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丽江文化传承与丽江名人的关联

丽江文化传承与丽江名人的关联

【摘要】:文化传承是个大概念,涉及的方面很多。丽江市委、市政府要求组织出版《丽江文化旅游名市丛书》,市政府和政协联合转发了省政协下发的85号文件,主要内容是关于在云南省建立文明旅游城市的文件。就是HZX书记在丽江市委一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丽江,所以每种书都是从“名”出发。《丽江名人》这一方面,其实就是丽江历史文化名人。

文化传承是个大概念,涉及的方面很多。我这里仅谈图书出版一个方面,是围绕如何完成上级交给的具体任务来谈的。

丽江市委、市政府要求组织出版《丽江文化旅游名市丛书》,市政府和政协联合转发了省政协下发的85号文件,主要内容是关于在云南省建立文明旅游城市的文件。现在丽江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外面的人对丽江有很强烈的向往,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但由于时间有限,有些游客只能走马观花,没有对丽江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为了全面发展丽江,构建和谐丽江,也是建立云南省文明旅游城市的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宣传丽江的工作。现在丽江也有一些人才,他们能够很好、很全面地介绍丽江,但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分散,对有些只停留两三天的游客来说,他们仍不能清楚地了解丽江。市里现在对文化旅游这一块非常重视,要求古城区政协组织编撰《丽江文化旅游名市丛书》 (8卷本)。这8本书要比较简洁、比较全面地介绍丽江,出版后可以作为接待礼品,也可以出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市委还召集领导小组的成员成立了编撰委员会,确定了总顾问、主编、副主编、编委等。编委会确定了一个出版计划,要出系列丛书,包括《丽江名人》《丽江名店》《丽江名联》《名人与丽江》等,我们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我们主要研究《丽江名人》和《名人与丽江》,也就是丽江人物篇。《丽江名人》可以分为上、下篇来写。另外一本是《名人与丽江》,就是介绍名人与丽江的关系,但这个概念现在还不是很清楚,关键是哪些人可以选上,因为从时间上来看,跨度太大了。简单举个例,古代有徐霞客、杨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洛克、顾彼得等; “2·3”地震后也出了不少人才,需要专门研究,类似的这些问题,古城区文史委还要更进一步研究。

丛书撰写首先由具体负责哪本书的单位或个人先拿出大纲,再在全体会议上研究,通过后再进一步编写。写大纲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它规定着一本书的走向,决定后面的编写内容。为丛书撰写而召开的大规模的、经常性的会议一般都在出大纲之前。编写大纲时我们邀请了一些专家来参加,其中有两位专家专门研究丽江文化20多年了,所以这套书质量是可以保证的。当然,编书的过程中会有些需要折中的事,会有些需要出面去交涉的事,就由我去做工作。

图3-22 《丽江名人》出版发行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

《丽江名人》那本书原来不是派给我们的,我说了,《丽江名人》只能交给我们,由我们博物院来做,编《丽江名人》这本书首先要务实,志就是志,史就是史,但是里面也要有旅游文化资料。所以当时在会上我就说,我们写的时候,可以不带自己的主观看法。还有,我们要讲的是丽江市名人,要涉及永胜、华坪、宁蒗,如果只有古城区、玉龙县的名人,就不全面了。所以当时要求各个县的政协都参与进来,给我们提供资料,然后我们再来选择和定夺。我们既有权利,也有责任。这是第一点。

至于另外一本书《名人与丽江》,只要涉及我们木府,我们就会提供资料,但是具体情况也比较复杂,关系到人物谁上谁下的问题,有些小人物可能要上,因为他与丽江的关系太大了,但名气可能不够大,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名人与丽江》《丽江名人》两本书总的任务由古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牵头,搜集资料、完成编写,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要做好配合的工作, “丽江文化名人”这类书已经有过,但“名人与丽江”还不太好写。

NGQ提出,这件事的确有一定难度,因为不只写原丽江县的,还要写宁蒗、华坪等地的,对丽江的我倒是熟悉一点,但也不敢说很了解,要写还是敢写的。但是从大处着眼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所以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帮助才能写出来,而且是写两本。

LSM也提出,这一套书出发点很好,意义重大,但困难也大。这件事源头是怎样的?就是HZX书记在丽江市委一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丽江,所以每种书都是从“名”出发。这是一件好事,历史性地落在了区政协身上。现在有了领导机构,还要有工作机构,区文史委也有任务。我初步地提了一些意见,《丽江名人》是写本土文化人,主要是历史上已经盖棺定论的人,涉及历史、文化这两方面。当初我们的设想是类似木增这样的人,有就写,没有就不写,哪个县没有就不写了。但《丽江名人》一定要把握这三个方面:历史、文化、本土。另一本《名人与丽江》,偏重中外各界文化、经济政治名人,要薄古厚今,也就是以今为主,比如国外总统、元首,国内的中央领导,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目的是提高丽江的旅游知名度。古城区是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虽然说遗产是全市的,但历史文化积淀还是在这里。所以要写出名人与古城区的关系,这两本书要先定一个目录,审定了以后按目录来写,如果牵涉其他区、县,由区政协负责协调,我们专门抽调了区政府几位同志,负责联系这件事,比如需要哪里的资料,就派人去负责联系。另外,篇幅上要从做精品角度考虑,控制在10万字以内,图文并茂,文字上要写得轻松一点,不要太古板,出版要由国内正规出版社来出。除了领导,谁撰写就写谁的名字,稿费也按正常来算。困难虽大,但好在条件好,书记、市长都重视,下面也有工作班子,共同齐心协力来做。

《丽江名人》这一方面,其实就是丽江历史文化名人。 《名人与丽江》一书如果笼统一点可能好写一点,就不只是文化方面的名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名人都可以。厚今薄古这个今呢,的确不好写,因为人还在,所以难写。但意思很明确了,这一本要写出辉煌。

LSZ认为,写历史、人物最大问题在于评价方面要有分寸。我想大家公认的这些东西,没有争议的可以写一些,但主要着重写他与丽江的关系,就是他与丽江的情缘了。比如杨慎,他写了好几本诗集,还给木公的诗写序,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比如写世界银行行长,一方面要写丽江吸引了他;另一方面要写他对丽江的贡献。

LW 认为,我们丽江知名度那么高,以后还要提质增效,文化的分量还要更重,丽江的旅游业要发展,文化是个着眼点,要带动丽江的经济发展。我虽然生在丽江,长在丽江,但对丽江的文化了解得仍然不够深,还需要不断学习,在编书的工作中,我也愿意尽我的能力,做好助手,出好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