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化项目实施可行性论证+木府通论(第3卷)

文化项目实施可行性论证+木府通论(第3卷)

【摘要】:以上论述,实际上就是把若干文化项目拿到昔日的丽江古城里去拿捏、去推敲。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所列举的八大文化项目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这就说明了这些文化项目在古城里有可行性。巷道博物馆的打造主要是要靠决心和组织,组织方式可参照木府文化圈的方式来运行。甚至可看作木府文化圈项目的延伸,还可以考虑是否列为保税区。

以上论述,实际上就是把若干文化项目拿到昔日的丽江古城里去拿捏、去推敲。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所列举的八大文化项目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这就说明了这些文化项目在古城里有可行性。有了这个推理和认识,我们带着对这些文化项目的可操作的、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分别对它们做更加详细的说明。

1.土官府

土官府,也就是现在的木府。它是丽江土司统治时期的土司衙门,是整个元、明、清初时期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昔日的丽江古城看,它位于古城的西南隅,占地面积近百亩。据史书记载,它是仿北京紫禁城而制,后来被流逝的岁月和兵燹所毁。木府被毁后的100多年间,人们在该不该恢复木府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1996年后,丽江的决策者们科学地看待这一问题,把恢复木府看成是一项挖掘、整理、弘扬民族文化的工程,一举恢复重建了木府。建成后的木府,弘扬了纳西族文化,丰富了丽江古城的文化内涵。木府作为丽江的一个人文景点,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使纳西族民族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也获得了经济回报。通过以木府文化为素材而创作出来的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在央视的热播,使木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越来越突出,现在木府每年获利上千万元,与恢复重建总投资的5000多万元相比,也只不过是占了木府几年的收入而已。

2.木府文化圈

木府文化圈指的是木府附近我们可控的一些场所。所谓可控的场所,指王府街、木府别院(原地震纪念馆)、过街楼下空地、穿梭于其间的若干条巷道及小广场等。木府文化圈项目的关键是组织,怎么组织呢?大致可以划分为这么几个方面:①小手工业。圈内应有加工金饰、银器、铜器和铁器的铺子,甚至是雕琢玉器的铺子。②饮食文化。凉粉、豆腐,甚至一碗面都要有它的摊位,甚至是加工作坊,还有酒肆。③民族贸易。既要有内地来的小百货,也要有藏族聚居地区来的山货药材。④木府门口、天雨流芳广场,可考虑辟成一个笔墨纸张、琴棋书画的专门市场。⑤文化艺术。民间大众的、民族传统的、南腔北调的文化活动,可以杂居其间。⑥我们说,古城是马背驮出来的古城,你要拉一匹马,然后架上马鞍,再驮上物资,在这个区域老是走来走去地展示给人们看也不行嘛!但是,根据这个生活情景的原型,我们可以打造出一副微型的马鞍,两边还驮上酥油和茶叶,变成一种旅游产品也是允许的,这又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这种旅游产品做出来了,跟游客一展示,说明马鞍取平安的谐音,说明古城是马背上驮出来的,说明见到马鞍就能联想到茶马古道上的码头,由码头联想到丽江古城,可以有很多的联想,这么一讲,游客不买才怪,包括我们也会买。在木府文化圈内,我们还可以打造出类似的一些民族的、本土的旅游产品。

总之,古城里边的人也要吃饭,在过去古城里是不做这些活路的,那又该去做什么事呢?如上面所说的这些铺子,这些小贸易过去随处可见,甚至在全国的小城镇也都是这样。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情景都不见了,其他地方大可不必还原它,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还原它就是在抢救自己的生命和文化根脉。木府文化圈组织成功之后,必然要融入市场,不然就没有生命力。面对今天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市场,木府文化圈独树一帜的商业运作模式里肯定有着无限的商机

3.流官府

流官府,位于古城的东北隅,流官府城的中央。它是整个清代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流官府占地有四五十亩,中轴线上分别排列有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三堂。左边有差房、牢房、吏院。右边有驿馆、官院。整个流官府的后面为小花园。过去建造官府衙门,朝廷是有硬性规定的,什么级别的衙署,只能建造相应规模的衙署。流官府是不能乱建的,只能是中规中矩,按照朝廷规定的全国标准来建造,而且建筑群的走向也应该只能是坐北朝南,而不能像木府那样坐西朝东。木府体量很大,又是坐西朝东,木府的建造可能是年代靠前,由于丽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土司统治,所以朝廷可能是放了它一马,不然的话,还会招来杀身之祸。我们把丽江古城当作一个很大的文物体,这个文物体有些地方遭到了毁坏,后人又把它修补起来,只要向公众说明有些文物是后来修补的,是符合为文物的保护而制定的《威尼斯宪章》精神的就可以了。

流官府具体表现的是清代丽江古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木府旗帜鲜明地展现了明代丽江古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二者一对比,会给人留下很强烈的时代感,尤其是在朝代更替、政体沿革方面,简直可以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4.流官府城

流官府城位于古城东北隅,它的范围为今天的半个五一街和义尚办事处,现在还有流官府遗址。流官府城所占面积较窄小,但它的地位却是州府级别。过去丽江古城从来没有称过城,而流官府城却曾地地道道地称过城。流官府城完全按照中原城池的营造法来营造,四周有城墙,四面有城门,从五一街往东快要到营盘巷的地方的门是西门,称为服远门;再过去到文明村的门叫东门,称为朝阳门;南门桥附近的门叫南门,称承恩门;还有北门。这座府城,处处表现出流官制度的文化,中原带来的文化,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城中是知州府,道路是十字路,还有文庙、武庙、玄天阁、大佛寺、书院、教堂等等。如此结构的一座古城,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或很少有吧?正因为很少有,所以在丽江古城曾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现象,叫作出城做生意。住在府城里的人是城里人,住在府城外的人是城外人。

更多的流官府城内容在本书前文已有叙述,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它的打造也可以在前面的叙述里找到许多依据。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流官府城项目其实也只是在现今古城比较冷落的地方圈出一块区域,再现流官文化。它的再现也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发掘、整理、弘扬古城的民族文化。

5.巷道博物馆

丽江古城的巷道密如蛛网,纵横交错,随着旅游大潮的到来,各地商家无孔不入,按着他们的意愿行事,本该古色古香的小镇,一改过去随处可见的常态。巷道博物馆的理念,就是要我们划出几条巷道,再现古色古香的小镇情景。巷道博物馆的打造主要是要靠决心和组织,组织方式可参照木府文化圈的方式来运行。甚至可看作木府文化圈项目的延伸,还可以考虑是否列为保税区。只要组织得法,无论是老古城人,还是新古城人,群众中蕴藏着很多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干部敢过河,群众就敢过江,巷道博物馆项目还是可行可为的。

面对今日古城的存在状况,我们要一下子拉回到昔日的古城是很难的。就现实而言,巷道博物馆可以起到可见一斑的展示作用,就将来而言,可以以榜样的作用影响丽江古城。

6.庭院博物馆

古城里大的庭院星罗棋布,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划出几所庭院,作为文化宣传阵地,成立庭院博物馆。要想在一个场所,或者说是在木府里要把我们想说的话、想展示的所有的东西,包括“三遗产”[1]在内都说出来、都展示出来是不可能的。这种理想,只有通过在古城多个地方设立博物馆,让它们相辅相成,才能做到。庭院博物馆以主题博物馆为主,可选择如下的主题,或更多其他主题:①“三遗产”主题;②茶马古道主题;③古城人家主题;④民族人物主题;⑤今小古大的丽江版图主题;⑥今昔对比与沿革主题;⑦各种作坊主题;等等。

庭院博物馆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博物馆,它不是可办可不办的场所,而应把它当作世界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场所,它是阵地,是抑制古城更加现代化、商品化的一种手段。

7.北岳庙

北岳庙是造神运动时期的产物。在那个时期,纳西族本着对英雄的崇拜,塑造了三多神,并建立庙宇,把三多神的塑像供于其中顶礼膜拜。北岳庙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与它是纳西族本民族唯一的一座庙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岳庙,现属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只需要维修,但周边及原附属建筑损毁严重,亟须保护。工程项目分为:①现存的北岳庙主体建筑作“修旧如旧”的维修,加强现存整座庙宇的基座;②以保护范围为标准,构筑围墙;③修复现存门前广场及其北岳庙里的塑像群;④修复广场两边的厢房;⑤恢复广场南边的门楼;⑥还可以打造门前的一条香火街。

北岳庙是纳西族极其珍贵的文化精神遗产,可考虑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与古城区两县区共同协商,做好此项目。

8.古城人文学

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成立古城人文学院是国内外很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夙愿。①丽江古城是中国少数民族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有些单位如丽江古城博物院、现今的雪山书院和一些个人的确在从不同角度研究它,但还很不够。丽江古城人文学院是系统、深入地研究古城及其民族文化的基地。②古城人文学院是开放性的学院,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游客,都有到院里听一两节课的自由。③学院还应担负起发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素材,就像创作《木府风云》一样的责任,为将来创作出更多的文学艺术作品服务。④教学宗旨和教学大纲可在以后详细地制订。总之,它应该建设成为古城的窗口、民族文化的阵地。如果现在的教师进修学校和图书馆有搬迁计划的话,古城人文学院院址可以选择在进修学校和图书馆的原址。

对以上文化项目策划,我们也可把它看作是一次发掘、整理古城文化的过程。有没有这个规划是大不同的。有了这个规划,对古城文化的理解是理性的;没有这个或那个规划,对古城文化的理解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盲目性。至于这些规划的实施,绝不会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可以从实际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我们认为,投资的问题不会很大,关键是政府要组织。可以先易后难,不妨先从“木府文化圈”做起,古城复兴之梦从这里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