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笔者的客家源流融合说趋于成熟,这样的观点,将作为本书论述客家源流的主导思想。关于客家来源的理论问题既明,现在可以讨论客家民系的界定了。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995年我在《客家源流新探》一书中给出的客家界定:“客家”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种族的概念。另外,从逻辑上说,首先必须明确“民系”的含义,然后才谈得上“客家民系”的界定。......
2023-08-23
对于客家文化,学者们的视野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认识也极为纷纭多歧。特别是关于客家文化的渊源,有的强调客家文化源于中原,有的认为客家文化中有很多南方民族文化因素。这些歧见,部分是因各人学养不同所致,有的却起因于各自所关注的是客家文化的不同层面。这就牵涉到客家文化的结构问题,也牵涉到重视客家文化的分层现象,从不同层面观察和认识客家文化的问题。[13]
关于文化的结构,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分说,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有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分类法。本书下编将要探讨的客家生计方式、客家宗族社会、客家宗教与民间信仰、客家民间文艺、客家崇文重教风气及客家精神,分别属于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层面,换言之,本书采用的是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分类法。
按照通常的理解,物质文化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物质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对于环境的依存度最高,因此,就客家人的物质文化来说,世代在闽粤赣边区土生土长的土著民族的生计方式,由于最能适应环境,生命力最强。从北方迁来的汉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也必须适应环境,因而在物质文化层面,更多地体现了南迁汉人向土著的学习和靠拢,这一层面来自古代南方各民族文化的因素最多,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对古代南方各民族文化传统的承传。
制度文化主要指处理人与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相互关系的准则,并将它们规范化为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宗族制度等。关于人们在某一群体或某一社会组织中的权利、义务和禁忌的规定,也属于制度文化的层面。考察客家人的制度文化,不难发现,其内容因时地的差异而呈现复杂的面貌,城乡之间,开发程度高与开发程度低的地区之间,反差都是很大的。有的较多地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有的较好地保持着土著文化的风貌。但总的说来,客家制度文化是随着区域开发的推进而不断进步的。有人认为,在文化结构中,“理论制度层是最权威的因素,它规定着文化的整体性质”[14]。以此而论,客家文化的整体性质也是不断进步的。
风俗习惯属于人的行为文化层,这是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族群和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民风民俗的承传性很强,但也会因开发程度的提高及国家权力的介入而发生重大变化。以客家风俗文化来说,饮食、服饰之类曾长期相沿,少有变化,但礼俗方面,部分区域的部分内容却有深刻变化,在婚姻习俗和崇文重教风气的养成方面尤其突出。变化前后以及在未变和已变之间,呈现出“文”与“野”的强烈对比。
思想与价值又称心态文化层,具体可再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两个子层次。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社会意识形态则指经过系统加工的政治理论、法权观念、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其中社会心理一层,最难捉摸,而客家民系的社会心理,被有些人谈得玄而又玄。其实一个族群的社会心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产生和发展变化,离不开它的生存环境,也离不开这个族群的历史进程。例如客家人的勇敢斗争精神,是他们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同时又长期反抗外部族群和封建国家的压迫而形成和强化的;客家人对于中原文化的向心力,则来自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浸淫。把问题放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进程中来理解和把握,是本书谈客家精神文化的原则,也是本书处理整个客家历史与文化的原则。
以上我们按文化结构分层的理论,观照审视客家文化的物质、制度、风俗和精神各个层面,从中可以看到,客家文化无论在哪个层面,都既有中原文化的因素,又有南方各族文化的因素,不同的只是在某一层面中原文化的因素多些,而在某一层面南方各族文化的因素多些而已。我们还看到,在制度、风俗和精神文化层,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群体之间,“文”与“野”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就不同群体文化的不同面貌而言,我们又可把客家文化分成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两个部分或两个层面。作为客家人基本住地的闽粤赣边区,是华南最迟被开发的地区,也是中原王朝的国家权力最后到达的地区。该区蛮荒遐陬,天高皇帝远,所以直到较晚的历史时期(如元明两朝)还保持较强烈的蛮荒面貌,土著文化的色彩还很浓厚。即使到元明以后,一般民众还是较少接受儒家文化的教化,即使接受,也不是直接接受,而是以士绅、读书人这些精英阶层为中介间接地接受。以婚姻和家族伦理为例,客家人的大婚,常常比较严格按照“六礼”行事,但其他的招赘婚、合同婚、童养媳、等郎妹、换亲、转亲等婚姻形式,却与儒家礼教大异其趣,有明显的“蛮夷”色彩。客家妇女的贞节很出名,但在某些山区,男女各找“相好”的现象很普遍,人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怪。士绅、读书人家庭,婚丧嫁娶多用“文公家礼”;山野小民,却自行其山野之俗。凡此种种,都反映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甚至对立。用区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眼光观察客家文化,也有利于我们分析其中的中原文化因素、土著文化因素,以及它们彼此的交流与融合。
【注释】
[1]王东语,见其在“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作的系列演讲之一《导言:客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5页。
[2]蒋炳钊:《客家文化是畲汉两族文化互动的产物》,载蒋炳钊著《东南民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13页。
[3]王东在“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作的系列演讲之一《导言:客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5页。
[4]谢重光:《客家形成发展史纲·绪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11、12页。
[5]谢重光:《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谢重光:《福建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谢重光:《客家文化与妇女生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8]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载《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9]张璇如:《新观点、新体系、新探索》,载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10]谢重光:《客家源流新探·绪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11]王东林:《民系理论的初步探索——客家学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12]本书所谓华南,与20世纪国家一度设立的华南区并不对应,而是按照民族学者和人类学者的习惯,特指江西南部(赣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由于客家人的基本住地在赣闽粤边山区,所以我们在华南的范畴里特别关注闽粤赣边的情况。
[13]邹春生:《文化学视野下的客家文化分层现象研究》对于客家文化的分层现象作了专门探讨。邹文载陈世松主编《“移民与客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2~678页。
[14]庞朴:《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第82~83页。
有关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研究的文章
至此,笔者的客家源流融合说趋于成熟,这样的观点,将作为本书论述客家源流的主导思想。关于客家来源的理论问题既明,现在可以讨论客家民系的界定了。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995年我在《客家源流新探》一书中给出的客家界定:“客家”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种族的概念。另外,从逻辑上说,首先必须明确“民系”的含义,然后才谈得上“客家民系”的界定。......
2023-08-23
一次就有万人以上江淮汉人入闽,王氏以之为基础建立政权,自居节度使,后为闽王,各级文武官员也多江淮之人[103],是这批南迁汉人人数既多,又掌握了军政大权,居于统治地位,其对福建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可想而知。北人与闽人的大量通婚,对于移民与土著的融合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2023-08-23
一个民系或一个族群的人文性格,实际上就是区分此族群与彼族群、此民系与彼民系的文化特点。因此,多山的环境、山地农耕的生存方式及多民族多族群间的长期斗争融合,是客家人文性格由以形成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我们认识和讨论客家人文性格的理论前提。......
2023-08-23
先说第一个问题:客家到底有没有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或社会风气?非耕即读、耕读传家,倒很可能形成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福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龙岩和三明,所以上述情况也是客家人比沿海地区居民更崇文重教的一个最近的例证。当然,我们说客家人确有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还要从更长的时间段及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层面去探讨。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客家人具有崇文重教风气的明证。......
2023-08-23
但后来又加上了保佑妇女早生贵子,保障合坊村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家宅平安、身体健康等神功,成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花神花神是赣南客家人的生育之神,受到青年男女特别是年轻妇女的虔诚祀奉。瑞金县城南乌仙山上的花神庙,供奉的是约一米高的一男一女两个菩萨,分别叫花公和花母。或许赣南民间把历史人物成神的康王与某位或某些杂有密宗色彩的神祇混为一谈,塑造出好色的二康王形象。......
2023-08-23
关于客家山歌的特点,可从文学、音乐和演唱方式三个方面加以认识。从内容来看,客家山歌乃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面镜子,举凡劳动生活、婚姻爱情、人生遭际、戏谑娱乐、革命运动等,都在客家山歌中得到反映。但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最重要的无疑是爱情山歌。那些脍炙人口的客家山歌名篇,基本上是歌唱爱情的。兹以闽西客家山歌为主,对客家男女恋爱各个阶段、各种情状的山歌作一巡礼。......
2023-08-23
但是,自20世纪30年代罗香林先生《客家研究导论》问世,客家人是晋代以来中原移民后裔的观点流行之后,直接把客家山歌的文化渊源追溯到中原的观点勃兴,大有成为定论之势。凡此种种,无非是客家人来自中原,客家山歌继承了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传统的不同表述罢了。......
2023-08-23
在校园体育文化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通常由于学校不同部门的分工而有了职能的特征,从而使文化渗透影响的方式出现差异。因此从职能上来说,决策管理文化不仅是一个独立的校园体育文化层次,而且居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中心枢纽地位。体育教学、学术、训练与健身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高校体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