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江口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情况来看,当坝前水位较低,变动回水区相应河段回水消失,即发生冲刷。......
2023-08-23
坝区是受水库蓄水影响最大的区域,主要体现在水力条件、水沙关系以及泥沙冲淤变化等方面。如三峡水库2003年6月135m蓄水后,入库泥沙在库区沿程淤积分选,坝前含沙量较蓄水前大幅减少。根据水库淤积观测表明,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坝前库段(大坝至庙河约7km)135m河床下共计淤积泥沙7080万m3,是水库淤积率最大的库段之一,并以淤积河槽为主。
图14.25 葛洲坝坝区河段示意图
14.5.4.1 对水力条件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坝区水力条件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水面比降变缓、流速减小。如葛洲坝坝前段(南津关至坝址长2.5km,图14.25),比降、流速随库水位抬升而减小,流速横向分布受施工影响,一期工程时主流偏右岸,蓄水后大江封堵,主流偏左岸,二期工程运行后主流趋中;坝下段(坝址至宜昌站,长6.4km),蓄水后当流量大于10000m3/s时与天然河道时相近,小于10000m3/s时流速有所减少,如宜昌断面平均流速在流量为5000m3/s时流速减少0.10m/s。
14.5.4.2 对泥沙输移特性的影响
实测资料表明,泥沙输移率的大小一般与流速的高次方成比例。水库蓄水后,水位抬高,同流量下流速减小,且随水库运用水位的提高,减小愈多,流速减小导致推移质和悬移质输移规律发生明显变化,水沙关系也发生明显变化。如葛洲坝水库坝区南津关断面蓄水前约在流量20000m3/s开始输移卵石,蓄水后在25000~30000m3/s才开始输移,输移带及强烈推移中心随主流左移约20m,中值粒径也从蓄水前29.3mm变为蓄水后的20.5mm。蓄水前南津关卵石输移量多年平均为75.8万t,蓄水后1982~1993年年均输移量为2.61万t,见表12.31。
表12.31 南津关断面卵石输移量及粒径级配表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坝前(庙河断面)挟沙能力较蓄水前大大减弱,如流量为10000m3/s时,蓄水前、后悬移质泥沙平均输沙率分别为1.2t/s和0.17t/s;流量为40000m3/s时蓄水前、后平均输沙率分别为88.3t/s和24.4t/s(图14.26中1998年为三峡工程出库水文站黄陵庙站资料)。
图14.26 1998年、2005年庙河断面流量—输沙率关系图
14.5.4.3 对泥沙冲淤特性的影响
进入水库的洪水过程一般是非恒定流,使坝前流量、含沙量等发生变化,对坝区河段泥沙冲淤变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如三峡水库坝前河段河底平均纵坡降仅为1.8×10-4(图14.27),且坝前庙河以上河段较窄,135m高程下河宽一般在320~800m,而庙河以下河段河宽则在700~2200m,水流下行至坝前宽阔段后,流速会减小很多。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坝前约7km的库段内泥沙淤积强度较大,且以90m以下的河槽平淤为主,2003~2006年高程90m以下淤积量达5170万m3,占高程135m以下淤积总量的79.5%。坝前段深纵剖面淤积也非常明显,2003年3月至2006年11月,河段的深泓累积淤积最大幅度是距离大坝5.565km的S34断面,其累积淤积厚度达51.7m,其次为距离大坝2.169km的S31+1断面,其累积淤积厚度为44.7m。
图14.27 三峡水库库底纵坡降及水面线变化图
有关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的文章
图8.2-1三峡水库各研究方案不同区间下泄流量年平均出现天数泥沙冲淤影响计算采用第5章一维非恒定流不平衡输沙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成果。表8.2-5三峡水库泥沙冲淤计算方案8.2.3.1 水库泥沙淤积影响不同汛限水位方案运用50年,水库淤积量计算结果见表8.2-6和图8.2-2。......
2023-06-21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引起的流域气温、降水、蒸发等水文要素的变化来预测径流可能的增减趋势及其对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2023-08-23
如葛洲坝水利枢纽运用后,坝区上游河段1981年4月~1991年11月共淤积1560万m3,此后变化不大,其中南津关峡谷段总体为淤积,但年际间仍有冲淤交替变化。......
2023-06-23
图2-1床沙质含沙量与无量纲单位水流功率参数的关系为了说明大水深河流和水深较小的实验室水槽中输沙能力的不同,图2-1点绘了床沙质含沙量与无量纲的单位水流功率参数的关系。小水深水槽试验和大水深河流雷诺数的差别达到两个数量级,这种差别必然会影响到水流阻力和与之相关的泥沙输移过程。图2-3的结果再次说明,由于实验室水槽的水深变化范围有限,依据实验室水槽资料建立的输沙关系,不能够代表大河流的输沙关系。......
2023-06-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