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客地的正统佛教在江西一隅和福建一隅的影响

客地的正统佛教在江西一隅和福建一隅的影响

【摘要】:作为江西一隅的赣南,作为福建一隅的闽西,正统佛教特别是禅宗也有相当的影响。这些唐宋时期的僧人,或是影响巨大的禅宗宗师,或是带有密宗色彩的高僧,他们在世时客家民系可能还没有形成,但他们在赣南的活动,自然为客家民系形成后赣南的正统佛教奠定了基础。闽西客家的正统佛教也有一定的地位。佛教其他派别在闽西客地也占有一席之地。郡城内的天王堂,“唐天宝初,令州郡于城北隅置毗沙门天王像,又置之佛刹”。

隋唐五代时期,江西和福建都是佛教的重镇,尤其是禅宗的重镇。作为江西一隅的赣南,作为福建一隅的闽西,正统佛教特别是禅宗也有相当的影响。例如禅宗南岳怀让系的重要代表、洪州禅的创立者马祖道一,就曾在赣州城北龚公山弘传禅法,其时“学者云集,如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五台邓隐峰、襄州庞居士、灵照女等,皆入室弟子。今龚公山相传有邓隐峰松、庞居士竹、灵照女莲,皆当时遗迹[38]。与白居易相善的韬光禅师,亦曾游赣,“驻锡于水东修吉寺”;智藏的再传弟子法通,居开元寺,“将复智藏旧建之所于龚公山,默念观音,不食累日,精感山灵,灵泉涌出,远近窿者、病者辄蠲,获施甚广”[39]。这些唐宋时期的僧人,或是影响巨大的禅宗宗师,或是带有密宗色彩的高僧,他们在世时客家民系可能还没有形成,但他们在赣南的活动,自然为客家民系形成后赣南的正统佛教奠定了基础。

闽西客家的正统佛教也有一定的地位。如宋代汀州郡城的开元禅寺、报恩光孝禅寺、长汀县的东禅院、南山同庆禅院,宁化县的宝池禅院、中兴禅院,上杭县的禅林院、武平县的太平兴国禅院、清流县的灵山禅院等,应该都是比较正规的禅宗寺院。[40]闽西客家出身的禅僧也不少,如庐山罗汉院小南禅师,“名系南,张姓,长汀县人。初住云居,继嗣法罗汉,诸方以‘小南’呼之,有语录行于世”。与好佛的文人有交往,受到大文豪黄庭坚的推崇,圆寂后黄庭坚为之作颂、铭塔,应是一位佛学修养很深的禅僧。[41]又如僧了证,武平县人,俗姓钟,“年十九,礼禅果院僧道松寿,且亟游诸方。一日,遇崇首座者,机缘相契,以黄龙三关语勘之”。两人用机锋一问一答,终于得到僧崇的认可,“一坐十年,后崇驻锡常之东禅,证与之分座说法,学者宗仰”[42]。这位了证显然是一位修养很深的临济宗黄龙派禅师。

佛教其他派别在闽西客地也占有一席之地。汀州郡城内的龙兴尼寺,“初有弥陀、弥勒、观音、地藏等院错置处其间”。这座尼寺与武平县的弥勒庵,应属于净土宗。郡城内的天王堂,“唐天宝初,令州郡于城北隅置毗沙门天王像,又置之佛刹”。长汀县的感应天王院,“因天宝间有旨立毗沙门天王像,遂创院以名。宋朝政和间……移经像置于此”[43]。还有上杭县的天王院,“石刻五百一十八尊罗汉之像”[44]。毗沙门天王是密宗崇奉的神祇,罗汉刻像五百一十八尊与通常的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不同,由此显示这几座天王院与一般显教寺院有异,大概都属于密教寺院,起码是带有浓厚的密教色彩。而宁化县的华严院,从名称来看,很可能属于华严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