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7 结构体系发展过程建筑功能、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和空间利用的需要和不断发展,促成了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材料应用的发展。双重抗侧力体系的出现是结构体系上的一次飞跃。随后出现的框架—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都是双重结构体系概念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中,桁架筒应用逐渐增多。介绍结构体系的发展,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应用和发展,不能不提到一位杰出的美国结构工程......
2023-08-23
我国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缘,见图1-15,因此是个多地震国家,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震规范》)规定,在国家地震局(1990)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规定的基本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内的建筑结构,应当抗震设防。我国设防烈度为6度和6度以上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我国建造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几乎都在抗震设防范围内,因此,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成为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图1-15 我国周边的地震带
我国《抗震规范》又按建筑物重要性及地震危害的严重性将房屋分为甲、乙、丙、丁四个设防类别,高层建筑没有丁类。甲类建筑是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设计时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乙类建筑是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进行设计;除甲、乙类以外的建筑属于丙类。
我国的房屋建筑采用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在小震作用下,房屋应该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在中震作用下,允许结构局部进入屈服阶段,经过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在大震作用下,构件可能严重屈服,结构破坏,但房屋不应倒塌、不应出现危及生命财产的严重破坏。也就是说,抗震设计要同时达到多层次要求。在新《抗震规范》和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混凝土高规》)都提出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将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更加具体化,对超高层建筑抗震要求更加严格。
小、中、大震是指概率统计意义上的地震烈度大小:
小震是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重现期为50年,即众值烈度,又称为多遇地震;
中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10%的地震烈度,重现期为475年,又称为基本烈度、设防烈度或设防地震;
大震是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2%~3%的地震烈度,重现期为1600~2400年,又称为罕遇地震。
抗震与抗风设计有不同的特点,风是经常作用在结构上的外部荷载,发生的机会多,且作用的时间长,有时达数小时,一般要求在风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阶段,不允许出现大的变形,装修材料、结构和非结构构件都不能出现裂缝,人不应有不舒适感。而地震作用是地面运动通过基础对上部结构产生影响,地面竖向振动使结构产生竖向振动,影响相对较小;地面水平振动使结构产生移动和摇摆,扭转振动使结构扭转。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的,主要是水平振动和扭转振动。后者对房屋破坏性很大,但目前尚无法计算,主要采用概念设计方法以减小其破坏性。
地面运动的特性可以用三个特征量来描述:强度(由振幅值大小表示)、频谱和持续时间。强烈地震的振动加速度或速度幅值一般很大,但如果地震时间很短,对建筑物的破坏性可能不大;而有时地面运动的振动加速度或速度幅值并不太大,而地震波的卓越周期(频谱分析中能量占主导地位的频率成分)与结构物基本周期接近,或者振动时间很长,都可能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强度、频谱与持时被称为地震三要素。地面运动的特性除了与震源所在位置、深度、地震发生原因、传播距离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地震传播经过的区域和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场地土性质密切相关。
建筑物本身的动力特性对建筑物是否破坏和破坏程度有很大影响。建筑物动力特性是指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振型与阻尼,它们与建筑物的质量和结构的刚度、材料有关。通常质量大、刚度大、周期短、阻尼比小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惯性力较大;刚度小、周期长的建筑物侧向位移较大,但惯性力较小。特别是当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与建筑物自振周期相近时,会引起类共振,结构的地震反应加剧。
影响地震作用的因素极为复杂,是一种随机的、尚不能预见和准确计算的外部作用,目前规范给出的计算方法还是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抗震结构的设计应该是概念设计、计算和构造措施等综合而完整的设计过程。
由于地震的不可预见性及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抗震设防的结构必须重视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从方案、结构布置到计算简图的选取,从截面配筋到构件的配筋构造等都存在概念设计的内容。概念设计是相对于量化计算而言,通过力学规律、震害教训、试验研究、工程实践经验等建立设计概念、设计对策和措施,它比量化计算更能有效地从宏观上处理好结构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抗震安全。对于整个设计过程,概念设计与计算相辅相成,但是,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必须有概念设计作引导和判断;计算设计常常是在概念设计的指导下完成的。
结构概念设计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工程师对概念设计的掌握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应该通过力学知识和力学规律建立结构受力与变形规律的各种概念(力学不能只是计算的工具),对历次地震震害的关注与对国内外震害教训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各类结构试验研究结果的了解和应用,还有大量工程经验的日积月累(不能只依赖计算结果),深入施工现场,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就会逐步提高概念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有关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的文章
图2-7 结构体系发展过程建筑功能、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和空间利用的需要和不断发展,促成了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材料应用的发展。双重抗侧力体系的出现是结构体系上的一次飞跃。随后出现的框架—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都是双重结构体系概念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中,桁架筒应用逐渐增多。介绍结构体系的发展,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应用和发展,不能不提到一位杰出的美国结构工程......
2023-08-23
从名词上看,高层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层数和高度,实质上,其特点是指水平荷载在设计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可以说,多层到高层,是一个水平荷载起的作用由小到大的量变过程,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没有固定的划分界线,从结构的观点看,凡是水平荷载起主要作用时就可认为进入了高层建筑结构的范畴。......
2023-08-23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了解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和高耸结构的影响;掌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计算方法;掌握荷载效应的组合方法。......
2023-08-28
柱截面尺寸为: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柱和地上1层的钢骨混凝土柱为1.4m×1.4m,2~4层柱1.3m×1.3m,5~6层柱1.2m×1.2m,钢骨为箱形截面。钢梁为焊接H型钢,最大截面为500mm×250mm×12mm×25mm。图10-26 大连远洋大厦a)施工时照片 b)标准层平面 c)剖面核心筒正方形,边长17.6m,核心筒在6层以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7层以上为钢骨混凝土剪力墙。连梁跨高比在0.6~1.2之间,在跨高比较小的连梁中采用X形配筋,以提高其延性。......
2023-08-23
表5-1 平面不规则类型表5-2 竖向不规则类型《抗震规范》和《混凝土高规》对结构扭转规则性的要求还有一些具体规定。在上述两项要求不能满足时,规范要求调整结构布置,使平面布置均匀化,或加大抗扭刚度。地震作用附加偏心距以后,计算的位移比超过规范允许值,只是说明按照我国的抗震设计要求,结构的抗扭能力需要加强。......
2023-08-23
框架柱是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而且破坏后不易修复,因此要按强柱弱梁概念设计框架,梁的配筋不宜过强,而柱的配筋却要加强,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部位要求加强,它们都有利于保证框架柱的安全。规范中要求柱加强的部位如下:调整柱端弯矩,实现强柱弱梁 在同一个节点周边的梁端先出塑性铰,还是柱端先出塑性铰,关键在于梁和柱的相对配筋大小,可以用设计强度比来表达。......
2023-08-23
结构各层的承载力宜自下而上均匀地减小,减小的幅度应符合地震作用的内力包络图,避免出现承载力薄弱层。要尽可能预见所设计结构的可能破坏部位,在复杂结构中更是要通过概念分析和结构计算估计受力不利部位和薄弱部位。结构工程师应该预期结构的合理破坏模式,应该通过必要的内力调整控制结构的破坏模式。......
2023-08-23
在第8章将对框筒结构的剪力滞后作详细的讨论。框筒和桁架筒结构都是很适合于建造高层建筑的体系。为了传递楼盖的竖向荷载,布置少量中间柱子,这些内柱不抵抗水平荷载。......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