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活特点与要求之大学生职业生涯

大学生活特点与要求之大学生职业生涯

【摘要】:(一)大学生活的特点1.生活独立性变强,需要自立在中学时代,学生多在家乡附近就读,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大都依靠父母亲友的料理照顾,个人不必操心。正确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二)大学生活的要求大学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学习上的自觉性显得尤其重要。每一个新生都要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为今后的成长、成才奠定稳固扎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1.生活独立性变强,需要自立

中学时代,学生多在家乡附近就读,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大都依靠父母亲友的料理照顾,个人不必操心。而到了大学则完全不同了,由于远离家乡亲人,诸如看病、购物、洗衣服、吃饭等许多生活琐事无不由自己安排。

2.教育环境宽松,需要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大学虽然相对中学而言课程增多,教学进度加快,课程难度加大,自学内容增多,但是学习氛围整体还是比较宽松的,监督机制不强,自觉、自主学习尤为重要。大学生个性张扬,自我约束力不强,再加上大学被动管理比中学要少得多,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容易放松自我要求,产生懈怠情绪,从而缺失奋斗的目标。

3.联系社会密切,需要自律诚信

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较中学更为密切,同时大学本身也是一个“小社会”,难免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渗透进来,使思想道德可塑性较强的大学生受到不良诱惑。大学生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不要随心所欲,放纵自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坚持“慎独”和“吾日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原则,堂堂正正诚信做人。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十分广泛的,在校内要与老师、同学、老乡、朋友交往,在校外无论社会实践、实习还是社会调查,都要与社会各个方面的人打交道。而与人交往的基础是自尊和尊人。著名画家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因此,大学生在交往中既要善交友,广交友,交好友,又要讲究做人的道德,把握交往的原则,力求做到自尊自爱,光明磊落。大学是青年人成长和成才的一方肥田沃土,是锤炼优秀人才的大熔炉。

4.社会环境及就业压力变大,需要自强自信

心理素质也有人称为情绪智商或者非智力因素,它是一个人成才的精神支柱,在青年人成才的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必不可少。正确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大学生要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必须自强自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善于参与,敢于竞争,勇于吃苦耐劳,克服自身的弱点,善于战胜和超越自我,做生活和学习的强者;面对困难和挫折,要以平静的心态接受,以积极的态度去克服,而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自暴自弃。

(二)大学生活的要求

大学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学习上的自觉性显得尤其重要。有些新生到了大学后认为可以好好玩一玩,不必一开始就搞得那么紧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古人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大学的学习更要勤奋和刻苦,力戒浮躁、懒惰、自我满足和功利主义,不要想投机取巧走捷径,只有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增强将来就业和创业的实力。每一个新生都要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为今后的成长、成才奠定稳固扎实的基础。

1.学会适应环境,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第一阶段)

学会适应大学生活是成才的基础,大学新生要克服过去处处依赖别人的心理,学会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理财,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做好自己的后勤部长。生活自立和自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作为大学新生一定要过好这一关。同时要探索职业兴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向师哥师姐们请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询问就业情况;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辅助自己的学习。

2.面对社会需求,提高基本素质,推进职业生涯设计(第二阶段)

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践积累职业能力,打造职业品质,奠定职业发展基础。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执行、组织、协调与沟通等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具有坚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加强英语口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推进职业生涯设计。

3.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执行职业生涯规划并成功就业(第三阶段)

通过生涯访谈和实习转化职业能力,强化执行能力,完成职业人转变;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暑期工作和培训,学会写简历、求职信;同时要积累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演练等,强化自我营销能力,主动就业;关注就业指导中心讯息,扩充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针对性查找意向公司资料及信息,积极参加相关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