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木府通论:恢复重建成果展示

木府通论:恢复重建成果展示

【摘要】:木府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后,我的心情是相当激动的,我觉得这种机会太难得了,所以有些东西要再次解释说明一下。这样做还有利于木府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建时放在这个位置,可以从纳西族重视汉学的角度予以解释。还有一点是木府建筑的规模。我们现在跟外面的人介绍,木府当时的占地面积至少在6万多平方米以上,相当恢宏气派,既符合徐霞客的记载,也符合雍正年间的记载。

木府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后,我的心情是相当激动的,我觉得这种机会太难得了,所以有些东西要再次解释说明一下。

石牌坊的石头,就是从大具乡采集来的石头。我们曾做过一些调查,据说以前石牌坊的石头是从那边打制来的,我们既调查了大具乡的石头,也调查了附近的一些石头,发现附近也有类似于大具的石头,但贮藏量不怎么大。做了比较以后,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即便多花一点钱,也要用大具乡的石头。以后贵宾和游客来了,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石牌坊的石头原来在大具乡获取,现在我们用的石头同样也在大具乡寻找。恢复重建石牌坊时,原来留下来的有些破碎的石头,能用的也尽可能地用上去。这样做还有利于木府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施工中我随时处于心惊胆战的状态,主要就是怕万卷楼出差错。在这里,需要解释和说明一下:原来的万卷楼不在现在的那个位置,的确不在那个位置,据调查,在靠北侧一些,规模也没有现在建的这么大。现在要检讨的是,在搞这个建设的时候,我们的想象力是不够的。木氏土司接受汉学后,还传扬开去,这才有今天丽江的汉文化。木氏土司首先推崇汉学,所以我们重建时只把万卷楼跟教育之类的事联系起来,这确实不够,需要提高认识。

纳西族的一大特点是接受汉学,汉学在丽江兴起以后,为了体现出重视程度,就要把万卷楼放在一个中心位置。万卷楼是客观存在的,是有历史依据的,只是位置的问题。重建时放在这个位置,可以从纳西族重视汉学的角度予以解释。我认为,万卷楼建在这个位置,也是领导的意图。这里创办过丽江高等小学堂,是1906年开办的。到民国时,这里又改成高等小学堂,仍然是教学场所,现在不过是又搞了一个古代学校而已。我们认为这个万卷楼建在这里能反映出历史的演变。世行贷款的官员来看的时候,我们介绍说,这个就是万卷楼,万卷楼就是图书馆,就是接受汉文化的地方。

木光先生说,从他祖辈传下来的说法中,万卷楼具体在哪个位置,他都不清楚。后人经过了解得知,木靖土司,就是因暴病而亡的木靖,也就是木增的孙子,从10岁开始就蹲在万卷楼上博览万卷图书。木光先生认为,现在的万卷楼真正要查清建在什么地方,这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从我们的经济实力来看,建在现在这个地方是比较合适的,木光先生的观点是只要有万卷楼就行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盖万卷楼时只是从家学和汉学角度来考虑,漏掉了弘扬光大这一层意思,这一点太遗憾了。

我需要解释的还有这么几点:一点是关于七份设计图纸的舍取问题。我们不采用北京的那一份设计图,是因为那份图纸太故宫化了,纳西味出不来,所以我们不采用。民族建筑研究所设计的那一套图纸,两层楼相当明显,我们也没采用,因为不符合明代建筑的特点。

还有一点是木府建筑的规模。木光先生也提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这句话从他儿时就有这个记忆了。徐霞客来到丽江,并没有进木府,而是在万子桥附近的通事家楼上抬头远眺了一下,发现木府熠熠生辉,就有了“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远景印象。可见它不是高楼大厦,但还是比民房高一些;如果没有一点独特的建筑风格,那是很难进入见多识广的徐霞客的法眼的。徐霞客发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感叹后,当时的大把事说:“哎哟,因为有这个规矩,外地人就不能在木府里边接待,所以你就远远地看一下。”徐霞客没有进过木府,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看了一眼,他就写出了“拟于王者”这样的话,该怎么解释呢?我们认为木府可能盖了琉璃瓦,老百姓的房子不用琉璃瓦,琉璃瓦才会熠熠生辉。还有就是木府比周围的民房要高一点。重建时,我们充分考虑了房子要稍高一点,但仍然是大平房,除万卷楼之外。同时,我们考虑要与整个古城协调起来,于是用灰色的琉璃瓦,而不用黄色琉璃瓦。我的看法是,改土归流以前,木家确实有这样规定,即一般老百姓不能进出木府;还有个说法是“见木低头”。木府是土司衙门,它不一定全是平房,因为它像北京故宫,前边也有座玉带桥,也是像北京天安门前的那座桥。旁边的民居是平房,因为当时有个规定,老百姓的房子不能高于木府的房子。

通过对木府进行调查、研究,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之后,我们还得做更进一步调查研究。据府志记载,说是当时木府的官奴、院奴多达3344名[1],那么这个记载是从哪儿来的呢?雍正元年,丽江改土归流,流官来了,流官对丽江的户口、土司财产等做了一个调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徐霞客游记》里边也有这么一句话:“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大家相当熟悉,意思是宫室相当壮丽,简直可与帝王宫殿相提并论了。《徐霞客游记》有着较高的科学价值,虽然不免有文学的夸张,但不会是空穴来风。所以我们就根据这些记载,从理性角度再次对木府,或者说从宏观角度再次对木府做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现在跟外面的人介绍,木府当时的占地面积至少在6万多平方米以上,相当恢宏气派,既符合徐霞客的记载,也符合雍正年间的记载。宏观方面的认识是这样的。在有了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就得把木府设计出来,画出来,老是空想也不行。没有具体的图纸摆在那儿,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也无法开展,如果说画出来一份了,觉得这一份不好,不符合历史实际,重新画一画也可以,所以我们做了一些具体的、务实的事情。考虑到木府的地位,影响以及后面的建设,我们相当慎重地请了一些专家给我们设计规划图。他们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呢?是当地老百姓对木府的反映,再加上我们综合起来的那些研究结论,我们把这些成果提供给专家们,然后请他们到这里来实地勘察,他们就开始设计规划图了。

我们前后请过这么几位专家,一位是北京林学院的真一老先生,相当有名气,曾担任过院长。真一先生设计了一份。帮助我们搞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云南工学院的蒋高宸教授,鹤庆人,我们认了老乡,他带了一些研究生到这里做了具体勘察后,给我们设计了两份木府的复原图,这样一来就有三份规划图了。我们觉得,请北京的有北派的风格;请昆明的,我们姑且说是南派吧,南派的风格也在里边了。我们是这样想的,无论北派,还是南派,都要有纳西特点,这个思想必须坚持。我们看了以后,总觉得纳西族的味道不足,觉得没有到达我们想要的感觉。于是,我们又邀请了民族建筑研究所的苏教授(丽江县一中的图纸是他设计的),也请他帮我们设计一份,当然也是要根据我刚才讲的这些来设计。这一回民族味也加进来了。后来云南省设计院觉得这么大一件事情,他们不贡献一点力量也不行,说是不要钱了,帮我们无偿地再设计一份。这样一来,总共有了六份规划图。在六份图的基础上,我们又汇报,又请专家点评,反反复复地修改了以后,觉得还是有点不满意,我们就自己动手制图并再次邀请了云南省规划院顾奇伟院长完成了第七份规划效果图。云南省规划院顾奇伟院长是很有名望的,可以说是云南省这方面的权威。结果呢,他愿意帮忙。这一回世行官员也发话了,说是我们听了你们的汇报,觉得你们掌握的素材相当详细了。

我们带着木府的规划图等,跑到江南去学习借鉴,那儿也有世行的几个工程项目,比如说中国非常出名的一个图书馆——天一阁,还有苏州园林的拙政园。世行官员理德要求我们去考察,我们一行五六个人带着这个话题,带着所有的图纸,去看了一些古建筑。看了以后,大家对木府的理解又进一步了。

木氏土司建石牌坊是靠功名。那是收到皇帝诏书后建造的,有这样的一个程序。为什么允许土司修建石牌坊呢?以记功名。因为历代木氏土司在保卫边疆的过程中屡立战功,为了刊刻战功,特立了牌坊。要立战功的话就得带兵打仗,带兵打仗就得点兵点将,根据木氏家庭历史档案的说法,木府应该有一个广场,也就是应该有点兵点将的场所,应该有点将台。那么,点将台应该设在哪点呢?这个还不够清楚,得进一步研究。还有一个是门口,没有一个宽阔的环境,石牌坊的巍峨也就不能凸显出来。

石牌坊的设计是根据历史照片进行的,照片还在,我们找了多张不同时期的照片。对照片进行了放大处理,并做了精确的计算,才基本上定下了尺寸。

恢复重建木府的意义,直到今天,我一边讲一边还在思考。我担心我们会不会被老前辈们骂,有心理负担。反正是 “孔府门前卖 《论语》”,搞这个项目,我们觉得它有保护历史文物或者是恢复重建的意义,所以就尽一切力量去把它重建出来。保护历史文物的意义,从哪些地方表现呢?木家院准备原样恢复重建,石牌坊尽可能地原样恢复重建,因为原来被砸毁掉的石头还在那里,我们专门去看,并挖了出来,认真地考察了一个星期。能够用的材料我们尽可能地用上去。石牌坊的狮子还在,天若有情天亦老,狮子有感情的话,它会笑还是会哭也说不清楚了。恢复重建时,我们把原先搬到黑龙潭的石狮子原尺寸复制放回石牌坊前。这些都是文物,意义重大。这里面还包含了一种民族精神,这个不做深入分析了。

恢复重建木府的现代意义,也就是旅游产业的意义吧!还有一个意义,是为活着的丽江古城着想。这点要说明一下。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那段时间,我们去过一次北京,XY书记、ZH和我,我们三个去的。第一次去北京参加讨论丽江古城是否具备申遗资格的会议,我们在会上发了言,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后来丽江古城被列入了国内的申遗预选名单里边。那次会议上,我们聆听了中国著名专家、学者们的话。对于丽江古城的评价,尤其是对丽江古城凭什么通过申报,他们讲了这么几点:一是大家都知道的丽江水文化,一是大家都知道的丽江石文化,还有一个是丽江民居吧!他们一致认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堡,都是王公贵族的堡垒,现在都没有人在里边居住,只有死物摆在那点,这样的情况较多。而丽江古城很有特点,是活着的古城,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其中,劳动在其中,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在古城里边。丽江古城的价值不仅在于那些房舍,还在于住在那些房舍里的人,还有走在那些街道上的人们演绎出来的纳西文化、丽江文化。要凭这几点挤进国际市场。对于那一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会不会取得成功,当时我信心相当足,认为问题不大。原因是:丽江是中国少有的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