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赣巡抚设立及客家民系与文化研究

南赣巡抚设立及客家民系与文化研究

【摘要】:南赣巡抚一职就这样设立了。南赣巡抚管辖湘、赣、闽、粤四省八府一州。根据弘治“敕谕”,南赣巡抚多在南、赣二府住扎,后来的实践则是巡抚衙门设在赣州,因而赣州成为镇压暴乱的指挥中心,同时也是湘赣闽粤边区的政治中心。[61]南赣巡抚设立后,能够集中军政大权,对统一指挥镇压湘赣闽粤交界区域的“造反”事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首任南赣巡抚金泽到任后,利用手中的大权,调兵遣将,集中力量,一举平息了闽西暴乱。

湘、赣、闽、粤四省毗连区域的严重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至明代中叶发展得更加尖锐而错综复杂:严重灾荒和明廷的苛征重敛导致民不聊生,逼得百姓铤而走险;从广东方面流入赣南的輋民,与土著争地争山林水利,激化了畲汉矛盾;赣闽粤边范围内已开发成熟地区的百姓向更偏远荒凉山区的迁移,则加剧了新旧居民间的族群矛盾。统治者对于这一区域的复杂社会问题亦有所认识,嘉靖三十四年(1555)南赣巡抚谈恺等辑的《虔台续志》,扼要记述了此一区域的复杂自然环境和社会民情:

赣州府 宦途言江西诸郡,率曰赣难治也……其弗率者,负固之顽民;健讼者,邻封之逋逃也。属县……险巢深穴,群盗潜伏时发,未必饥寒困逼之。 [49]

南安府 南安为赣上流,南扼交广,西距湖湘……其山峦环丽,溪水清澈……崇义(县)则前时茶寮、桶冈群盗渊薮也……郡当岭广之冲,县小而役重,驿使络绎,水陆俱烦。[50]

南雄府 庾岭又名梅岭,南雄倚其麓……岭巅行旅,担夫奔突……鼓柝一弛,未免有赭衣载道之虞……农多卤莽,虚税荒亩唯多。所以劝其勤而正以法者,在守令焉。[51]

韶州府 其界落坞迳之间。盘瓠之种,苻泽之徒,为兔穴猴群,颠越猖獗。浈江下流……水寇侦逐,行劫泊舟。隘守哨船,所当慎也。[52]

潮州府 潮在东粤,别为一区,与汀、漳接壤……揭阳、惠来以海寇为虞,程乡(今梅州)、大埔以山寇为虞。[53]

惠州府 惠届五岭东南,负山面海……盗贼之警,以和平(县)为赣、桂、汀、漳之界,乃大帽山、岑冈地也,挂坑障、香炉峰、看牛坪皆比近,故延蔓相及耳。然惠皆良民耶?徭僮淆焉,鱼蛋伏焉,逋亡集焉,盗所由出也……道舍村墅,持农器装商服者,或伺变改面……可保其不为盗乎!防乎其防,尚有赖矣。[54]

汀州府 汀与漳于闽,间以岭峤……上杭武断剽悍为梗,镇以宪司,分以永定……盐场铁冶,虽为民利,亦为民害。浮税客户,每滋吏病。群丑无故屯聚如蜂蚁,兵至就杀如鸡豚矣。[55]

漳州府 漳为海徼……奈何弄兵暴肆,苦于外攘;珥笔横行,烦于内讧,而相与襄匡无宁时也。[56]

郴 州 郴当荆湖裔地……叠巉深林,徭僮逋逃,蟠结隐伏,官军哨守之所,亦周以严。其老虎、象牙、热水、蓑衣、三江口诸峒,无事皆良民也,误相蠢动,罔弗殄灭矣。岂曰万山之中,而可外王化哉。[57]

上述八府一州,都潜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赋税繁苛而不均,造成大量的虚税荒亩,浮逃客户;吏治败坏,使得狱讼横行;盘瓠之种、瑶、僮、蜑错杂,民族矛盾冲突激烈,加以山深地险,溪峒纠结,民风强梗,所以时常爆发“山寇”“海盗”之乱,相互鼓煽影响,对于封建统治造成极大的挑战。

大约自明宪宗成化以来,这些地区的造反事件越来越频繁,规模也有日渐扩大之势,每每迫使朝廷派大军征剿。弘治八年(1495),上杭来苏里贼首刘廷用、张敏、陈宗寿等聚众,攻江西瑞金、会昌、宁都,转掠广东程乡等县。鉴于湘、赣、闽、粤四省交界之区统治力量薄弱,有关府县办案难于协调,造反者利用这一特点,往来流窜。难以剿捕的情况,令朝廷痛下决心,敕命“升广东左布政使金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节制江西、广东、湖广、福建四省,统辖汀、赣、潮、桂等八府地方,俾专镇于江西赣州,比照梧州中制事例,以抚捕之”[58]。南赣巡抚一职就这样设立了。

南赣巡抚管辖湘、赣、闽、粤四省八府一州。据《虔台续志》和《重修虔台志》,朝廷颁给首任南赣巡抚金泽的“敕谕”曰:

江西南安、赣州、建昌,福建汀州,广东潮州、惠州、南雄、韶州各府,湖广郴州地方交界去处,盗贼生发,事无统属,难于缉捕……特命尔通行巡抚江西并各府州县交界地方……各省兵备、守备等官俱听节制调度,尔多在南赣二府住扎,往来巡视……弘治八年。[59]

这里提到的八府一州为江西的赣州、南安、建昌三府,福建的汀州府,广东的潮州、惠州、南雄、韶州四府,湖广的郴州,始设南赣巡抚的时间为弘治八年(1495)。其后直至清康熙三年(1664),南赣巡抚才被省并,南安、赣州由江西巡抚兼辖[60],共存169年。169年间,南赣巡抚间有废罢,旋即复设,辖地亦曾因时势的变迁而有所调整,但通常所辖,在江西省去建昌府,在福建多出漳州府,仍为湘、赣、闽、粤四省八府一州地方。上述《虔台续志》和《重修虔台志》,即以此八府一州辖境进行编纂。根据弘治“敕谕”,南赣巡抚多在南、赣二府住扎,后来的实践则是巡抚衙门设在赣州,因而赣州成为镇压暴乱的指挥中心,同时也是湘赣闽粤边区的政治中心。

南赣巡抚的主要职责是剿寇,所以有时兼有提督衔,但地方行政、财赋和社会治安、教化乃至六品以下官员的奖罚任免,都属其职责范围。这些职权,在弘治“敕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严督所属,操练军兵,修理城池,抚按军民,捕灭盗贼,祛除奸贪。凡事干贼情、军马、钱粮等项,与镇守太监董让协和计议而行。各省兵备、守备等官俱听节制调度。尔多在南、赣二府住扎,往来巡视。但有盗贼,即便设法剿捕……凡遇饥荒,设法赈济。城池圮塞,即行筑浚。军器或有损坏,量宜修备。司卫府县官员中,廉能公勤、政务颇举者,量加奖劝;其有隐蔽贼情,退缩不捕,及贪酷不才者,除文职五品以上,及军职具奏区处,六品以下尔即拿问……事有便于军民地方者,悉听尔便宜处置。[61]

南赣巡抚设立后,能够集中军政大权,对统一指挥镇压湘赣闽粤交界区域的“造反”事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当然,由于各任南赣巡抚的政治军事素养不同,所采取的对付“寇盗”的措施不同,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大不一样。例如,首任南赣巡抚金泽到任后,利用手中的大权,调兵遣将,集中力量,一举平息了闽西暴乱。但他的善后措施很简单,只是“具奏每县添设巡捕主簿一员,职专捕盗”[62]。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贼”甫平,一“贼”又起,赣闽粤边的民变事件,依然此起彼伏。

正德二年(1507),程乡(今梅县)人李四子等,又揭起了造反的大旗,目标直指地主富豪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他们攻取富豪的谷仓,“平粜稻谷”,闽粤边界的穷苦弟兄“闻风猬起”,邻境福建武平县岩前里的群众领袖陈裕首先响应,义军发展到二十营寨,转战五年,朝廷动用三省官军,才把这次造反镇压下去。但几年后其余部“岩前(原文为“泉”,误)孽寇刘隆等复炽”,与詹师富领导的义军相呼应。[63]

正德七年(1512),武平县挂坑等处贼首吴显智、曾惟茂聚众劫杀,“势甚猖獗”。守将调民兵攻战,取得一定成功。“渠魁授首,余党逃遁”,但民兵首领恃胜长驱深入,“不意贼兵伏起,遂为肢解,死于寇难”,可见民兵方面是先胜而终败。[64]

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寇首”是詹师富,他是大帽山反抗斗争的主要领袖,与“潮寇温火烧”配合,把斗争的烈火从闽西、粤东燃烧到闽南龙溪、漳浦一带,“诸山泽亡命不逞者蚁附之,势张甚”,所至攻破衙门,捆缚官吏,对封建统治造成极大的威胁。[65]加上赣南、粤东的多民族联合反抗斗争风卷云涌,互相呼应,形成燎原烈火,吓得当时的南赣巡抚文森“托疾避去”,心学宗师王守仁就在这一艰难时刻临危授命,出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由于他军事、政治措施并重,任内取得了卓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