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土保持措施分类与实验流域的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成果

水土保持措施分类与实验流域的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成果

【摘要】: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明显的,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节径流、削减洪峰和减少河流泥沙来源上。目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大类。为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地表产流产沙的影响,可设立若干典型(原型)水土保持实验流域,定量或定性观测其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明显的,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节径流、削减洪峰和减少河流泥沙来源上。目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大类。工程措施主要有坡改梯田、坡改梯土、修淤地坝、山平塘(堰)、小水库、蓄水池(井)、沉沙凼、水平沟、截水沟、沿山沟等;非工程措施主要有改善地表植被及覆盖率和实施保土耕作等。

14.4.1.1 工程措施

(1)坡改梯。针对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和荒山荒坡的特点,一般选择集中连片,坡度在25°以下的坡耕地或荒山荒坡,就地取材,实施坡改梯田或坡改梯土。坡改梯后,由于改变了坡面地形,截短了坡长,减缓了降雨径流的流速,从而可减轻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侵蚀;由于其土层增厚(一般可增厚20cm以上),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可使部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此外种植的植物又可有效调节地表的水分蒸发,从而有效调节径流。

(2)淤地坝。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沟壑区,常在沟口或沟中修建一低坝,直接拦截雨水冲刷下来的泥土,淤积成土壤肥沃的坝地。

(3)山平塘(堰)、小水库。在小流域的溪流或小河上修建的蓄水设施。

(4)蓄水池(井)、沉沙凼、水平沟、截水沟、沿山沟。在小流域坡面和坡脚上修建的屯水、屯沙及排水保土设施。

14.4.1.2 非工程措施

(1)营造水保林和经济林。一般是选择25°以上的坡耕地或荒山荒坡,根据土壤特性,退耕还林,形成乔、灌结合的水保林。在小于25°的坡耕地,一般是营造经济林,选择当地群众易于接受,且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特等新品种进行栽培,如种植桑树、黄柏、杜仲等。

(2)实行封山育林育草。一般是制定乡规民约,设立封禁标志,保护幼林成长,并进行补植套栽、改造残林等。

(3)保土耕作。一是等高耕作,沿等高线进行横向整地;二是横坡开行,形成沟垄;三是进行合理轮作、间种和套种等。

为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地表产流产沙的影响,可设立若干典型(原型)水土保持实验流域,定量或定性观测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