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马列主义与苏维埃精神深入人心

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马列主义与苏维埃精神深入人心

【摘要】:为了使马列主义思想和苏维埃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中央苏区时期,党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在全党、全军和广大民众中进行宣传工作。十分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因此,苏维埃领导人和红军大学的教学人员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运用了形式十分多样的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红军大学学员全方位地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和苏维埃精神的洗礼,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也普遍高涨。

为了使马列主义思想和苏维埃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中央苏区时期,党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在全党、全军和广大民众中进行宣传工作。例如,编印分发了大量宣传小册子,并考虑到苏区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的现实,这些宣传材料往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选拔有宣传特长的优秀分子组建专门的宣传队,走进各个城镇乡村,用布告、标语、图书、报告会,甚至漫画、歌谣、戏剧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政策;针对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群众,苏区中共中央在1933年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一方面作为学习马列主义原著、进行学术争鸣的平台,另一方面作为理论宣传的基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宣传工作对于保证党的先锋队性质、促进民众的阶级觉醒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可以说,中央苏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实施,是上述整个苏区的思想文化建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自然延伸,而具体的教育方式也大多借鉴了党在宣传工作上被证明科学有效的经验。十分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以红军大学为例,该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员都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军事技术和指挥艺术,以及模范的铁的纪律,艰苦奋斗、顽强制胜的战斗作风。”这些目标的达成要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保证其意识形态底色,要么直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然而,作为改造和提升人的意识的工程,这种教育具有其特殊性,仅仅通过书本学习之类的单一方式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苏维埃领导人和红军大学的教学人员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运用了形式十分多样的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设置上看,红军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是全面和多样的,主要有政治形势教育、民主政治生活教育和军民关系教育几大项,在传授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讲解中国革命形势的同时,也要求学员将理论融入日常中,通过经常过民主政治生活来陶冶马克思主义精神、提升政治人格。另外,由于红军大学属于军校性质,而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所进行的军事活动是苏区工作的核心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军民关系也就成了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事务。通过军民关系教育,学员们认清了军事干部的无产阶级属性,确立了军事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从教育形式上看,红军大学力求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课堂的范围,进入学员一般的苏维埃工作,乃至于日常政治生活中。例如,在校外的军事演习中要求学员在不影响正常训练的条件下,对群众进行政治宣传,每次“反围剿”斗争中都要参加动员工作。这些政治和军事的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学员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学员自身的思想政治进步。另外,党和苏维埃领导人经常前来大学做政治报告和理论宣讲。大学内部也有例行的政治生活活动,学员们在活动中积极讨论、发言、批评和自我批评。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红军大学学员全方位地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和苏维埃精神的洗礼,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也普遍高涨。苏维埃建设和“反围剿”斗争的成功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多管齐下”的教育方式是科学和行之有效的。

值得一提的是,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固然表明了中央苏区大学出色的教育艺术,然而,如果片面强调形式的灵活,就容易导致思想和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中央苏区大学在努力调动学员积极性、深化教育成果的同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无产阶级立场,主张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了“一”与“多”的辩证关系,使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拥有了实质,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