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输入水文分析计算,适用于单输出系统

多输入水文分析计算,适用于单输出系统

【摘要】:图9.15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示意图系统模型的任务就是利用水文资料,确定2个流量输入与1个雨量输入相应于流域出口O的响应函数,即不同输入地点的瞬时单位输入在出口形成的输出过程线。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及长办汇流曲线计算。利用率定期内5个输入与宜昌流量输出的对应系列,求定各输入的响应函数。表9.6五个输入的响应函数表①增益因子即响应函数纵标之和。

一个实际流域常由若干支流组成,支流上有时有水文站,有时没有。支流水文站与流域出口间常有区间面积,其间可能只有雨量站。如图9.15所示。A、B为水文站,A、B以下至流域出口O为区间面积C,这就是3个输入(A、B两个流量输入与C雨量输入)与单输出O的系统。

图9.15 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示意图

系统模型的任务就是利用水文资料,确定2个流量输入与1个雨量输入相应于流域出口O的响应函数,即不同输入地点的瞬时单位输入(脉冲函数)在出口形成的输出过程(响应过程)线。用它计算流量与单位线法相同,所不同的在于单位线的面积等于1个单位净雨,或100%,无负值,有一个单峰,响应函数则设有这样的限制。

(1)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设hi为响应函数,i、Q代表输入与输出,按单位线计算方法有

式中:L为响应函数,称为记忆长度,用矩阵表示,并考虑噪声项Vi

式中:Q为(n×l)输出向量;I为(n×L)输入系列矩阵;H为(L×l)响应函数向量;V为(n×l)观测噪声向量。

式(9.52)的离差平方和

式(9.55)的最小二乘估计值为

式(9.56)展开式如下

(3)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应用说明。

1)响应函数的率定期。为求得较稳定的响应函数,次洪水的场次最好在15场以上,并尽可能挑选不同年份的大洪水,以使率定的响应函数能充分反映不同水文年内的洪水特征。2)数据准备。当根据流域大小及设计要求选定计算时段长Δt(小时或日)后,按照各场雨洪过程,分别确定各自的数据采集时段个数(从起涨至消退,到再次起涨值左右),然后按时段长摘取输入与输出的时段值。输入与输出的时段个数对于同场雨洪资料必须相等(不同场次的雨洪资料,Δt必须相等,时段个数可以不等)。在计算机上建立输入/输出数据文件。为计算方便,可将不同场次的输入与输出分别串接成两个文件。洪水场次没有先后之别,但对每场洪水,输入与输出必须对应,且每场雨洪的不同输入次序应当一样。输入先后次序可以任定,但一经确定,则对每场洪水都必须作相同的次序安排。

图9.16 长江三峡区间示意图

3)输入与输出的单位。由于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数学基础是多元回归,因此,对于输入与输出的单位不要求一致,例如当输出单位采用m3/s时,输入单位可以同是m3/s,亦可既有m3/s,也有mm,即输入可以用流量,也可同时用流量和雨量(雨量可以是毛雨量亦可以是净雨量)。但一旦响应函数确定后,在利用响应函数推算流域出口流量时,则输入量单位必须与率定时采用的量相一致。例如,率定时采用2个流量、1个雨量作输入,应用时也必须是2个流量、1个雨量,而且要对应。

4)输入无需作面积加权。当输入用雨量时,它代表的是一个笼统的区间,如图9.16所示长江三峡区间中的第(3)区,在率定时,可直接将第(3)区内的面雨量当作输入,而不必用(3)区的面积加权,将雨量变成流量。

【例9.3】 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及长办汇流曲线计算。

三峡区间自干流寸滩到宜昌共55907km2,其中含较大支流乌江。本例研制的范围如图9.16所示,这是一个既有流量输入又有雨量输入的系统,流量输入有寸滩、武隆,雨量输入有1、2、3三个子区间的面平均雨量。

率定期为1972~1977年6年,验证期为1978~1979年两年,1978年过程如图9.17所示,计算时段为1日。利用率定期内5个输入与宜昌流量输出的对应系列,求定各输入的响应函数。

五个输入的响应函数列于表9.6。

表9.6 五个输入的响应函数表

① 增益因子即响应函数纵标之和。

图9.17 实测与计算过程线(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