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文分析计算:产流量计算

水文分析计算:产流量计算

【摘要】:9.4.2.2流域蒸散发能力的确定流域蒸散发能力指的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流域日总蒸散发量。

降雨开始时流域下垫面的干湿情况,直接影响本次降水产生的径流量大小。流域的干湿程度常用前期影响雨量Pa或流域蓄水量W表示。

降雨量P减去相应的流域损失量If即为产流量(深)R,等于用流域出口处扣除基流后的流量过程线计算的洪水径流量除以流域面积

为了确定一次设计暴雨的产流量,需对实测资料的产流量进行分析,寻求产流量随降雨量、降雨强度或降雨历时、前期影响雨量等因素变化的规律。

9.4.2.1 前期影响雨量Pa

流域下垫面包气带土壤含水量受资料条件影响,直接计算非常困难,用间接方法表示土壤含水量的指标为前期影响雨量Pa

计算Pa需考虑的天数,可根据消退系数的大小,采用15~30天左右。

若流域没有降雨~径流关系;或流域较大时,一次降雨产生的径流不能在一日内流完,因而求不到Rt。这时可以采用下列水量平衡方程

式中:Pa,t、Pa,0分别为本次降雨始末的前期影响量,mm;P、R分别为本次降雨及相应的径流深,mm;E为本次降雨过程中的蒸散发量,mm。

9.4.2.2 流域蒸散发能力(Em)的确定

流域蒸散发能力指的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流域日总蒸散发量。一般可采用E—601蒸发皿观测值作为流域蒸散发能力的近似值。若蒸发皿的类型不同,则需用蒸发皿折算系数乘以蒸发皿观测值,即得流域蒸发能力的近似值。

9.4.2.3 流域最大蓄水量(Im)确定

流域最大蓄水量包括植物截留、填洼以及包气带或影响土层的蓄水容量。相当于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的差值,田间持水量是指重力排水结束后的土壤含水量。一般土壤的田间持水量约为20%~30%,凋萎系数为2%~5%。Im是流域综合平均指标,一般直接根据水文资料分析确定,条件为前期久晴不雨,本次全流域降雨量和雨强均较大,但不产流或产流量较小的降雨和径流资料,按下列水量平衡方程计算

式中:P为降水量,mm;Im流域最大蓄水量,mm;R为降雨量P产生的径流总量,包括地面径流、表层径流和浅层地下径流,mm;fc为稳定下渗率,mm/h;tc为稳渗历时,h;E为雨期蒸发量,mm。

在包气带较薄的蓄满产流地区,fctc值作为地下径流排出,包括在径流总量R值中,此时式中该项为零。在包气带较厚的非饱和产流地区,fctc值向影响土层以下的深层排出,不包括在本次径流总量中,此时式(9.6)中的fctc要进行估算。

一个流域的最大蓄水量是反映该流域蓄水能力的基本特征,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验表明Im一般为80~120mm,例如:广东省为95~100mm,福建省为100~130mm,湖北省为70~110mm,陕西省为55~100mm,黑龙江省为140mm等。

9.4.2.4 消退系数(K)的确定

流域蒸散发量一方面取决于蒸散发能力,一方面取决于供水条件,即流域蓄水量的大小。一般地,流域蒸散发量E与流域蒸散发能力Em成正比,因此,有下列关系

消退系数K为流域综合平均指标,可每月取一个近似平均值。

由式可见,K同Im有关,即选用的Im大时,相应K也大,Im小时,K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