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又常将三山国王庙作为客家人的标志,尹章义《台湾客家史研究》第三篇第三节“福佬、客家的对立与三山国王庙的兴衰”即以此把参与兴建新庄三山国王庙的潮籍移民都视为“客属潮州移民”。明乎此,我们把三山国王庙及三山国王信仰作为当今粤籍客家人的文化标志之一是可以的,但若把三山国王庙作为追寻和判断早期移台的潮州移民的族群属性,即所谓“客家索引”,却难免会出现差错。......
2023-08-23
以前不少人印象中台湾的漳州籍移民都是福佬人,那是因为不了解漳州属下南靖、平和、云霄、诏安诸县西部山区乡镇多为客家人聚居区,而这些乡镇向台湾移民的人数在台湾的漳籍移民中占了很高的比例。现在台湾客家史的研究者似乎产生了另一种偏向,盲目地把漳籍移民都称为客家人。
举几个显著的例子。尹章义《台湾客家史研究》六,标题为《潮、汀客与台北五股的开发》,第六节“众多小垦户”下第二条列“张华日(漳州平和县人)”,第八节“五股的客家家族”下第二条又列“平和张氏”,讲的还是张华日家族。显然,作者是把平和张华日家族作为客家人看待的。但平和县并不是一个纯客家县份,该县多数乡镇居民还是福佬人,只有西部的长乐、九峰和西南部的大溪镇有较大比例的客家人。据尹章义书中提供的资料,张华日祖籍平和县(书中误作正和县,应是排印之误)庵仔岭庵坑[60]。查《平和县地名录》[61],安厚镇有安坑、庵仔下自然村,并有庵坪山;九峰镇复兴行政村下有庵坑仔自然村,平等行政村下有庵坑自然村。如果张华日家族的原乡是九峰镇平等行政村庵坑自然村,那倒可能是属于客家,因为其地接近广东饶平,是被称为“死客”的客家聚居区。要是张华日的老家是九峰镇复兴行政村下的庵坑仔自然村,或是安厚镇的安坑自然村(安坑与庵坑同音,其附近又有“庵仔下”,与庵仔岭相近),那张家就可能是福佬人。总之,因为找不到一个与所谓“庵仔岭庵坑”完全相同的地方,张华日家族的族群属性很难贸然断定。况且,“庵仔岭”的叫法,带有福佬人命名的色彩,其家族又将女性祖先称为“祖妈”,也是福佬人叫法[62],而不是客家人惯用的“女哀太”或“祖婆”之称,使我们更不敢轻易断定张家为客家人。
尹章义书第八节“五股的客家家族”所列另两个家族是南靖许氏和漳浦林氏。许氏祖籍漳州府南靖县马坪。据台湾许朝更编《洲子许姓族谱》(自印本,出版年月不详),南靖太始祖若公,字子顺,“为漳南列十三世猷公之子。因南靖兵革,乃徙迁龙溪徐翔,由徐翔转居田源,田源即是漳州府南靖县马坪之称”。[63]查南靖地名,唯南坑镇有一外马坪村,乃福佬人住区。南靖县客家人比较集中的书洋、梅林二镇,俱无叫田源或马坪的村子。那么,要断定这支许氏为客家人,缺乏有力的证据。
至于漳浦林氏,其世祖号大卿公,宋元丰时莆田人,由“岁进士升授朝义大夫,由兴化莆田开基”,与其兄“择居浦(漳浦)之南曰山仔”。[64]漳浦县是一个纯福佬人聚居的县份,这支林氏由莆田徙居漳浦,可谓与客家没有丝毫渊源关系。其开基台湾祖林志道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卒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清初“因海氛不靖,勘界命迁族流离,伊祖播越东宁,住大穆降……后同迁居安定里羡仔林……后迁于铁线桥保八老爷庄”[65]。大穆降即平埔族大目降社,在今台南县新化镇,铁线桥保八老爷庄即今台南县柳营镇。从林氏开台祖迁居台湾的经历,也看不出与客家移民有任何的瓜葛,倒是与漳州福佬人的迁台情形雷同。林志道的孙子林作哲后来迁居淡水河流域,与胡焯猷、胡习隆合组“胡林隆”垦号,这才与客家人发生关系。但客家人与福佬人合组垦号也是常见的现象,很难据此就说林作哲已经转化为客家人了。
有关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研究的文章
台湾学者又常将三山国王庙作为客家人的标志,尹章义《台湾客家史研究》第三篇第三节“福佬、客家的对立与三山国王庙的兴衰”即以此把参与兴建新庄三山国王庙的潮籍移民都视为“客属潮州移民”。明乎此,我们把三山国王庙及三山国王信仰作为当今粤籍客家人的文化标志之一是可以的,但若把三山国王庙作为追寻和判断早期移台的潮州移民的族群属性,即所谓“客家索引”,却难免会出现差错。......
2023-08-23
现据曹树基和本人的调查,对当年客家人向浙南山区的迁徙情况及当今浙南客家人的分布现状和文化承传情况作一概述。当然,闽粤客家移民迁入浙南的高潮毕竟是在战乱过后的康雍乾诸朝。总的来说,清代前期闽赣客家人对浙江山区的移民是同时期客家移民大潮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乾隆四十一年,浙南山区的客家人及其后裔大约有23万。我本人在浙南的调查,不但证实了曹树基结论之可信,在移民动因、移民形式和土客关系等方面也有若干新发现。......
2023-08-23
关于“客家”称谓正式出现的问题,包括出现的背景,出现的时间,出现的地域,是学术界的一个老问题,而近年来讨论得尤为热烈。[71]刘丽川在上述曾、刘二位的观点发表之后,对客家称谓出现的背景、地域和时间作了系统的论述。有了这一条史料,我们把前引《永安县志》和《长宁县志》记载中“客家”称谓出现的时间,理解为明末甚至更早,应是没有问题的。......
2023-08-23
客家移民入垦台湾的地区,初期高屏溪东岸近山的平原和丘陵是最大的据点,此外南部的高雄、台南、嘉义等地,中部的彰化、云林、台中一带,北部的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地区,都遍满客家移民的足迹。乾隆之后,由于拓垦的延伸和在岛内二次移民等原因,台湾客家人的分布格局又有变化。至此,整个桃、竹、苗地区成为台湾客家人的最大居住地。族群包括闽南人、客家人、外省籍、原住民,而以闽、客人口最多且比例相当。......
2023-08-23
至此,笔者的客家源流融合说趋于成熟,这样的观点,将作为本书论述客家源流的主导思想。关于客家来源的理论问题既明,现在可以讨论客家民系的界定了。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995年我在《客家源流新探》一书中给出的客家界定:“客家”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种族的概念。另外,从逻辑上说,首先必须明确“民系”的含义,然后才谈得上“客家民系”的界定。......
2023-08-23
在诸多地域文化中,客家文化属于什么类型?这是当前客家文化研究中又一个热门话题。要之,把客家文化认定为移民文化,是基于以下两个要素:一是客家民系由中原移民南迁而形成,二是客家民系的文化保留了许多中原文化的因素,是中原文化的延续。基于这样的理解,对于客家文化的母体也应有新的认识。历史上中原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固然是客家文化的母体,原本就植根在赣闽粤交界区域的“土著”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母体。......
2023-08-23
客家人迁台的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叶。[2]据此看来,客家人到台湾活动的时间并不比闽南人迟,反而可能早于闽南人到达台湾。这一时期正是漳、潮海上武装集团活动猖獗、往来台湾频繁的时期。客家人在此期汉族移民总数中的比例,文献无证,无法确知。但当时虽有海禁,却并无特别歧视客家人迁台的律令。在明郑时代,又有一批客家人随着郑成功东征而移居台湾,比较大宗者一是刘国轩的部属,一是闽南万礼集团的成员。......
2023-08-23
其根据,主要是认为客家山歌的成型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同步,因而花大力气论证客家民系形成于明末清初,以此为客家山歌成型于明末清初说奠定理论基础。把粤东梅州看作客家民系形成以来就一直是客家中心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从这个故事也可看出,创造赣南客家山歌的主体是土著的赣州人民,洗衣妇就是其杰出代表。......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