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客家传统产业:以山地耕作为基调的核心产业

客家传统产业:以山地耕作为基调的核心产业

【摘要】:以客家基本住区为例,其赣南、闽西和粤东三片,都是层峦叠嶂的山区。赣南南限五岭,东阻武夷,西倚罗霄,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83%[3],有“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道亭”之称。多山的环境,不便的交通,决定了客家人的传统经济类型只能是山地农业,也决定了作为山民的客家人,比起平原地区的人群,在农耕方面必然付出多而回报少。本章对客家传统产业略作考述。

客家人与山有不解之缘。客家人的住区,无论是在客家基本住地的赣闽粤交界区域,还是从基本住地外迁至四川、台湾、广西、浙南等地的住区,基本上是山地或丘陵,所以俗话说,“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客家语言学者罗肇锦甚至认为,客家之“客”,本义就是山的意思。

以客家基本住区为例,其赣南、闽西和粤东三片,都是层峦叠嶂的山区。具体而言,闽西“境内武夷山脉南段、玳瑁山、博平岭等山岭沿东北—西南走向,大体呈平行分布,控制全市地势”。地貌类型按形态来分,可划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地四类。“低山、中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8.55%”[1],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临汀志》形容汀州“环境皆山也”,“崇岗复岭,深溪窈谷”,其州城则是“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2]赣南与粤东梅州的情况也大体类似。赣南南限五岭,东阻武夷,西倚罗霄,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83%[3],有“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道亭”之称。所谓一分田,也是万山环抱中的河谷盆地,一分道亭则是驿站、茶亭。粤东的梅州“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和石灰岩六大岩系构成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全市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左右;平原面积占13.7%;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4]

多山的环境,不便的交通,决定了客家人的传统经济类型只能是山地农业,也决定了作为山民的客家人,比起平原地区的人群,在农耕方面必然付出多而回报少。但是山区有丰富的森林、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又是造物主对客家山民的恩赐,客家人因而在狩猎和坑冶业方面特别发达,以山林资源为基础的手工业和副业也有一定的地位;而一向不发达的商业,只是在明清时期才出现一定的进步,且仍带有山区特色。所有这一切,对于客家人的物质文化面貌和精神文化面貌都有至深且巨的作用和影响。本章对客家传统产业略作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