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2利用河段上下游调查水位及水面线推求水位—流量关系天然河道的洪水大多数属于不稳定流,但最高洪水位出现时常有一个短瞬时间不涨不落的稳定状态,从而,洪峰流量的计算可近似地视为稳定流量以简化计算。水位—流量关系的拟定。......
2023-08-23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应拟定设计断面工程修建前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水位高程系统应与工程设计采用的高程系统一致。我国各地水位观测和洪、枯水调查采用的高程系统较多,同一水准点基面平差前后的数值也有差异,水文站、水位站多采用冻结基面和假定基面。拟定水位流量关系时,要查明水位高程的基面系统、平差情况及其转换关系,如与工程设计采用的基面不一致,要予以转换。
设计断面实测水位、流量资料较充分时,可根据实测资料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设计断面有实测水位资料、上下游有可供移用的流量资料时,可根据实测水位和移用流量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上下游有可供移用的流量资料,设计断面无实测水位资料时,应设站观测水位。设计断面有实测水位资料、上下游无可供移用的流量资料时,应在设计断面所在河段施测流量。
非单一曲线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应综合分析其形成绳套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处理校正。
12.4.1.1 单一曲线的水位流量关系拟定
单一曲线法适用于测站控制良好,各级水位流量关系均保持稳定的情况。若水位流量关系点据密集,分布成一带状,点子没有系统偏离,就可以定单一曲线推求流量。虽受洪水涨落影响,但涨落支线偏离很小者也可以定单一曲线。
单一曲线的定线除可采用目估适线外,尚可用选配方程的方法进行单一线的定线。选配的方程一般采用浮动多项式
式中:A0、A1、A2、…、Am分别为待定系数;h为水位减一常数,为计算方便进行的变换;m为根据单一曲线定线的精度确定。
方程系数率定一般采用最小二乘法,即
单一曲线定线后,首先应检查曲线两边测点分布情况,统计测点数两边是否接近,从而看是否有系统偏离。对于水位流量关系中的突出点应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关系曲线两侧落在±5%(或±8%)的外包线以外的点进行分析。造成突出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一是水文测验、资料整编中出现的差错;二是因特殊水情造成的水位流量关系点的突出变化;三是因一些小概率较大误差机遇的综合。
12.4.1.2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拟定
洪水涨落过程中,由于洪水波传播所引起的附加比降的不同,使断面上的流量与同水位稳定的流量相比产生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小,反映在水位—流量关系上,曲线呈逆时针的绳套。这种因洪水涨落而产生的同水位下流量的增减,称为洪水涨落影响。因洪水涨落影响而形成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称为洪水绳套曲线。
如何消除受洪水涨落而产生附加比降影响,使之用于工程设计,一般可采用校正因子法、抵偿河长等方法对其进行改正,或依据洪水峰、谷点据拟定其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也可根据洪水涨落率的变化范围及设计应用条件,分别拟定涨水、落水的外包线或平均线。
(1)校正因数法。校正因子法的定线原则是根据洪水流量的基本方程式
(2)抵偿河长法。抵偿河长法是一种处理单纯受洪水涨落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并使关系单值化的方法。因此,当条件合适时,使用上是较方便的。本法适用于断面及河段较为稳定,上下游无支流加入,不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测站。抵偿河长按下式计算
为确定L,可选取几个中、高水位及其对应的Qc、Qm以及Im值,由下式算得各Ic
式中:Qm、Im分别为实测流量及比降。
抵偿河长L亦可由试错法确定,即在测站上游,设置若干组水尺,分别建立上游各水尺断面的水位与下游测流断面流量的关系。当关系曲线依旧出现绳套走向逆转为顺时针时,说明水尺断面测流断面的间距应减小,直至水位流量关系成为单一曲线。
(3)依据洪水峰、谷点据拟定其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洪峰、谷的流量实测点据是不受洪水涨落率影响的,因此,用各年多次洪水过程的洪峰、谷的点据点绘水位—流量关系,就可以获得不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用洪水峰、谷点据拟定水位—流量关系的方法与由单一曲线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方法基本相同。该方法适用于水位主要受涨落率影响,而其他影响因素较小的情况。
(4)分别拟定涨、落水外包线或平均线。对于既受洪水涨落率影响,又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采用依据洪水峰、谷点据进行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效果就可能不会太好,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通过拟定涨水、落水的外包线或平均线,根据设计需要,采用较为不利的情况用于工程设计。
12.4.1.3 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拟定
由于变动回水主要来自下游水体的变化对测流断面流量的影响,因此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除与本站的水情有关外,还与下游水体的水情变化有关。
产生变动回水的原因一般有:支流测站受干流涨水的顶托;干流测站受下游支流涨水的顶托;下游水库、湖泊、海洋等水体水位的变化引起的顶托;下游渠道闸门的启闭;下游河道壅水或水草丛生的阻力,冰凌壅塞等。
(1)综合落差指数法。水位—流量关系分析方法,是在对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基本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由圣维南非恒定流动量方程可得
对于平原河道,式(12.13)的后两项,即局地加速度和对流加速度与其他各项相比较,其量可忽略不计。因上式可写成
对于稳定的天然河道,输水系数K及正常比降Ic基本上与水深成单一关系,对于冲淤变化明显的河道,则不便作单一曲线处理。附加比降对于无回水影响的河段,只取决于洪水变形或洪水涨落。对于有回水影响的江段,则受涨落和回水两方面的综合影响。
如将动量方程中的水面比降I改写成河段水位差与河段距离相除,则有
式中:ΔZ为过流断面处水位与下游参证站水位之间的水位差;L为相应间距。
则式(12.18)即为理论的单值化处理公式,是水流阻力平方律的反映,式中L为常数。由该公式可以清晰地看出,同水位下,n、A、R与水深h呈单值关系,由此得到的q与h为单值关系,故此将q称为流量校正因素,或称为单值化流量。
由于各站水位流量关系所受影响因素复杂,简单的理论单值化流量表达式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经验性的将单值化流量以不同方次进行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如
式(12.19)即为最常用的单值化处理公式——落差改正公式,α为落差指数。但对于上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使ΔZ不仅反映下落差的特性,还考虑了断面上游落差的特性,即将上、下落差加权作为本河段的综合落差,故此将改进后的落差改正公式称为综合落差公式。
综合落差取
式中:A、B分别为考虑涨落和回水影响的权重系数。
【例12.3】 在长江中游控制站螺山水位流量关系分析中,七里山—螺山段落差为ΔZ1,螺山—龙口段落差为ΔZ2。
根据1954~1998年实测水位流量资料,通过计算机优选,使历年Z—Q拟合较佳,得到其参数为A=0.67、B=0.33、α=0.8。
有了A、B、α,可作出各年Z—Q关系,然后即可通过流量单值化变化的逆变化,由螺山站水位通过查七里山—螺山、螺山—龙口水位相关线,得出各相应站水位及ΔZ1、ΔZ2。再由查出的反映各站水位平均情况的数值,计算螺山水位为Z时的螺山流量,由此将其转化成能够反映螺山站平均情况的综合Z—Q关系线图(12.3)。最后按裁弯前、裁弯后分时期推求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就能从中分析出螺山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规律。
(2)以下游顶托水位(流量)为参数的一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受下游顶托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除了与上游流量有关系,还与下游水位有关,即
式中:Q为流量,m3/s;Z设为设计断面水位,m;Z起为下游水位,m。
根据水力学中的抗阻模数不变的假说,与略去惯性项后的动力方程,可有
假定河段水流为恒定非均匀渐变流,将上式对水位积分得控制曲线方程
图12.3 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分析图
式中:Z上、Z下分别为河段上、下断面水位,m。
【例12.4】 在三峡水利枢纽设计中,采用宜昌站1956年综合单一水位—流量关系和沿程水位站的水位资料,按上式分段绘制控制曲线作为工作曲线。以葛洲坝坝前水位Z葛为起始水位,给定一组流量值Q,用工作曲线可推得三峡坝址处以葛洲坝坝前水位为参数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簇Q=f(Z三,Z葛)。
为了进一步检验推算的坝址水位流量关系线,还选用了葛洲坝蓄水后南津关至三斗坪间10个实测大断面,应用地形资料作控制曲线,推算出坝址水位—流量曲线簇,以之与应用水文资料拟定的水位—流量曲线簇作分析比较。由于70000m3/s以下的曲线部分,有可靠的实测资料作依据,该曲线簇具良好的计算精度。因而确定采用经检验修改后的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以葛洲坝坝前水位为参数的三斗坪水位—流量关系如图12.4所示。
图12.4 葛洲坝建库后三峡坝址水位流量关系
(3)顶托、涨落率改正法。顶托作用和河槽壅水作用使设计断面水位抬高,可对其进行顶托影响改正,方法是对各支流顶托流量进行加权处理,再与设计断面实测流量相加,以消除顶托影响。
式中:Qn为设计断面无顶托影响的流量,m3/s;Qm为设计断面的实测流量,m3/s;qi为下游河段各级支流相应顶托流量,m3/s;ki为各支流顶托系数;i为支流序数。
(4)起涨水位参数法。当发生连续多次洪峰时,水位—流量关系出现复式绳套,每次绳套的轴线逐渐左移,经涨落率改正、顶托改正的流量还不能完全反映水位—流量关系的这种特性。根据洪水过程的起涨水位为参数定线,能较好地反映中下游平原河流高水部分水位与流量的关系。图12.5为按洪水过程的起涨水位为参数所拟定的一组曲线簇。
图12.5 以起涨水位为参数的螺山水位—流量关系
12.4.1.4 受冲淤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拟定
河道冲淤变化的类型很多,从冲淤发生时间的持续性可分为经常性冲淤和偶然性冲淤;从冲淤前后纵横断面变化情况分为普遍冲淤(图12.6)和局部冲淤(图12.7);还有涨落水前后河道断面大体相近,而在洪水过程中发生冲淤,有的是涨冲落淤,有的则是涨淤落冲,冲淤数量往往随洪水地区来源、季节而不同,情况甚为复杂。在有实测资料的河段,各种冲淤条件的流量计算,视冲淤的条件不同,可用改正水位法、导向原断面法、临时曲线法等修正。
图12.6 普遍冲淤
图12.7 局部冲淤
一般而言,断面冲淤后,河床糙率及水面比降等水力因素如何变化,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基本方法就是利用实测水文资料,建立H—I1/2/n关系(图12.8),当冲刷后的断面和水力因子I1/2/n求出后,受冲刷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即可求得。
图12.8 某水文站H—I1/2/n关系图
有关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的文章
12.4.2.2利用河段上下游调查水位及水面线推求水位—流量关系天然河道的洪水大多数属于不稳定流,但最高洪水位出现时常有一个短瞬时间不涨不落的稳定状态,从而,洪峰流量的计算可近似地视为稳定流量以简化计算。水位—流量关系的拟定。......
2023-08-23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按其影响因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两类。一次洪水按涨落过程分别定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现为绳套形曲线。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利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由水位查求流量时,经常会遇到高水和低水部分的延长问题。......
2023-06-21
①曼宁公式延长法延长时,用上式计算流速,用实测大断面资料延长水位—面积关系曲线,从而达到延长水位—流量关系的目的。图12.10用曼宁公式延长高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用洪水痕迹辅助延长。......
2023-08-23
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绘制日平均流量(或水位)历时曲线。日平均流量历时曲线是反映流量年内分配的一种统计特性曲线,只表示年内大于或小于某一流量出现的持续历时,它不反映各流量出现的具体时间。表G1.4日平均流量历时曲线统计表图G1.4日平均流量历时曲线有了日平均流量历时曲线,就可求出超过某一流量的持续天数。日平均流量历时曲线也可以不取年为时段,而取某一时期如枯水期、灌溉期等绘制,此时总历时为所指定时期的总天数。......
2023-06-21
缺乏水文站观测资料时,应尽可能搜集历史洪水资料,作为计算的依据。若无流量资料,但能调查到多次历史洪水位,则可利用历史洪水位推求设计流量。当调查的历史洪水位处于洪水水面线有明显曲折的稳定非均匀流河段时,可按式试算水面线,推求历史洪水流量。当各次历史洪水流量不能在海森几率格纸上定出经验频率曲线时,可按以下方法推算设计流量。......
2023-11-20
实际流域下渗曲线推求:根据历史实测资料,求得每次洪水的总损失Ft及相应的降雨历时t。图9.6下渗累积曲线法扣损法示意图图9.7初损、后损法扣除示意图9.4.4.2初损后损法初损后损法是下渗曲线法的简化方法,它把实际下渗过程划分为初损和后损两个阶段。......
2023-08-23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和水厂等按最高日的平均时流量计算,即式中,Qh为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d为最高日设计流量;α为水厂自用水系数,取1.05~1.10;T为一级泵站或水厂每天工作时间(h/d),大、中水厂一般为24h连续运行,小水厂有时考虑8h或16h连续运行。2)水源地势较高时,靠重力输水至净水厂,处理后的清水加压输送给用户使用。......
2023-08-30
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合作与磋商为特点的东亚的一体化过程,孕育共有规范和规则,赋予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以意义,催生集体认同,改变地区内的角色结构,从而规定行为体的利益,塑造行为体的行为模式。以过程为主的地区多边主义通过规范的扩展和对主要国家的社会化,有助于维持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合作。缘于此,这一模式被称为过程主导的地区化模式。正因为如此,过程主导的社会化对于过程的重视超过对于即时结果的重视。......
2024-01-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