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层建筑结构-竖向刚度失衡或承载力不均导致的薄弱层破坏

高层建筑结构-竖向刚度失衡或承载力不均导致的薄弱层破坏

【摘要】:从历次地震看,底部空旷的建筑物遭受破坏是普遍现象,主要是底部空旷形成了结构的软弱层,软弱层的位移变形大,钢筋混凝土柱承受不了大变形而破坏。有些柱子则因承载力不足而造成薄弱层破坏。地震时附近没有发生地面裂缝或其他地面变形,建筑物主要是经受地面摇晃振动,底层柱子严重破坏,裙房柱子全部是普通配箍柱,混凝土全部碎裂,竖向钢筋压屈,主楼底部为螺旋配箍柱,保护层脱落。

从历次地震看,底部空旷的建筑物遭受破坏是普遍现象,主要是底部空旷形成了结构的软弱层,软弱层的位移变形大,钢筋混凝土柱承受不了大变形而破坏。有些柱子则因承载力不足而造成薄弱层破坏。

1)1971年美国圣非南多地震中,Olive-View医院主楼的破坏很典型[43][44]

Olive-View医院共有8个建筑,其中严重破坏的有3幢,主楼、精神病诊疗所和停车棚,见图4-22a。主楼是一座6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层楼有裙房。1、2层全部是钢筋混凝土柱,3层以上为钢筋混凝土墙,因而它是典型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上部刚度比下部大10倍。图4-22b为主楼剖面,每层柱子的断面形状和配筋形式都不相同。地震时附近没有发生地面裂缝或其他地面变形,建筑物主要是经受地面摇晃振动,底层柱子严重破坏,裙房柱子全部是普通配箍柱,混凝土全部碎裂,竖向钢筋压屈,主楼底部为螺旋配箍柱,保护层脱落。房屋未倒塌,但产生很大侧移变形,震后的水平残余变形达60cm。图4-23为震害照片。

地震后,对震害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对主楼结构作了弹塑性动力分析。由距医院5公里处的Pacoima坝上得到的强震记录(最大加速度为1.25g)推算得到了基岩运动,并由此推演得到Olive-View医院的地面运动,其加速度峰值为0.6g地震波中有出现较早、延续时间较长的加速度脉冲,地震使Olive-View医院遭受剧烈振动。

以Olive-View医院的地面运动作为输入地震加速度波,图4-24a是弹塑性动力分析得到的位移反应时程曲线,地震开始不久就有较大的加速度脉冲,它引起底层和二层结构很大变形,柱子较早就进入屈服阶段;图4-24b是计算得到的位移包络图和层剪力包络图,1、2层的层间变形比上层大4~5倍,底层及二层的层剪力达到自重的30%~44%,比按规范计算的设计剪力(8%、8.6%)大了4~5倍。估计第一个加速度脉冲时,裙房的普通钢箍柱就破坏了,当裙房底层的150根普通钢箍柱破坏后,主楼底部的螺旋配箍柱承受的剪力大大增加,随即遭到破坏,但由于螺旋配箍柱的延性很大,虽然变形很大而未倒塌,普通钢箍柱和螺旋配箍柱的破坏状态见图4-23b和c。结构底层在西、北两面与挡土墙相邻,东面有仓库相邻,虽然有25cm的抗震缝,但结构变形太大,从现场可见挡土墙被撞击的现象。

978-7-111-47838-6-Chapter04-29.jpg

图4-23 Olive-View医院主楼震害

a)主楼底部侧向变形 b)裙房普通箍筋柱的破坏(左为普通配箍柱,右为螺旋箍筋柱) c)主楼底层螺旋箍筋柱破坏

从主楼平面图还可看见它风车形平面有四个翼,每个翼的端部各有一个楼梯间,是与主体结构没有连接的独立筒结构,在地震时3个倒塌,1个倾斜,如果它们与主体连接,可能不至于倒塌。

978-7-111-47838-6-Chapter04-30.jpg

图4-24 按Pacoima坝基岩运动计算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a)结构位移反应时程 b)位移和层剪力包络图

2)1977年罗马尼亚地震中,普鲁耶士蒂有一幢4层框架建筑严重破坏,它底层为咖啡馆,无隔墙,上层为住宅,用砖砌体做隔墙,砖砌体隔墙使上下层刚度差异加大,形成上部刚、下部柔的结构,底层是软弱层。地震时底层柱子折断,上部几层整体塌落至一层柱根,见图4-25。布加勒斯特Podgoria大楼为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部为住宅,底层为商店,地震中虽未倒塌,但底层柱子严重破坏,见图4-26。该次地震时,在布加勒斯特倒塌了33幢9~1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有31幢都是旧建筑,倒塌原因主要是体型复杂,刚度较小,角柱断面较小,旧建筑设计未考虑抗震要求,还有许多建筑倒塌是因为建筑底层空旷造成的。

3)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造的很多多层和高层居住楼房遭受严重破坏或倒塌,原因就是当地习惯将多层或高层住宅的底层作为商店、车库等用途,底层没有或只有很少隔墙,或者没有纵墙,形成空旷底层。图4-27是其中部分遭受震害的楼房。

978-7-111-47838-6-Chapter04-31.jpg

图4-25 普鲁耶士蒂4层框架严重破坏

4)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为数不少的多层和高层结构在中间少数楼层破坏,造成局部楼层塌落的现象,见图4-28。多数是破坏在两种不同材料构件变化的楼层处,例如由钢筋混凝土柱变化为钢骨混凝土柱,或钢骨混凝土柱变化为钢柱的楼层。对于这种现象的分析尚不很完全,其中有一种解释是认为局部楼层的承载力不足,因为地震层剪力沿高度分布应该是曲线型,而在按过去规程设计的老建筑中,按直线分布设计,这样,导致中间楼层承载力不足,屈服早,钢箍配置不足使纵筋屈服后柱子的抗剪能力急剧退化,造成柱破坏。

978-7-111-47838-6-Chapter04-32.jpg

图4-26 Podgoria大楼为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底层柱子严重破坏

978-7-111-47838-6-Chapter04-33.jpg

图4-27 日本阪神地震空旷底层建筑遭受严重破坏

978-7-111-47838-6-Chapter04-34.jpg

图4-28 日本阪神地震多层建筑中间层坍塌

a)12层建筑的第5层破坏 b)10层建筑的第3层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