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高层建筑的高度逐渐增大,规范和规程还要求少数建筑通过风洞试验确定风荷载和风的动力反应,以补充规范的不足。......
2025-09-30
结构倒塌往往是由竖向构件破坏造成的,既抵抗竖向荷载、又抗侧力的竖向构件属于重要构件,竖向构件的设计不仅应当考虑抵抗水平力时的安全,更要考虑在水平力作用下出现裂缝或塑性铰以后,它是否仍然能够安全地承受竖向荷载。短肢剪力墙和异形柱在弹塑性阶段是否能持续、安全地承受竖向荷载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在高层建筑中一般不采用异形柱,而短肢剪力墙却是常用的构件。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较小(hw/bw=5~8)的单肢剪力墙,通过楼板大梁或弱连梁与其他剪力墙协同工作。当结构中只有个别短肢剪力墙或小墙肢时,它分担的内力很少,即使破坏,也不影响结构的抗侧力能力。但是,当楼层大片面积上连续采用短肢剪力墙时,潜在危险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剪力墙井筒出现问题以后,很弱的短肢剪力墙没有足够的延性和承载力,可能随之而破坏:另一方面是短肢剪力墙本身在弹塑性阶段抵抗竖向荷载的能力薄弱,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中,如果短肢剪力墙失效,虽然结构仍然可以依靠其他剪力墙或井筒抵抗地震作用,但是由短肢剪力墙支承的楼板将受到严重威胁,有时会发生“连续倒塌”(一个构件破坏后引起相邻构件破坏)。
图5-14所示的结构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竖向荷载的面积达到80%以上,短肢剪力墙与跨度较大的楼板或梁(弱连梁)形成的结构类似很弱的框架或板柱框架。
因此,重要的是要注意短肢剪力墙的布置,较大面积地连续布置短肢剪力墙(例如,承受竖向荷载面积超过30%~50%)将对弹塑性阶段抵抗地震作用和抵抗竖向荷载造成危险。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局部倒塌和连续倒塌,不但要加强筒体(或较长墙肢的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延性,还要加强短肢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延性(严格限制轴压比,并提高其竖向荷载承载力以及抗剪能力等),要避免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与跨度较大的梁连接,要注意强墙弱梁、强剪弱弯的构件设计要求,要推迟或减少短肢墙墙肢的屈服和破坏等。(https://www.chuimin.cn)

图5-14 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相关文章
按照我国“抗震规范”给出的反应谱计算,长周期结构地震作用很小,计算得到的剪重比小于规范规定的数值,规范要求调整结构刚度,加大地震作用,以满足最小剪重比的要求。此外,结构振动特性和变形的大小不仅与结构刚度有关,还与场地土有关,当结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会加大,无论振动变形还是地震力都会加大。......
2025-09-30
结构各层的承载力宜自下而上均匀地减小,减小的幅度应符合地震作用的内力包络图,避免出现承载力薄弱层。要尽可能预见所设计结构的可能破坏部位,在复杂结构中更是要通过概念分析和结构计算估计受力不利部位和薄弱部位。结构工程师应该预期结构的合理破坏模式,应该通过必要的内力调整控制结构的破坏模式。......
2025-09-30
延性是指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承载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一般用延性比表示延性——即塑性变形能力的大小。......
2025-09-30
通常在较柔软的塔楼下面设置大底盘也可能由于鞭梢效应而加大上部塔楼的地震反应。在方案阶段要采取措施,当大底盘高度占总高度的比例较大(楼层多)时,容易加大鞭梢效应,宜尽量减少下部大底盘和上部塔楼的刚度差;在计算时多取振型数可使计算结果反映出鞭梢效应的影响;一方面采取措施减小鞭梢效应,另一方面构件设计也要有相应措施,例如在鞭梢效应大的部分楼层加大设计内力,加大它们的承载力等。......
2025-09-30
我国建造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几乎都在抗震设防范围内,因此,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成为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新《抗震规范》和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都提出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将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更加具体化,对超高层建筑抗震要求更加严格。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的,主要是水平振动和扭转振动。特别是当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与建筑物自振周期相近时,会引起类共振,结构的地震反应加剧。......
2025-09-30
图4-14a是计算得到的振型,其中第一振型为纵向振动,第二振型为扭转振动,第三振型为横向与扭转耦联的振动。明显可见结构东面的振动变形较大。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中民居楼的破坏也是双向刚度相差过大的典型。图4-13 ICSB结构平面、剖面图a)底层平面 b)二层平面 c)纵剖面 d)横剖面图4-14 ICSB结构分析结果a)结构振型 b)底层柱的承载力与地震作用下内力的比较由于楼梯间的布置不同,结构的纵、横向具有不同的刚度,地震破坏也不相同。......
2025-09-30
从历次地震看,底部空旷的建筑物遭受破坏是普遍现象,主要是底部空旷形成了结构的软弱层,软弱层的位移变形大,钢筋混凝土柱承受不了大变形而破坏。有些柱子则因承载力不足而造成薄弱层破坏。地震时附近没有发生地面裂缝或其他地面变形,建筑物主要是经受地面摇晃振动,底层柱子严重破坏,裙房柱子全部是普通配箍柱,混凝土全部碎裂,竖向钢筋压屈,主楼底部为螺旋配箍柱,保护层脱落。......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