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木府通论第二节:文化理论基础

木府通论第二节:文化理论基础

【摘要】:木府的文化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对木府文化理论的完整阐释,丽江的文化、历史很可能需要得到重新认识。木府是丽江文化的一个核心,可以这样说,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木府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木府也是一个研究和被研究的文化高地。因为有了木氏土司对朝廷的忠心及对汉文化的倾慕这么一层关系,万卷楼的政治地位又被抬高了。这是皇帝为了表彰木氏土司对朝廷的忠义之心给予的嘉奖。

木府的文化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呢?就是把丽江的许多历史文化融汇在木府,让丽江的许多历史通过木府这个载体表现出来。通过对木府文化理论的完整阐释,丽江的文化、历史很可能需要得到重新认识。木府是丽江文化的一个核心,可以这样说,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木府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成天说要研究丽江,研究纳西族政治、历史、文化,其实只要把握住木府这个根,把木府研究好,就可以说基本上研究透了丽江,研究透了纳西族文化。木府也是一个研究和被研究的文化高地。

历代木氏土司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使他们在文化上同中原文化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一致——这种一致性使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获益匪浅,更造就了木氏家族的土司作家群,这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之林中是非常奇怪的现象。明代木氏19世土司木增,他一生中著有1000多首诗文,有4部诗集,连《四库全书》中都收集有他的文集存目。现存有一副木增的真迹对联,其联曰:

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

该联暗藏禅机,意韵空濛,如果不结合木增本人扑朔迷离的人生归路,后人是很难理会其深刻底蕴的。木增在38岁精力富有之年,突然将土司之位让于年幼的儿子,自己隐居起来,过起闲云野鹤般的神仙日子,最后连木增去往何处,至今都是一个谜,连坟墓在何地都无处可考。纳西民间有传说,说他们的木老爷“骑虎仙化”了,有的又说木增削发出家了,这些传闻真假难辨。但一个被明中央王朝诰封为中宪大夫、云南布政使司左布政、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太仆寺正卿等高官显爵、拥有1/6云南疆域、势力广及川滇藏三省区的堂堂大土司提前隐退了,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明代末年全国农民运动兴起的局势,我们不难推断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已如江河之水,席卷华夏大地,明王朝已是穷途末路、摇摇欲坠。作为一个将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兴盛同中央王朝紧紧相连的土司,木增不能不对明朝前途命运深感担忧,况且他刚刚于崇祯十二年(1640年)送走了自己的朋友徐霞客,明王朝渐渐破败的江山社稷木增一定从徐霞客那里打听了不少,国破家亡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木增除了一腔悲切失意、回天乏力的忧忿外,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木增在临退前还给崇祯皇帝上书,倾诉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还敬献他自己的钱,加上他母亲的钱一共一万多两白银,以济朝廷稳定朝局之用。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大明皇帝对木氏土司家族的惠泽,犹如再生父母般恩重如山,看看那些由紫禁城送出的皇帝亲赐给历代木氏土司的御笔,还有那些金牌、金腰带等赏赐,木增怎能不感世伤怀?怎能不哀叹世运不济、天不造我?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代枭雄,他又怎能面对山河破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最后结局呢?

于是,木增选择了退位,选择了归隐。木增是有骨气之人,不事二君是他忠君效主的最后决策。在明亡之时,江南有《桃花扇》的李香君,丽江有木增。木增无疑是一个智者。木增退隐不到几年时间,即公元1644年,京城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两年后,云南各民族矛盾激化,全省陷入战乱状态。清顺治四年(1647年),丽江古城及木府被“流寇”焚掠一空,黄钟毁弃,玉石俱烬;断壁残垣,可怜焦土!哪里还能找到土司的威严?如果对毁灭性的打击不能抗击、不可避免,那就自己先放弃。这不是服输,不是逃避,而是面临苦海深渊前的毅然解脱。非有大智慧者,不能出此“全身而退”之策!

当年谁能透过木府的豪华盛宴看到40年后的衰败呢?具有大智大德的木增看到了,而且是透过中央王朝日薄西山的衰亡之气看到的。木增的退隐虽然充满智慧,但绝对悲凉、凄迷。他留下一个在历史的烟尘中倏然消失的孑然背影,我们永远看不到他满脸的沧桑——或许因为他太聪明了,压根儿就不想让世人看到。所以在我的想象中,木增的背影能不幻化作万卷楼泪流满面的脸吗?

古代不同型制的房子代表着一定的政治地位,木府的房子更是如此,几品官的房子要起几个开间都有规定,整个木府最漂亮的就是万卷楼,不过它的政治地位又是最低的。因为有了木氏土司对朝廷的忠心及对汉文化的倾慕这么一层关系,万卷楼的政治地位又被抬高了。忠义石牌坊也是一座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立功以后,只有得到皇帝嘉赏并降旨,才能修建,相当于是现在的一面旌旗、一枚勋章一样。这是皇帝为了表彰木氏土司对朝廷的忠义之心给予的嘉奖。

万卷楼同时又是藏书楼,由藏书楼可以联想到中原文化,木氏土司的公文只用汉文来写,“东巴不进古城,不进木府”,由此可以看出木氏土司是将推崇汉文放在第一位的。因为中央王朝就是通过儒家思想来统治中国的,木氏土司当时推崇中原文化,推崇儒家思想,事实上就是推崇中央王朝。所以万卷楼在丽江不能只当作是藏书楼,要把它看成是孔庙,它联系着丽江的政治、军事、文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万卷楼又成了木府中地位最高的建筑。

外人对木氏土司的评价是“开门是诸侯,关门是天子”。木府的玉花园,“玉”与“御”谐音,还有玉音楼、玉沟、玉带桥都用“玉”字,就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木氏土司从来不敢把朝廷的钦差、外姓外族人迎进木府。明末徐霞客来了,是木增专门邀请来的,但也不敢迎进木府。徐霞客只有望府兴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建那么大的木府,土司的钱从哪儿来?四川木里那个地方盛产金矿,木里原来是木氏土司的领地。有这样的俗语说:“老母猪在泥塘里面打滚,身上都会挂上金片。”说的就是木里那个地方了。在一些史书上也有记载,说木氏土司是很有钱、很富有的。看来木氏土司的钱和木里的金矿是直接相关的。

三清殿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的殿堂。道教讲的是清静无为,哪里山好水好、树密林深,哪里就建有道观,道教建筑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为什么在木府里面建一座三清殿呢?民间有这么一种说法,丽江的玉龙十三峰,其中有一峰叫生白峰。1996年丽江大地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生白峰塌陷了。生白就是木增的号,他是明代晚期的执政土司,官居三品,38岁隐居,传说木增土司后来得道成仙,成了生白峰。民间传言说,金沙江断流,玉龙山塌陷的时候,木增又要回到人间,又要回来了。人成仙是道教的教义,成佛是佛教的思想,三清殿建在木府里面就是为了方便木土司修炼。丽江的宗教是多元宗教并存,藏传佛教也有,汉传佛教也有,道教也有,还有东巴教,各种宗教都可以在丽江和平共处,多教并存。纳西族无教不信,但偏重于道教,所以纳西族崇拜神仙过的日子,至今纳西族人的血液中还流着道教的思想,比如说是化 、朋友家人聚会,都要到山好水好风景非常美的地方,过神仙一样的生活。木增沉迷于道教思想,归隐后成仙。为什么要归隐?木增在位时期,恰逢改朝换代,因木氏土司跟明王朝关系密切,也是明王朝扶持着的远在滇西北的土司。木增很看重明朝皇帝对木氏土司的各种恩赐,难道他能够接受明朝要灭亡的事实吗?木增无力挽回局面,只能选择归隐,不问政治,退居起来,无奈了!所以就有了“江南出了个李香君,丽江出了个木增”的说法。《桃花扇》反映的是李香君和侯公子的爱情故事,侯公子就是因为发誓不吃清朝的饭,不做清朝的官,才博得了李香君的爱情。后来他又做了清朝的官员,李香君血溅桃花扇与他决裂,演绎成了一段爱情悲剧。这也是明末的悲剧故事。而木增后期不得已隐居,也是富有悲剧色彩的。把木增作为代表性人物来研究,也是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的研究成果。木增执政期间,是丽江木氏土司统治达到最鼎盛的时期,肯定了木增,也就肯定了明代晚期是木府的一个里程碑。

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现在徐霞客故居的纪念馆里大部分内容介绍的是木增和福国寺,连徐霞客的后人也知道丽江有木生白。如果没有木生白,《徐霞客游记》也就不完整,当时徐霞客受木生白之托到鸡足山修志,由此也可以看出那时鸡足山是木氏土司的势力范围,而且木氏土司还捐出白银在鸡足山修建悉檀寺,还请徐霞客来写《鸡足山志》。徐霞客来到丽江并没有进到木府,他是由南往北走,到了现在的万子桥那儿,然后在通事家的楼上,差不多是从东南方向眺望木府,发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感叹。说到远眺,木府的瓦应该是最引人注目的,色泽、光泽都应该相当好。白沙大宝积宫和琉璃殿的瓦盖的是琉璃瓦,一般皇宫、庙宇都是用黄色的琉璃瓦,像王府或者贵族的建筑就只能用青色、绿色的琉璃瓦。这些是有区别的,不可以乱盖。当年徐霞客有进入木府的想法,但没有得到答应,但木增土司用了最高待客礼仪——八十大肴来招待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