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从基本住区向赣西北的迁徙,其背景与向四川迁徙大体是一致的。接受移民的县份,以修水和铜鼓两县为主。为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知州班衣锦奉旨向闽、广及赣南发出招帖,以减轻租税、垫给牛种等优惠条件,吸引各地乡民前来垦荒。......
2023-08-23
客地山林多,竹木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充足,以竹木为原料、以水力为动力的造纸业很早就发展起来。赣南、闽西都以产纸闻名。赣南“纸出兴国竹管洞等处。洁白细嫩者曰竹纸,白而长大者曰连四纸,质韧而色黯者曰棉纸”[59]。闽西造纸更有传统,南宋成书的《临汀志》已记载汀州产纸[60],但其时产量不多,工艺也粗糙。明嘉靖间,造纸工艺有了很大改进,造纸业才得到较大发展。[61]“竹穰、楮皮、薄藤、厚藤,凡柔韧者皆可造”,而竹纸最出名,乾隆《汀州府志》称“多出连城和归化”[62],可能其时竹纸的主要产地在连城和归化二县,但据民国《长汀县志》记载,“邑人赁山栽竹,设槽造纸,为汀产之最”[63]。说明长汀县后来居上,清末民国时期已成为闽西竹纸最享盛誉之地。据今人研究,“长汀县全境幅员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利于竹木生产,用毛竹造纸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尤其在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之后,生料纸如玉扣纸、毛边纸等畅销国内外。长汀县传统的产纸区可分内山、外山、西路、南路四区。内山、外山位于汀西北,地质多属石骨,竹笋较小而坚实,纤维细嫩,水质清澈,所产之纸张片匀净,优质玉扣纸往往出自该地带。而西路、南路,土质较松,竹瓤薄,竹纤维粗,水含杂质较多,出产纸张,纸质较差”[64]。
汀人造纸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程式,民国《长汀县志》概括为:“截竹置窖中,用石灰水浸数十日,竹软则去皮,取其瓤踏融。另澂水中,以帘盛液而造之。有大小二种。大者曰干边,又曰毛边。其料有生有熟。又可以造色纸。小者曰斗方,曰花笺。”[65]具体来说,汀州传统手工造纸的生产环节大体如下:
1.准备造纸生产设备和工具
(1)建造做纸的工场,叫做纸槽;
(2)修建腌制竹麻的水池,叫做湖塘;
(3)准备修山刀、棕衣、帘床、纸帘、焙刷、截刀等60余种小样工具。
2.备料阶段:首先得备足石灰,其次是开山砍竹麻,第三是削竹麻,第四是腌制竹麻,第五是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黄麻、桐油、黄豆、鸡蛋、煤油、生油、大小线、胶汁、棕皮、生漆、胡丝等。
3.造纸阶段
(1)择吉开张,祭祀蔡伦祖师;
(2)剥竹麻;
(3)踏竹麻;
(4)抄纸;
(5)焙纸。[66]
在长汀、连城、归化等地,随着造纸业的兴盛,很多人被卷进造纸业中,稍有资本者成为槽户,没有资本或资本不足者就被雇用当纸工。一般一个纸槽须雇用纸工10人。以玉扣纸的著名产地长汀张地村为例,在造纸最繁忙的季节,全体村民都被卷进了造纸的流程中,“有时纸工的家属也动员起来帮工,四五岁的孩童可担任剥料,妇女可担任挑料等工作。当季节来临之时,整个张地村(生产玉扣纸最好的一个村子)好比一个手工造纸的大工场”[67]。
晚清至民国初年,汀州各县造纸业收入之高,卷进造纸手工业的劳力之多,在各行业中应称第一。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长汀县“造纸工人数以万计,汀籍纸工遍及赣南、闽西北等地,以明溪、将乐、顺昌三县最多”[68]。
有关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研究的文章
客家人从基本住区向赣西北的迁徙,其背景与向四川迁徙大体是一致的。接受移民的县份,以修水和铜鼓两县为主。为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知州班衣锦奉旨向闽、广及赣南发出招帖,以减轻租税、垫给牛种等优惠条件,吸引各地乡民前来垦荒。......
2023-08-23
先说第一个问题:客家到底有没有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或社会风气?非耕即读、耕读传家,倒很可能形成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福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龙岩和三明,所以上述情况也是客家人比沿海地区居民更崇文重教的一个最近的例证。当然,我们说客家人确有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还要从更长的时间段及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层面去探讨。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客家人具有崇文重教风气的明证。......
2023-08-23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宋元之际畲民的分布状况,以及元廷安置降附畲民的措施。钟大明之众应为畲民,已如前论,因而可断畲族势力已达惠州。处州等浙南“山寇”之起,乃由“闽寇犯处州”引发,“闽寇”也应是畲民,盖即黄华起事时见到的建宁畲民向浙南的发展。这些畲民的分布,虽不能确定具体的地点,但不外乎是武夷山两侧及福建西南部、南部的玳瑁山、博平岭、大芹山等山脉的山麓。......
2023-08-23
元代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的发展壮大,还得益于“汉人”或“汉民”的大量南迁,以及调戍闽粤赣边的淮军就地复员入籍。这两部分人的融入,对于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帮助最大,福佬民系次之。如前所述,这里所谓“汉人”“汉民”是旧金国境内的民众。宋元之际兵燹造成的人民死亡和流离,是空前的。粤之土人,称该地之人为客;该地之人,也自称为客人。......
2023-08-23
莘七娘又称“圣七娘”,是流行于旧时汀州北部明溪、清流、宁化、长汀一带的女神。原先的墓前旧室,则被称为祖庙。其实闽西客家地区另有一个圣七娘,又称“五道圣七娘”,或灵顺夫人,在五代王闽永隆间创封,北宋景德中与无境王、灵祐将军合为一庙,绍圣间重修,崇宁间赐庙额,后各坊皆有庙食。但同属于闽西客家民间信仰的女神这一点则是一致的。其时闽西和粤东社会动乱不断,江宽山弃儒学武,练就一身好武艺。......
2023-08-23
但后来又加上了保佑妇女早生贵子,保障合坊村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家宅平安、身体健康等神功,成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花神花神是赣南客家人的生育之神,受到青年男女特别是年轻妇女的虔诚祀奉。瑞金县城南乌仙山上的花神庙,供奉的是约一米高的一男一女两个菩萨,分别叫花公和花母。或许赣南民间把历史人物成神的康王与某位或某些杂有密宗色彩的神祇混为一谈,塑造出好色的二康王形象。......
2023-08-23
关于客家山歌的特点,可从文学、音乐和演唱方式三个方面加以认识。从内容来看,客家山歌乃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面镜子,举凡劳动生活、婚姻爱情、人生遭际、戏谑娱乐、革命运动等,都在客家山歌中得到反映。但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最重要的无疑是爱情山歌。那些脍炙人口的客家山歌名篇,基本上是歌唱爱情的。兹以闽西客家山歌为主,对客家男女恋爱各个阶段、各种情状的山歌作一巡礼。......
2023-08-23
至此,笔者的客家源流融合说趋于成熟,这样的观点,将作为本书论述客家源流的主导思想。关于客家来源的理论问题既明,现在可以讨论客家民系的界定了。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995年我在《客家源流新探》一书中给出的客家界定:“客家”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种族的概念。另外,从逻辑上说,首先必须明确“民系”的含义,然后才谈得上“客家民系”的界定。......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