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讨论与结语

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讨论与结语

【摘要】:对暴雨组合的可能性及合理性,尚难从理论上得到充分论证。近数十年来,长江大型水电工程应用水文气象途径计算可能最大暴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详细分析暴雨的气象成因的基础上,不仅对常用的可能最大暴雨计算方法作了一定的改进提高,使之逐渐完善,并在实践中根据长江特点、资料条件和设计要求,总结了如暴雨组合、历史洪水模拟放大等应用于长历时、大面积可能最大暴雨推算的新方法,使可能最大暴雨计算工作推进了一步。

(1)基本资料是可能最大洪水计算的基础,我国水文气象站网密度极不平衡,西部地区不仅气象台站稀少,甚至雨量站点也严重不足,使天气分析和可能最大洪水计算有一定困难,所以需在我国西部地区增设水文站点(重点是雨量)和气象台站以适应西部开发的需要。随着遥感遥测和卫星通信的迅猛发展,水文气象信息技术有了明显进步,PMP计算方法应随之有新的进展。

(2)对于大面积长历时可能最大暴雨计算,暴雨组合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用相似替换或用连续性分析进行组合,组合序列构成、连续系列的长短、放大场次等各环节,大都根据统计规律和预报经验确定。对暴雨组合的可能性及合理性,尚难从理论上得到充分论证。因此,应在特大暴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组合放大方法的理论依据有所增强。

(3)水汽净输送法极大化处理,是采用代换中、低层流场、湿度场,只代换一层,而不改变其他层次,这样做是否与暴雨生成的机制合理协调,亦即代换调整后的大气结构能否产生特大暴雨,还有待用数值预报模式进行数值试验来进一步论证。

(4)目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极大化和可能最大暴雨时空分配都是从实测资料统计主要因子的最大值加以适当组合而得,所以,成果受资料条件的局限。随着实测资料的积累,成果会渐趋稳定。到底有多少年的资料可以使成果达到基本稳定,还需作一定的分析工作。

(5)我国的设计洪水规范,从实践中总结了采用“多种途径,综合比较,合理选用”设计洪水成果的原则,这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态度,对各种途径,按各自学科的理论和原理,独立运算。切不可相互参照,强求成果的“接近”和“一致”,抛开计算途径的数学物理基础,以至掩盖方法的根本缺陷,影响学科的发展。

近数十年来,长江大型水电工程应用水文气象途径计算可能最大暴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详细分析暴雨的气象成因的基础上,不仅对常用的可能最大暴雨计算方法作了一定的改进提高,使之逐渐完善,并在实践中根据长江特点、资料条件和设计要求,总结了如暴雨组合、历史洪水模拟放大等应用于长历时、大面积可能最大暴雨推算的新方法,使可能最大暴雨计算工作推进了一步。然而从成因途径计算设计洪水工作开展较晚,推求可能最大暴雨的理论还不坚实,方法也不够完善,极大化处理尚有较大的经验性,并受资料条件局限,致使计算成果有一定的变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理气候和水文条件千差万别,流域面积大小不一,规划设计要求也不尽一致,因此,要使可能最大暴雨的计算方法具有中国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重视水文气象理论研究,又应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研发在我国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