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文明施工管理内容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文明施工管理内容

【摘要】:建立现场防火档案,并纳入施工资料管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五牌”的内容未做具体规定,各企业可结合本地区、本工程的特点进行设置,也可以增加应急程序牌、卫生须知牌、卫生包干图、管理程序图、施

1.现场围挡

(1)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围挡,并根据地质、气候、围挡材料进行设计与计算,确保围挡的稳定性、安全性。

(2)围挡高度不得小于1.8m,建造多层、高层建筑的,还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在市区主要路段和市容景观道路及机场、码头、车站广场设置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m,在其他路段设置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

(3)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应与办公、生活区划分清晰,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围挡使用的材料应保证围挡坚固、整洁、美观,不宜使用彩布条、竹笆或安全网等。

(5)市政工程现场,可按工程进度分段设置围栏,或按规定使用统一的连续性围挡设施。

(6)施工单位不得在现场围挡内侧堆放泥土、砂石、建筑材料、垃圾和废弃物等,严禁将围挡做挡土墙使用。

(7)在经批准临时占用的区域,应严格按批准的占地范围和使用性质存放、堆卸建筑材料或机具设备等,临时区域四周应设置高于1m 的围挡。

(8)在有条件的工地,四周围墙、宿舍外墙等地方,应张挂、书写反映企业精神、时代风貌及人性化的醒目宣传标语或绘画。

(9)雨后、大风后以及冻融季节应及时检查围挡的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封闭管理

(1)施工现场进出口应设置固定的大门,且要求牢固、美观,门头按规定设置企业名称或标志(施工现场的门斗、大门,各企业应统一标准,施工企业可根据各自的特色,标明集团、企业的规范简称)。

(2)门口要设置专职门卫或保安人员,并制定门卫管理制度,对来访人员应进行登记,禁止外来人员随意出入,所有进出材料或机具都要有相应的手续。

(3)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类工作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工作胸卡和安全帽

3.施工场地

(1)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集中堆放的土方和裸露的场地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2)现场内各类道路应保持畅通。

(3)施工现场地面应平整,且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保持排水畅通。

(4)制订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以及堵塞排水管沟和河道的措施,实行三级沉淀、二级排放。

(5)工地应按要求设置吸烟处,有烟缸或水盆,禁止流动吸烟。

(6)现场存放的油料、化学溶剂等易燃易爆物品,应按分类要求放置于专门的库房内,地面应进行防渗漏处理。

(7)施工现场地面应经常洒水,对粉尘源进行覆盖或其他有效遮挡。

(8)施工现场长期裸露的土质区域,应进行力所能及的绿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防止扬尘现象。

4.材料堆放

(1)施工现场各种建筑材料、构件、机具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堆放。

(2)材料堆放要按照品种、规格堆放整齐,并按规定挂置名称、品种、产地、规格、数量、进货日期等内容及状态(已检合格、待检、不合格等)的标牌。

(3)工作面每日应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

(4)建筑垃圾应在指定场所堆放整齐并标出名称、品种,并做到及时清运。

5.职工宿舍

(1)职工宿舍要符合文明施工的要求,在建建筑物内不得兼作员工宿舍。

(2)生活区应保持整齐、整洁、有序、文明,并符合安全、消防、防台风、防汛、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3)宿舍应设置在通风、干燥、地势较高的位置,防止污水、雨水流入。

(4)宿舍内应保证有必要的生活空间,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4 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人。

(5)施工现场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宿舍内的床铺不得超过2 层,严禁使用通铺。

(6)宿舍内应设置生活用品专柜,有条件的宿舍宜设置生活用品储藏室。

(7)宿舍内严禁存放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和其他杂物。

(8)宿舍周围应当做好环境卫生,按要求设置垃圾桶鞋柜或鞋架,生活区内应提供为作业人员晾晒衣物的场地。

(9)宿舍外道路应平整,并尽可能地使夜间有足够的照明。

(10)冬季,北方严寒地区的宿舍应有保暖和防止煤气中毒措施;夏季,宿舍应有消暑和防蚊虫叮咬措施。

(11)宿舍不得留宿外来人员,特殊情况必须经有关领导及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留宿,并报保卫人员备查。

(12)考虑到员工家属的来访,宜在宿舍区设置适量固定的亲属探亲宿舍。

(13)应当制定职工宿舍管理责任制,安排人员轮流负责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和管理,或安排专人管理。

6.现场防火

(1)施工现场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消防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房和作业场所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根据消防要求,在不同场所合理配置种类合适的灭火器材;严格管理易燃、易爆物品,设置专门仓库存放。

(3)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符合消防要求,并时刻保持畅通。

(4)高层建筑应按规定设置消防水源,并能满足消防要求,坚持安全生产的“三同时”。

(5)施工现场防火必须建立防火安全组织机构、义务消防队,明确项目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及各操作人员的防火安全职责,落实防火制度和措施。

(6)施工现场需动用明火作业的,如电焊、气焊、气割、黏结防水卷材等,必须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手续,并落实动火监护和防范措施。

(7)应按施工区域或施工层合理划分动火级别,动火必须具有“两证一器一监护”(焊工证、动火证、灭火器、监护人)。

(8)建立现场防火档案,并纳入施工资料管理。

7.现场治安综合治理

(1)生活区应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设置学习和娱乐场所,如电视机室、阅览室和其他文体活动场所,并配备相应器具。

(2)建立健全现场治安保卫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3)落实现场治安防范措施,杜绝盗窃、斗殴、赌博等违法乱纪事件发生。

(4)加强现场治安综合治理,做到目标管理、职责分明,治安防范措施有力,重点要害部位防范措施到位。

(5)与施工现场的分包队伍须签订治安综合治理协议书,并加强法制教育。

8.施工现场标牌

(1)施工现场入口处的醒目位置,应当公示“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标牌书写字迹要工整规范,内容要简明实用。标志牌规格:宽1.2m、高0.9m,标牌底边距地高为1.2m。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对“五牌”的内容未做具体规定,各企业可结合本地区、本工程的特点进行设置,也可以增加应急程序牌、卫生须知牌、卫生包干图、管理程序图、施工的安民告示牌等内容。

(3)在施工现场的明显处,应有必要的安全内容的标语,标语尽可能地考虑使用人性化的语言。

(4)施工现场应设置“两栏一报”(即宣传栏、读报栏和黑板报),应及时反映工地内外各类动态

(5)按文明施工的要求,宣传教育用字须规范,不使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词句。

9.生活设施

(1)卫生设施。

1)施工现场应设置水冲式或移动式卫生间。卫生间地面应作硬化和防滑处理,门窗应齐全,蹲位之间宜设置隔板,隔板高度不宜低于0.9m。

2)卫生间大小应根据作业人员的数量设置。高层建筑施工超过8层以后,每隔4层宜设置临时卫生间,卫生间应设专人负责清扫、消毒,防止蚊蝇滋生,化粪池应及时清理。

3)淋浴间内应设置满足需要的淋浴喷头,可设置储衣柜或挂衣架,并保证24h的热水供应。

4)盥洗设施设置应满足作业人员使用要求,并应使用节水用具。

(2)现场食堂。

1)现场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身体健康证上岗。

2)现场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门扇下方应设不低于0.2m 的防鼠挡板。

3)现场食堂应设在远离卫生间、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

4)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应贴瓷砖,所贴瓷砖高度不宜低于1.5m,地面应作硬化和防滑处理。

5)粮食存放台与墙和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0.2m。

6)现场食堂应配备必要的排风和冷藏设施。

7)现场食堂的燃气罐应单独设置存放间,存放间应通风良好并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8)现场食堂制作间的炊具宜存放在封闭的橱柜内,刀、盆、案板等炊具应生熟分开,食品应有遮盖,遮盖物品正面应有标识。

9)各种食用调料和副食应存放在密闭器皿内,并应有标识。

10)现场食堂外应设置密闭式泔水桶,并应及时清运。

(3)其他要求。

1)落实卫生责任制及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2)生活区应设置开水炉、电热水器或饮用水保温桶,施工区应配备流动保温水桶。

3)生活垃圾应有专人管理,分类盛放于有盖的容器内,并及时清运,严禁与建筑垃圾混放。

10.保健急救

(1)施工现场应按规定设置医务室或配备符合要求的急救箱,医务人员对现场卫生要起到监督作用,定期检查食堂饮食卫生情况。

(2)落实急救措施和急救器材(如担架、绷带、夹板等)。

(3)培训急救人员,掌握急救知识,进行现场急救演练。

(4)适时开展卫生防病和健康宣传教育,保障施工人员身心健康。

11.社区服务

(1)制订并落实防止粉尘飞扬和降低噪声的方案或措施。

(2)夜间施工除应按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许可证制度外,还应张挂安民告示牌。

(3)严禁现场焚烧有毒、有害物质。

(4)切实落实各类施工不扰民措施,消除泥浆、噪声、粉尘等影响周边环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