载,布置少量中间柱子,这些内柱不抵抗水平荷载。......
2023-08-23
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核心筒的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当筒体结构设置角筒、剪力墙或增强结构整体刚度的构件时,核心筒的宽度可适当减小。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核心筒连梁单受剪截面要求和构造设计要求同筒中筒结构。当内筒偏置、长宽比大于2时,宜采用框架—双筒结构。......
2023-08-28
图10-34 香港和合中心梁柱截面核心筒由3层圆环形井筒及10道放射形内墙组成。还估算了在4年重现期风作用的涡流共振作用下,屋顶标高处的横向位移为50~120mm,加速度为0.012~0.03g。在2年重现期风作用的阵风作用下最大加速度为0.016g。......
2023-08-23
从名词上看,高层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层数和高度,实质上,其特点是指水平荷载在设计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可以说,多层到高层,是一个水平荷载起的作用由小到大的量变过程,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没有固定的划分界线,从结构的观点看,凡是水平荷载起主要作用时就可认为进入了高层建筑结构的范畴。......
2023-08-23
我国是在地震区建造抗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数量最多、也是高度最高的国家。混合结构则是指在整个结构中采用钢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组合构件组成的结构。......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