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川镇元山村:兰州新区的纯移民村

中川镇元山村:兰州新区的纯移民村

【摘要】:自然环境中川镇元山村位于中川镇东北部,东至省道201线,南邻何家梁村,西接尖山庙村,北抵华家井村。管辖面积9.5平方千米,是中川镇典型的纯移民村。2012年,随中川镇一起移交兰州新区管辖。村内特色元山村村民大部分来自永登县金咀乡、通远乡、连城镇及会宁、通渭、定西等地区。1997年,村民刚搬迁到中川镇,当时元山村还是一片荒滩,地全部为沙地。元山村已成立兰州新区元山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自然环境

中川镇元山村位于中川镇东北部,东至省道201线,南邻何家梁村,西接尖山庙村,北抵华家井村。管辖面积9.5平方千米,是中川镇典型的纯移民村。大部分村民都是从永登县连城镇搬迁来的,东西有两座圆形小山,由此得名元山村。

元山村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少雨,夏无酷暑,秋季温凉。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6.9℃,1月平均气温-7.3℃,7月平均气温20.5℃。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220毫米,年蒸发量2000多毫米。全年平均无霜期150天左右,年日照量1744~2659小时,日照率60%,最大冻土深度约1.1米,农作物一年一熟。夏秋多东南风,冬春多西北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

村置沿革

1996年建制,属永登县西槽乡。1999年,属撤乡建镇后的中川镇。2012年,随中川镇一起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人口经济

元山村下辖大元山、小元山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328户1270人,耕地2000亩,主要种植小麦蚕豆、啤酒大麦、胡麻、玫瑰、露天蔬菜等作物,以玫瑰和果树种植为主。2016年,玫瑰种植面积达到680亩,种植荷兰豆、甜脆豆等蔬菜270亩,产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4.5%。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8800元。

村内建设

2016年,元山村基础设施已全面改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总共硬化村道及部分巷道3.4千米,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危房全面消除。公共事业进一步发展,村委会办公用房240平方米,村卫生所面积6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0平方米。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协调资金,硬化元山村小学3000平方米操场。

村内特色

元山村村民大部分来自永登县金咀乡、通远乡、连城镇及会宁通渭、定西等地区。1997年,村民刚搬迁到中川镇,当时元山村还是一片荒滩,地全部为沙地。村民没有房屋居住,一部分村民在看到荒凉的景象后又返回了故土。留下来的村民则住在安置点的帐篷里,慢慢发展生产建设。到2007年,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选择坚持下来的村民生活终于有了初步发展。

近几年,村内有耕地2000余亩,均为水浇地,生产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率不高,且沙化严重。2016年,面对新的难题,新上任的元山村村两委集思广益,各方寻求突破口,将工作重心慢慢放到调整产业结构上来。立足元山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两规划一计划”的发展策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按照调整产业结构的相关要求,改变粮食种植结构,在保证村民口粮充足的情况下,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和果木树的种植面积。建设商品农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扶持大户、打造龙头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蔬菜、水果、花卉、养殖、农业等五大支柱为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实现亩产平均收入5000元,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向所辖企业及新区各单位推荐劳务人员。元山村已成立兰州新区元山劳务服务有限公司。