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还不能这样说,还是叫木府文化理论。在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我也向全市人民做了保证,下一步我们要把木府的文化理论做好。总结发展木府文化理论,其实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发掘、整理和完善木府文化理论。从木府方面来看,《木府风云》这部电视连续剧也是木府文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其他民族不好说的一点,而纳西族可以这么说。......
2023-08-23
木府的文化理论主要靠讲解员宣传出去。讲解也就是讲故事、讲历史,讲木府的46亩地。大家都会讲!但如果你讲一套,他讲一套,内容是有了,却都没有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从讲解上来说,最怕的就是这种死板、毫无感情的讲解!所以说,要做好讲解就要掌握技巧,要动之以情,要用心呢!
首先要讲恢复重建的木府是明代晚期的木府,木府的建筑是木增时期的建筑。为什么是明代晚期?因为明代晚期是木府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眼前的木府是在原址上修复的,拿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呢?要学会用一些历史、传说、人物来证明木府的客观存在,像徐霞客就是一个典型。据《丽江府志》中记载木府是“仿紫禁城而制”,《徐霞客游记》中说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这些都是历史上的的确确有的;还有就是民间传说,阿勒邱也很好,她参政、议政,帮助木增。还有那个“打勒阿萨命”也要讲,这种动人的传说不讲就太可惜了。一个木家的千金小姐,被木老爷远嫁他乡,木老爷叫她不要往后看,她不听往后一看,就被一阵大风吹到金沙江对岸红石崖子上,到现在那个崖子上都还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她骑马的样子。还有木增升天的传说,一个过得安安逸逸的土司,一下子丢下自己的一切隐退修道,后来骑着一只老虎升天而去,变成生白峰,融入玉龙山,还留下“生白峰崩塌,金沙江断流,我就会回来”的民间传说。的确我小时候也听到过,老人家老是说“木老爷一定会回来呢”,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
还有,木府的建筑都有独特的意义。在开始规划的时候,我把木府分为四个部分来构建。第一个是衙署区,堂堂皇皇的一个土司府,就应该有他的行政区,又因为是仿紫禁城,让人首先想起故宫的太和殿,也就是皇帝上朝的地方。但木土司只是一个土司呀,他不能跟天子一样上朝!所以,第一个大殿就只能是个开会的大殿,就把它叫作“议事厅”,这就很恰当,总之不能叫“殿”。以前起房子都讲究一定的地位。然后还有万卷楼也就是藏书楼, “护法殿”为后议事厅。第二个就是“玉花园”,也就是后花园,什么“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都在中轴线上,建筑都气势磅礴,修得很吓人,这就叫“殿大欺人,殿小人欺”。
在封建社会,这些高大的房屋、殿宇都是权力、地位的象征,木府的房子也一样。房子修得那么大,哪个看了都有一种震撼感。但是由于历史上有“犯上”之罪,我们重建木府时社会上也有“一个小小的民族搞那么多、那么大的东西”的舆论。现在想起来,我也有一点后怕呢。我对讲解员们讲,你们不要以为只是修一片房子,木府到处都关涉政治,而且政治关系重大。我们就把土司的诗句、历史上的褒奖都挖掘出来,比如木府仪门上的对联、议事厅前悬挂的三块“诚心报国”匾,这些都表现了纳西族对中央的忠心。中央首长把木府大门口贴的木泰的那副对联都抄回去了,高高兴兴地在木府里面参观,又是表扬,又是题词,这些都体现了政治!
好!房子修起来了,中央也肯定了,我的心也算踏实了!
房子毕竟只是房子,要说房子哪儿都有,都只有建筑学上的意义,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漂亮的建筑。但木府同时是古城博物院啊,博物院!如果只有一片空房子是不行的!历史上有那么多事件、故事发生在这里面,它不能仅仅只是一座座空房子,我们要给予它一定的生命,这种生命包括了政治、历史、文化、军事各个方面,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东西,来丽江的游客多是先游木府,再游其他景点,游客都是非常满意的。
历史上的纳西族,你看北边是吐蕃,南边是南诏、大理国,一个二三十万人的小民族,能够生存到今天,在军事史上就是一个奇迹,原因是紧紧依靠中央王朝,跟各民族团结相处。木府里边的对联、牌匾都能反映出,纳西族历来都对中央王朝绝无二心,而且与中央王朝保持高度一致,这就是纳西族土司的政治主张。还有就是纳西族很早就接纳了汉文化,丽江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土司主张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所以我们把万卷楼放到议事厅后面,就像把一个图书馆建在政府大院里面,这种格局并不多见,但这种举动恰恰反映出当时纳西族的政治思想,这也是木府的一大特色。这些东西都解释了丽江文化底蕴厚实的原因,继而引申了丽江的文化,这些文化包括:纳西民风民俗、本土文化。本土文化不单单是东巴文化,像纳西古乐、琴棋书画原本是汉文化,不过在纳西族的吸收、融合下也变成了丽江的本土文化。
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一般我们都讲是“宗教多元,见神就拜”,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白沙壁画上,我们木府里面也是如此。木家院里供的是观音,是佛教的;万卷楼供的是孔子,是儒教的;三清殿供三清祖师,是道教的,你们看,佛、儒、道都有,而我们的木老爷也是哪样都信,哪样都不信。三清殿体现了木府的一大特色,道教的庙宇一向都是占山居水,哪里风景好就往哪里修,而且都是很飘逸的。道教的三清殿在衙门里出现,很不多见。
我和讲解员们讲,这些都要融入讲解之中,不要干巴巴地讲。其实好多事件、事情都可以讲得很生动,比如木家院里面的观音柳,几百年的古树“枯木逢春”,都可以展开很丰富的联想嘛。由它可以联想到恢复重建的精神打动了它,使枯树发新芽,也可以引申为一句话“老树是土司,新枝是子孙”,这些各式各样的联想都可以让游客陶醉在你们的讲解里面,心服口服地跟着讲解员游木府。
还有,不断增加一些常识,也是很重要的。何谓“土司” “通判”?土司也就是各司其职,划一块地方、一块疆域给当地某人来管理,也就是地方行政官员;而“通判”也就是小于土司的官,只要有土司就有通判,一般是朝廷委派的, “土司”和“通判”之间有正、副职之分,一开始土司掌握实权,通判是二把手,是副职;雍正以后流官掌握了实权,土司被贬为通判,成了副职。
文化艺术方面还应提及丽江的壁画。丽江壁画大部分都绘于明代,我们用了几年的时间把这些壁画临摹下来,收到木府里来,它的价值何在,意义何在?就在于是“谁画的”。丽江壁画长久以来经过时间、自然的磨砺,可以说是“人与神结合”的杰作,但因为年代久远,真迹已经慢慢地脱落、消亡,所以我们组织临摹丽江壁画意义重大,是保护,是传承,是发展,让这个宝贝的生命得以延续,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下面再回到讲解的话题来。讲解员应该学会做一些总结性的讲解,不要一味地讲这个讲那个,死搬硬套,要学会利用讲了的内容去总结一些所要表达的主题。要告诉游客,丽江是这样一个地方,不仅风景秀丽、山好水好,而且历史上土司开明、开放,兼收并蓄多元文化。历史上木氏土司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保留自己的本土文化,从而引申出丽江是一个多元文化兼收融合的地方。还有,可以借用一些历史传说来吸引游客,像观音柳“枯木逢春”,三清殿倒长柏“成仙树”,还有“阿勒邱”、木小姐“殉情”、 “老母猪滚金沙”等等。这些还只是古代的事,现代的也有很多很多:中央首长1999年5月2号到木府考察,行程只安排了半个钟头,但他对木府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土司的历史,还夸土司“聪明、懂政治”;还有聂卫平“棋圣”的“世界大战”。对了,还有护法殿前面的那棵银杏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它死了又活,活了又死,三起三落,生命力很顽强;还有木府的养人之道,外面的人一来到木府就感觉精神特别好……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借用和发挥的。但如果是“就事论事”,见哪样讲哪样,这是不行的。总之还是那句老话,要动之以情,要用心!
人物是所有事件的线索,也是木府文化的创造者。对于更多人而言,木增是大家最熟悉的木氏土司了,纳西名叫阿宅阿寺。要知道木公和木增两人都被评为云南省“七十二位古今文化名人”中的人物。也就是说云南72位贤人之中有4个是丽江人,木氏土司占了2个席位。云南评选出来的“七十二位古今文化名人”,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名人,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现在,这个是要重点介绍的。马子云是后来的,然后就是方国瑜,这些人物要把握。然后还得熟悉一下徐霞客的事情,还要知道一个杨升庵。杨升庵就是杨状元,是很有名气的,有一次全国政协副主席来木府,他就知道杨升庵的事。可以想见,杨升庵声名远播。杨升庵跟木氏土司的交往很深。除了这几个名人以外,人物篇还要不断补充才行,如如大宝法王噶玛巴的事情,纳西族史里边有这段故事。噶玛巴活佛是藏传佛教领袖,曾经住在木府。要讲纳西族的事,木增的辉煌事迹要讲,阿一旦的故事也要讲;土司要讲,老百姓的也要讲。
图3-11 青年黄乃镇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
讲阿一旦的故事,实际上是在揭示一种哲理,阿一旦就相当于阿凡提之类的人物。虽然贫困卑贱,但属于智者,是最聪明的人。还有一个是阿勒邱,这个人物要重点认识。丽江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解释“阿勒邱”一词的来源,说是历史上是有阿勒邱这样一个人物,传说中的阿勒邱这个人相当聪明、能干、勤劳、节俭,是纳西族妇女的杰出代表,由于民间传说出现过这样一个人物,所以后来纳西族语言中就有“阿勒邱”这样一个词了,并成了纳西族妇女聪明能干、勤俭节约的代名词(也有形容词一说)。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我当知青时,有一个知青熟悉的词汇叫作“毛几抗”。“毛几抗”是纳西语,汉语的意思是弹油脂。是什么意思呢?当时条件也差一点,马帮就从食品公司运一些腊肉到鸣音,然后又从鸣音再拉些东西出来。俗话说“赶马三年,贼气三分”,可能是赶马的那个人拉了供销社的腊肉,到了鸣音之前,路途中间他就偷了一点腊肉藏起,货交了之后,他就烧上火,准备烧腊肉吃。供销社的售货员也特别注意他的行动,那一天就暗暗地跟在他身后,当那个马车夫在那边撸起袖子正在刮油,双手沾满了油水的时候,供销社的售货员跑过来就一把拿起腊肉说:“走,跟我走,你这一回被我抓到了。”售货员在前面走,马车夫在后面跟着,走的时候双手都是油,一边走一边在弹那个油脂,纳西语就叫“毛几抗”。“毛几抗”这个词,就是通过故事来形容自己处在百般无奈环境中的一种说法,我们知青群中,普遍知晓这个故事,也普遍运用这个词,用来形容自己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约定俗成的词汇就这样丰富起来了。所以说,民间传说中阿勒邱有可能本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到了后来就变成了纳西语中的一个代名词(或形容词)了。比如说,这个纳西姑娘很能干,就说“阿勒邱啊飘依”(纳西语,汉意为:像阿勒邱一样的)。一件事情干得干净利落,相当能干,就是阿勒邱,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纳西词语。所以说,阿勒邱这个人物一定要讲。
大家最热衷讲的是宗教,而宗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宗教在丽江这个地方,它的特点就是多教并存。在丽江古城多教并存表现得尤为突出,这里有藏传佛教的喇嘛庙,有汉传佛教的寺庙,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还有道教的道观,在丽江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多种宗教都能存在,这里简直是宗教的博览园。话虽然说得那么轻巧,但是大家深入地分析一下,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文化现象、一个宗教现象。
我想,在拉萨的大昭寺,如果去建一座道观,那是绝对不允许的。宗教纷争会相当厉害,特别是进入某些宗教区域,规制那是相当森严的。但在丽江这个地方,可以有各种宗教,它们还可以开花结果。这一切都归功于木氏土司早期的英明策略,就是推行开放政策,什么样的宗教都可以到这里来。上面说的是一些大概的情况,我就以木氏土司为例,毕竟土司是丽江人的代表嘛!我们开始恢复重建木府的时候,凡是来人我都要跟他们讲上这么一句话,目的是吸引人,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不然工地一片狼藉,有什么可参观的?我记得当时的文化部部长是与XZY局长一起来的,来了要视察木府工地,要看望泥水匠、老木匠等,我说:“不行!”就领他们到指挥部介绍,我就讲多教并存的事,木府要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文化,在木府里要允许存在各种宗教传说和宗教思想,我就说木府里有三清殿,信道教;木府曾刊印了《大藏经·甘珠尔》,朱印版今天还供奉在大昭寺。还有,古城东面有教堂,还有玄天阁、文庙、武庙,还有五大寺都是藏传佛教的,既有密宗的,又有禅宗的,在藏族聚居地区,分成了白教和黄教。而木府对待宗教的态度如何呢?白教的噶玛巴来了,大家热烈欢迎;黄教活佛来了还是这样欢迎。那么,木氏土司信不信佛教呢?木氏土司不信。他们信所有的宗教,但实际上他们都不笃信。我想,假如那个教堂要是建设得早一点,假如传教士明代就来丽江的话,木氏土司也还是会去做礼拜的。我这样说的意思是,要理解丽江人,就要从这一点出发来理解。
现在云南大学民族文化调查站就设在南溪,那个地方是纯纳西族人的聚居区,那么大家知道它的过去了吗?关键在这儿,那个地方开始时丽江坝子里的人都叫它南山,是烧炭的地方。一提到南山,你们就应该想起《卖炭翁》了,有个烧炭的卖炭翁,天气非常冷,而自己的衣服穿得非常的单薄,但是他还希望天气再冷一点,这样他的炭好卖,真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个就是当时南山人的写照。那时的南山人,辛辛苦苦地烧了一窑炭,然后用篮子背下来,用马驮下来到城里卖。就因为天气太冷,我们对南溪用“小中甸”称之,我们不用去中甸了,不用去香格里拉了,到了南溪就可以领略到中甸是怎么一种情况。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等原因,那里的人民群众生活是非常苦的,种洋芋、烧炭、砍一背柴背下来卖一卖。他们是怎么背的呢?本来衣服该是正穿的,他们背炭的时候,把衣服脱下来反穿,衣服在前面,裸着脊背,在路上,砍一些树枝垫在脊背上,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背到丽江四方街,或放在大石桥边,就等着大家来买,跟卖炭翁相差不大啊!他是怕衣服被磨烂了。我想象当时的南山人,当时因为存在社会歧视,多少人都有点看不起南山人的味道,比如用“你不听话,把你嫁到南山去”这样的话吓唬女孩子,真的是这么一个情况。有点像电视镜头、电影镜头,只有一幅一幅地换过来看后,才能够弄清楚今天的南山。南山人有的还背来洋芋,在城里换上几斤苞谷面,或者换上几斤大米之类的。这是当时能看到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景。
图3-12 古城口卖柴
图片来源:木府提供
由于社会变迁相当快,许多东西都已被割断了,所以要深入地研究一些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的南溪发展突飞猛进,当时我们建议把这个点设在南溪,之前我们跑了好几次,发觉周围变化都很大。南溪还与木氏土司有关系,可能说不定就是当时木氏土司的牧场。过去我们看不起南山人,现在是南山人“欺负”我们了,反正社会就这样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么个“欺负”法呢?我举个实例,这个是我自己碰到的。有一天,因为天快要下雨了,我就举手打一辆出租车,车停下来了,司机问我:“去哪儿?”我说:“去东界河。”他说:“不去。”我说:“师傅,天快要下雨了,你看我还领着小孙孙。”师傅很蔑视地看了我一下,说:“行、行、行,但是我要收你15块钱。”我说:“收20块钱也可以。”最后上车一聊,知道他是南溪人。所以说社会在变化,现在的洋芋比白面都还要贵。
木府,现在是丽江的木府,云南的木府,中国的木府,世界的木府,《木府风云》的热播,使木府已经变成全世界的木府了。为什么木府设计成这个样子,你的依据何在?你为什么要在这里起这么一所房子?假如你没有充分的根据,专家们是不会同意你这样恢复重建木府的,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恢复重建这么庞大的建筑,当初真是如履薄冰。反过来说,木府的整个规划要有根据,要有历史的依据。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依据非常少,写在书本上的几乎为零。这个倒也不怪我们的先人,为什么这么说呢?雍正元年的“改土归流”,木氏土司被降为土通判了,还来不及把历史记录下来的时候,木氏土司就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有关史料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做大量的调查,依据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恢复重建木府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从丽江古城出发,一路考察、调查到西藏的拉萨;我们也去了川西南地区,去稻城、乡城走走。有些东西不可能在丽江见到,而是在深山密林里发现的,发现什么?发现木府的一些痕迹,比如说稻城,稻城寺庙里专门塑了个木增的塑像,当地人已经把它当作佛来供奉。我们先后到了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德钦佛山纳西族乡,在深入地做了调查后,收获是相当多的。在西藏芒康县调查时,县委宣传部部长就偷偷地送了一个资料给我,还不是很公开,现在这个资料留在我们的档案柜里。他说:“你们的木氏土司当年带着丽江人、丽江的军队到芒康争夺地盘,那个时候,的确是血腥的,可是没有办法。”那个芒康县委宣传部部长给我的资料就有这样的记载。总之,现实的资料很少,我们就跑这些地方,从这些边远的地方获取木府的历史信息,再来恢复重建当时的木府。
木府恢复重建里面有很多的实地调查成果。很多游客参观了木府,听了讲解员讲解后提出:“你们讲解员讲的,当时纳西族就只有30万人口,而且只有这么一个地盘,现在也只有1区4县,难道当时木氏土司就有那么多钱来修这样的宫殿?你们是不是骗人的?”有经济头脑的游客,就会提出问题: “完全是骗人的吧!他会有这么大的经济实力吗?”游客是这么说的。好在我们有大量的调查资料摆在那儿。对“怎么回事?你们是不是骗人的?”我是这么回答的:我们在实地调查的时候,曾经到了木里的俄亚。那是一个纳西族的民族乡,那个地方简直是地球上最褶皱的、最封闭的一个山旮旯,很难说清楚那个地方的情况。我就告诉游客,有这么一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直到现在还没有通公路。丽江有这么一句话:“俄亚产俊男,塔城产靓女!”说的是什么呢?大家对木里的俄亚并不陌生,刚才说的意思是俄亚盛产大帅哥;还有,美女就产在塔城。虽然那些地方交通非常封闭,很难到达,但丽江人并不陌生,甚至说俄亚的纳西族、俄亚的丽江人,就是历史上从古城出发到那个地方去的。去做什么?去淘金。那个地方盛产金矿,木府里现在还存了一大坨狗头金。狗头金就是原生的金矿,俄亚盛产金矿,是俄亚人送给木府的。“木里的烂泥塘里,老母猪在烂泥塘里打几下滚,它的猪毛上都裹满了金片片。”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木里是木氏土司的管辖范围,你说木氏土司有没有钱来起这么大的宫殿?最后大家都说:“啊!原来如此。”所以这些都是通过调查得到的结论,因为书本记载得非常少,有些是口传的。我们把木府建设得富丽堂皇,也是有非常多的现实的、客观的依据的,通过全面的、大规模的调查以后知道,木老爷是很有钱的,既然有钱,宫殿自然会宏伟壮观一点,那是很自然的事了。
木府的恢复重建,事实上与实地调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时我们的调查涉及财富、养马场、丽江马,包括这里和南溪都有木土司的养马场。只要有一块好的牧场,就被当作木氏土司的养马场。这些信息支撑着我们把木府恢复重建出来了,所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木府。
从实地调查到恢复重建木府,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实地调查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学院派专家那样,我要搞东巴经研究就去问一下东巴,我要搞经济研究就去问一个搞经济方面的人。它完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个非常整体性的东西。比方说重建木府之前我们做了什么呢?为了解木氏土司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我们甚至走到偏远的地方,感受当年木氏土司到那个地方时的那种情怀,去真切地体验和感受。然后再慢慢地折回来,进一步地构建当时的历史。没有这种构建,如果你想完完全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的建构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人从各自的视角去体会和实践。有一次,云南大学的学生给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黄院长,能不能给我们解答一下,整个纳西族信仰什么?如果能够把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都弄过来,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种表面现象,木氏土司可以接受任何文化,但他内心深层信的是什么?是不是体现出政治艺术,或体现出一种为我所用的理性?所有东西我都可以拿来用,然后大家都处理得很好。从这个角度来说,纳西族的信仰或深层次的心理是什么?
我当然要回应。我讲的那些问题,是这个民族的一种存在形式,不这样的话,这个民族就不一定能够存在到现在,历史上小民族被大民族吃掉的很多。纳西族人口虽少,但到现在还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这个民族是客客观观地存在于这个地方,比如说他们的语言、服饰、思维形式,他们的一些行为,他们的一些政治主张,都客观地存在这个地方。我讲的纳西古乐原来是汉族的,后来就变成纳西族的,已经融入纳西族的生活里。古城里有这么一个情况,一开始古城里的人都要讲纳西话,不然就很难生存,这些点点滴滴组成了这个民族,这是一个方面。我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去解释这个问题,这样的一个民族,他们是客观地存在在那里,他们所表现出的所有的语言、服饰、节庆,这些统统都是这个民族的属性,是他们的特点。但是关键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的确,他们所处的环境非常特殊,所以他们不得不搞好与周边民族的团结关系。从这个民族的军事、政治路线分析,他们紧紧依靠中央王朝,这些都是这个民族的属性。
总之,讲木府的文化理论要分作两个步骤:一是“是什么讲什么”,这是按总分来讲。“总”指一开始,站在广场上做总体的介绍;“分”就是指仔细地讲解、说明每一件事。二是“有什么讲什么”,指看着哪样讲哪样,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房屋、摆设。讲解员还要把刚才讲的那些动人的传说呀、真实的事件呀,把它们有机地加以穿插。只要做到这几方面,讲解起来就可以得心应手了。当然,这些还只是最基本一些技巧,要做一个好的讲解员,还要有一定的悟性,自己也要用心重视知识的积累。
有关木府通论(第3卷)的文章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还不能这样说,还是叫木府文化理论。在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我也向全市人民做了保证,下一步我们要把木府的文化理论做好。总结发展木府文化理论,其实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发掘、整理和完善木府文化理论。从木府方面来看,《木府风云》这部电视连续剧也是木府文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其他民族不好说的一点,而纳西族可以这么说。......
2023-08-23
在木氏土司先祖统一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各部族之前是没有丽江古城的。古城的西南片区,它的容量比东北片区显得大一点,它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城的基础。就在丽江木氏土司府。称为丽江府时,所管辖的范围已比较小了。流官到来后,以“移风易俗”为己任,一段时间后,形成了具有汉文化的丽江府城。这种奇怪的现象也是丽江古城的一大特色。......
2023-08-23
木氏土司家族两个朝代以来的好运到了头,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元、明、清三个朝代更替之时,木氏土司家族总是及时地站在代表中央王朝势力的一边。图4-34木懿像图片来源:木府提供吴三桂虽然接受了木懿的投诚,并在第二年批准木懿“仍袭土知府之职,管理原地方”。木懿不幸成为这种策略的牺牲品。但木懿宁可冒犯吴三桂,也要保持气节。吴三桂最后只有贼喊捉贼,将木懿拘押到昆明。......
2023-09-18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我们木府人发明创造了古建筑建造的“六段式”。但是,我提出一个要求:木家院建筑风格属清代的,而图案要有明代的图案风格,不能离开明代这个特点。木府的油漆、彩绘基本上是明代风格,但在色彩的明暗上有所调整,有些显得更深沉一点,有些显得活泼一点,体现出本土化和民族特色。总体上讲,清代和明代的彩绘差别是明显的,从清代的油漆和建筑风格来看,就是婉约派;而明代的线条要流畅些、粗犷些。......
2023-08-23
园林也是木府建筑艺术的重要展示区。整个木府的格局是:衙署区的南面有南园,北面有砚池,各种盆景点缀其中。木府有一棵金爪玉兰是稀有品种,体现出富、贵、奇的特点,树龄已超过1000年。木府的杜鹃园也要介绍一下。园林式的博物院,这也是木府人需要把握好的一个原则。木府的园林建设,我们也是遵循着分板块的思路来布局的。木府的衙署区一方面遵循这个原则;另一个方面也有所变化。说木府的盆景是一绝,不是徒有虚名的。......
2023-08-23
一支军队、一个单位有没有这种灵魂,其面貌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现在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灵魂问题。虽然只是这样的一种操作,但事实上我是在为形成木府的灵魂服务,是为这个单位产生一种凝聚力服务,为单位的身价和氛围服务。......
2023-08-23
木府的文化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对木府文化理论的完整阐释,丽江的文化、历史很可能需要得到重新认识。木府是丽江文化的一个核心,可以这样说,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木府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木府也是一个研究和被研究的文化高地。因为有了木氏土司对朝廷的忠心及对汉文化的倾慕这么一层关系,万卷楼的政治地位又被抬高了。这是皇帝为了表彰木氏土司对朝廷的忠义之心给予的嘉奖。......
2023-08-23
木氏土司当然有一套严格甚至血腥的管理方法:凡是捡到金子都要交给官府,如果老百姓私藏铢两就要处死。我们只能从木氏土司馈赠朋友黄金慷慨大方,来推测其家藏黄金之多。第二是供奉给寺庙、道观。......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